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风云 > 文章详情
上海近年高考作文题的四个导向
分享至:
 (4)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荣华 2015-06-07 15:51
摘要:近几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的导向分析。

 

高考作文具有强大的引导意义:引导作文教学,引导语文教育,甚至引导全社会对教育的关切。近几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大体上从下面几个方面引导:

 

一、“小时代”需要大关怀,即生命情怀的引导。

 

毫无疑问,今天是一个“小时代”,是“个人主义”作为第一语言的时代。因此,作为教育,特别是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育,引导学生思考“‘小时代’与大关怀”的命题是培育学生生命情怀的重要教育方略。

 

2011年的“一切都不会过去”与“一切都会过去”的思考,是引导学生感知、发现、捕捉自我对时间、历史、人生的确定性认知——是“永恒性存在”,或是“空无一物”的思辨,或是“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禅思。

 

2012年关于“生命微光”的思考,是引导学生感知、发现、捕捉自我对自我心灵光芒的确定性认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每个生命都有灵有智”,“感谢天才之光的照耀”。

 

2013年关于“重要与更重要的”思考,是此感知、发现、捕捉自我对自我事业的确定性认知——“当下就是更重要的”,“选择更重要的不如选择最重要的”,“世界不只是‘我’的”。

 

2014年关于穿越“沙漠”的必然性的思考,是引导感知、发现、捕捉自我对人生困境的确定性认知——“以大智大勇穿越人生沙漠”(“以主人的身份上岸”),“承担宿命”。

 

2015年关于心灵柔软与坚硬的思考,是引导学生感知、发现、捕捉自我对健康心灵与人格的思考——构建和谐的心灵世界与精神品格,实现阴柔与阳刚的统一,走向审美人生。

 

由上不难看出,上海的高考作文命题,这些年都在引导学生认识“小我”所处在大世界,这个大世界就是宇宙、人类、历史。只有那些真正走出“小我”即跳出“小时代”局限的考生,才可能真正具有“大我”情怀,具有宇宙天地人类历史意识,才可能写出“最高级别”的作文。

 

二、要猜想,也要实证,即实证精神的培育。

 

爱猜想,爱玄思,爱“穿越”,是这个时代许多学生的学习状态。但因刻苦、实干学习精神的欠缺,许多学生陷入了“思而不学则罔”的泥潭中。实证是理性的表征。躁热、情绪化需要理性精神的规约;玄思与狂幻也需要理性精神的调和。这些年上海的高考作文也在引导学生求实、求真方面有所引导。

 

2014年的作文题是这方面的代表。每个生命(国家、民族、人类)都会遇到的困境,那就是“沙漠”。这不容许学生随意去猜想,更不容许学生随意否定。有同学阐述的观点是“无视沙漠”。这就是一种不真表达。题目里已强调了穿越沙漠是一种“必然”,你“无视”它就是一种“假”。再说,当我们要穿越沙漠时,谁也不能无视的。如果你无视,要么你是一个无知的疯子,你不知道沙漠将会吞噬你;要么你是一个有知的骗子,你只是故作惊人语。

 

三、激发想象力

 

创新力培育需要想象力培育。作文教育在创新能力培育方面应有自己的作为,那就是引导学生敢于想,善于想,不懈地想。但要做到这些,需要与前面两个引导的配合。对宇宙、人类、历史的大关怀,就可能激发更大的想象天赋,就可能创造更辽远更空阔的想象天地。2011年、2012年的题目相对而言在这方面更有价值。

 

四、培育审美力

 

审美人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它使得不自由的生命个体进入自由的生境界。孔子所言“从心所欲不逾矩”即是。

 

中学语文教育不可能完成这样高远的教育,它只能是为个体人生实现这样的高远人生境界奠定基础,在文学、哲学、美学等教育方面尽可能多做一些事情。高考作文的引导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2008年关于郑板桥书法“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思考,2014年关于“沙漠”象喻义的思考,2015年关于心灵和谐的思考都与此紧密关联。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本文编辑:李宝花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