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微观上海 > 文章详情
【5月申聊】上海为何“度日如月”
分享至:
 (17)
 (9)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渊 2015-06-08 05:58
摘要:28日发生的那些事,可能是因为诸多偶然因素凑到了一起。这一天,当然无法涵盖整个月,更无法真正诠释科创中心的要义。但既然遇到了、围观了、参与了、郁闷了、欣喜了,就不妨倾听之、领会之、感悟之。

 

上海的这个5月有点漫长,不是因为有31天,而是因为有28号。

 

板着手指算5月28日那天发生的大事,如果要说尽的话,一只手怕是不够用了。对于这些事情本身,已经说得很多。但大多数人还是孤立地看待它们,其实世上之事,往往貌似无关,却千丝万缕。

 

5月上海,如果以一件事概括,就是以加开市委全会的破例方式,高规格布局科创中心建设。如果以一天涵盖,非28号那个大日子莫属。现在要问的是,“一事”与“一日”有关系吗?

 

股灾不逃:热情理性能否兼得

 

那天,沪指距5000点整数关只差一口气时,却来了个大喘气,跌幅高达6.5%。

 

这样的大跌,理所当然成为当天最具震撼力事件。但奇怪的是,关系到每个股民真金白银的事,话题的衰退期极快。

 

而且,议论也颇多自嘲。比如:“我避开了无数涨停,就是避不开跌停”;“下午3点过后,很多人悄悄把辞职信撕了,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工作中”。虽有无奈,却不苦涩,惊慌逃离的情绪更是鲜见。

 

因为绝大多数人相信,这轮牛市路还远着呢。尤其是看到官媒一直起劲地给股市打气,更觉高枕无忧。

 

欲建科创中心,上海当下的一个瓶颈,就是创新热度不够。所以这大半年来,各级政府花了大量精力,都在呼吁万众创新。一种创新活跃的城市氛围,就像走上牛市轨道的股市,带来的是积极的心态与信心。

 

但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需要几年乃至十几年之功,要避免运动式的热潮。因为短期的热度过高,很可能来得快去得也快,影响创新持久力。

 

现在,信心与谨慎,热情与理性,都是我们需要的,但又谈何容易。

 

携程被嘲:“软硬兼施”的必要性

 

紧接着股市,携程网出事了。

 

28日上午11点多,携程主页和手机APP均告瘫痪。微信朋友圈开始传播,说得最耸人听闻的,是说用户数据遭“物理删除”,永远无法恢复。听上去,有点“肉体消灭”的狠劲。

 

事实似乎没有想象的严重。当天深夜,基本恢复正常,携程官方还声明,数据没有丢失。于是,大众的兴趣逐步衰退,唯调侃在继续。

 

“原本美观页面,突然变成了几行代码,就像原本可爱的机器人伙伴,断掉手臂裸露出冒着火花的电线。”说这话的意思是,在全民大谈互联网+的时候,别忘了技术背后隐藏的安全问题,忽视或可致命。

 

当然,此事件中更著名的调侃,是联系到前一天因光缆被挖断,而访问受阻的支付宝:“马云再牛,也怕蓝翔的挖掘机。”

 

这话不是没道理。上海在此刻提出建设科创中心,就是在继续强调服务业的同时,力挺先进制造业。因为科创中心对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全覆盖的,两者都离不开创新。

 

当然,上海要的不是能挖断光缆的挖掘机,而是插上翅膀的“新硬件”。

 

复旦围剿:被骂的不是模仿

 

复旦110周年校庆的故事,在此不必赘述。

 

从前一夜的欢乐,到后一夜的围剿,剧情反转之大,以及持续发酵时间之长,均让人惊诧。

 

个中原因很多,简单分析,无非三点。

 

一是名气大。作为上海最好的高校(西南某校或有腹诽),在嗨到顶点的校庆日出丑闻,就像大明星在最红的时候被曝光什么事,结果是一样的。

 

二是料太足。接连两部宣传片,到校庆LOGO,都被指抄袭,虽然快闪歌曲事先获得版权,但也已被议论了一番。

 

三是校友多。这番骂声最响的是复旦校友,而且都有一定的层次和话语权。其他次一等学校的毕业生围观多吱声少,看个热闹总可以。

 

但也有人不服:为什么复旦一模仿,就被赐名复印大学,BAT个个模仿,却丝毫不妨碍人们跑到他们总部去“朝圣”?

 

原因或在于,创新并不拒绝模仿,只是拿来以后要加工。随便举个例子,QQ显然是仿制品,但离线消息、QQ群、魔法表情等,都是腾讯的创新。

 

上海建设科创中心,需要真正的独立原创,也不必排斥二手创新,唯需学习、发现、模仿、创新一条龙。模仿还将长期存在,但模仿最怕不动脑筋。

 

视频问答:打破常规意图何在

 

那天下午,一段近19分钟的视频,在“上海观察”等沪上三家新媒体发布,一时在网上热传。

 

视频主角是韩正。他依然穿着平时常穿的西装,话题很重要,讲得很轻松。三天前,上海刚刚加开一次市委全会,通过了科创中心建设22条。重大战略决策出台后,市委主要领导接受媒体专访,这是上海的惯例。但这次,是沿袭了惯例,却打破了常规。

 

其一,短视频。有趣有料的短视频,往往传播最广、点击最高。以这种轻松自然的方式,向公众传递市委决策主旨,显然跟上了互联网时代。

 

其二,新媒体。回应上海三家主要新媒体,并由其首发,传统的三大报和电台电视台随后再发,再次体现了韩正对新媒体超乎寻常的重视。

 

其三,可看性。韩并不是回答媒体提问,而是媒体采来的提问,这些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有海内外专家、企业家、科研人员、草根创业者、学生等。这样的问答,显然比以往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看性。

 

种种创新,显然是有其目的的。要言之,就是营造一种放开的姿态和开放的氛围。而这,显然是当下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最需要的元素。

 

文艺深改:最没关系与最有关系

 

时间再拨回28日上午。

 

一个很文艺的座谈会在市委召开。韩正邀请全市18家国有文艺院团负责人,共商文艺院团发展改革。来的人很文艺,从随后传出的信息看,谈的事很务实。

 

一些变化是物质性的。比如到2020年,包括剧场、博物馆等在内的五大文化场馆群落,将成为上海新的文化地标。其中,在世博园区建的上海大歌剧院,据说将力争成为英国皇家歌剧院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那样的艺术高地,让世界一流艺术家心向往之。

 

还有些变化是体制性的。比如要逐步建立“艺衔制”和“技衔制”,分类推动剧团改革,目的还是直指人才、创作和演出。

 

唱唱跳跳的事,跟科创中心有关系吗?不功利地看,不仅有关系,而且关系极大。

 

用韩正的话来说,上海到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时期。因为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拓展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城市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建设科创中心,不仅仅需要孵化基地、产学研激励政策,城市魅力、底蕴、精彩程度,更是吸引各方人才的核心因素。

 

还是那句话,创新的前提是热爱、关注且享受生活。

 

28日发生的那些事,可能是因为诸多偶然因素凑到了一起。这一天,当然无法涵盖整个月,更无法真正诠释科创中心的要义。但既然遇到了、围观了、参与了、郁闷了、欣喜了,就不妨倾听之、领会之、感悟之。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编辑:秦红。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9)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