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我与上海改革发展共奋进⑪| 深耕一线深学笃行,传播上海好声音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刘昕璐 2017-05-22 14:57
摘要:现实的世界当然不止有光亮的一面,报道也不会仅有“礼赞”,激浊扬清、针砭时弊更是媒体责任的题中之义。

光阴飞逝,有的时候,连我自己也不敢相信,竟然已在一线新闻记者岗位上工作了十余年。这些年来,我始终立足记者的本职岗位、勤奋好学、创新求实。经专刊部、城区部、时政部、乃至报社所属《生活周刊》多个岗位磨练后,进一步开阔了作为一名优秀记者应有的全局视野,也增强了业务实干。“深耕一线深学笃行,传播上海好声音”,在我看来,是这份工作的价值和快乐的所在。

 

10年,见证上海的发展大计

 

 

截至目前,我总共参加过10次上海市人代会和7次全国人代会的前方报道,在此过程中,报道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亦见证民生政策、发展大计的决议出炉。

 

在坚决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我也总是立足 “青年性”,努力在前方挖掘独家新闻。《“网餐”风行 人大代表建言聚焦“舌尖上的安全”》等报道,在编辑部的帮助下,均获得大量好评和较高转载率。

 

现实的世界当然不止有光亮的一面,报道也不会仅有“礼赞”,激浊扬清、针砭时弊更是媒体责任的题中之义。还记得,在“莲花河畔景苑”在建楼房倾倒事故发生后,我们通过第一时间采访市人大以及多位来自建筑行业、法律业界的市人大代表,及时向公众告知当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并向政府工作建言。这篇《倒覆事件后市人大启动专项监督》见报后反响强烈,被评为第20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一等奖。

 

 2010年11月15日,上海胶州路发生特大火灾,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大火之后,城市需要什么?2010年末,《青年报》推出“寻找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系列报道,发动读者共同守护城市安全。我也有幸作为参与记者之一,立足条线资源,专访到了相关委办局的“一把手”聚焦安全话题。在紧接着召开的2011年上海市“两会”上,前方报道团队继续发力。我在会场内采写到了《人大代表建议设公共安全电话热线》等热点稿件,会后,又采写出《从“宅”到担纲“安全啄木鸟” 大学生寒假挑身边安全隐患》等稿件。最终,报社的该系列报道发挥出应有的舆论监督作用。

 

世博之爱,一直留存在心间

 

距离2010年的5月1日,已经过去了整整7年,无论何时,我想,我会和许多世博记者、世博志愿者、世博参与者一样,深深怀念起那一天、那半年。

 

有网友说,无论是否刻意回忆,世博都像是一种烙印与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交融在一起,辛苦却值得。在那个炎热又漫长的夏天,我们一起克服了种种困难,告诉身边的陌生人“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那一年,我在报社的内部选拔中成功入选世博报道的注册记者。我始终深入一线,秉承“新闻在现场”的理念,用文字记录下这场世博盛会中所有值得记录的瞬间。最终,超过110天在世博园现场采制新闻换来了《热情不会因小小委屈就磨灭》、《我们距离文明还差一点点》等多篇观察性、思考性、创新性的报道见诸报端。

 

在注重开拓创新,力争报道出彩之余,我也积极投身世博志愿活动,踊跃报名,期间,还担当了青年报社志愿团队组长。当时的我只有一个朴素的心愿,那就是除了记者外,还能以“志愿者”的身份,为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并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对城市的一片爱。那时有一次去瑞典的机会,但我还是批上“白菜皮”,当起了“小白菜”。因为瑞典可以再去,但错过了志愿服务,就再也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正是“记者+‘小白菜’”的双重身份,无形中帮助我比一般记者看到更多、也感悟到更多志愿者精神的内核。时至今日,“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这句话依然如此得动听和戳中。这份对上海、对世博的爱,将一直留存心间,绵延至未来,而世博精神也将继续给我勇气,给我动力。

 

那些向上向善好青年,感动你也激励我

 

近年来,我作为一名高教记者扎根基层一线,经常在各所大学里与年轻的“90后”、“95后”们打成一片。当深入一线后,就会发现,年轻的学子往往也有着超越我们想象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我要和学校永远在一起!”这是2014年3月,身患白血病的上海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徐欣毅同学弥留之际的真情告白。生命之花终将凋零,徐欣毅却不舍离开他最深爱的校园。于是,他要求将自己和这个曾经度过了8年多开心时光的学校融合在一起,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大学,以一名医学生的名义,用自己的发肤体躯,让更多的医学生掌握丰富的人体知识,支持医学事业的发展与未来。

 

追思会上,徐欣毅的妈妈回忆,进入大学后,他这一生唯一的愿望就是当一名有真本事的好医生。这个愿望在他生病后就变得更为迫切和坚定,每当病情稍有好转,他就申请复学,回到校园。那是我强忍着眼泪完成的采访,也是我伴着决堤的泪水写就的通讯。当时,我就想着,定要通过报道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个年仅27岁的生命奏出的华美乐章。

 

“80后”援藏干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坚定去灾区工作的上海女硕士……“青年的血,总是最热的。”这就是我所接触到的大学生们。可爱、青春、有思想,有主见,既有理想主义的情怀,又有脚踏实地的干劲。

 

很庆幸是记者这份工作,让我见证历史变迁,能与上海改革发展共奋进,也激励我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渐渐地,竟有点不舍得离开这个地方了。不忘初心,常怀悲悯,我愿意继续拿着我的笔,记录下这个时代、这座城市的成长与进步。

 

 

 

专题推广


版面编辑:陈敏

题图来源: 作者提供

题图编辑:雍凯

(编辑邮箱:jfhuodong@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