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风云 > 文章详情
三大名师点评上海高考作文题
分享至:
 (14)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许沁 徐瑞哲 龚洁芸 2015-06-07 15:31
摘要: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如何?看看三大名师的点评。

黄荣华:关注“生命情怀”

 

对于今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认为,首先,这个题目延续了上海5、6年来高考作文试题“两概念”辩证的对立统一的思考模式,对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有较大的引导意义;

  

其次,这个题目非常好地关注了对学生“生命情怀”的引导。很多人可能关注的是柔软的,也可能关注的是坚硬的,如何让“柔软”和“坚硬”和谐、统一起来,是我们个体生命应该去培育生命情怀;

  

再者,不仅学生,包括成人世界都可能有内心的不和谐、不统一。这个作文题指向了包括成人世界在内的整个社会,指向了一个更大的方向,所以有更大的关怀和引导。

  

最后,这个题目让每一位同学都一定有东西可写,同学写柔软也行,也坚硬也行,两者关注起来一起写也可以,但对作文能力强的同学来说,这个题目也一定是有高度可攀的。

 

胡晓明:反观内心世界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上海高考语文卷延续材料作文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非诗歌文章。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图书馆馆长胡晓明第一时间解读,认为这是上海高考作文从“外”到“内”的转向和导向。

  

过去,不少高考作文题都着眼于外部世界,甚至成为一种命题热点或趋势。但胡晓明教授表示,其实外面的世界纷繁芜杂,多元多样,要求中学生时时处处关心关注,既无必要,也不现实。中学生生活面不可能如成人一般宽广,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应当边成长、边思考,更多关心关注自身的生命成长。今年这个作文题,也引导他们反观自身,尤其是内心世界深处,这是一种有意义的“回归”。

  

人性人格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可写,而且写得出真实的生活。胡晓明同时认为,在人人可写、言之有物的基础上,这篇材料作文也能拉开层次。阅读量大小,阅读深度多少,都能反映出考生写作是否具有内涵。比如经典国学中有儒有道,有阳刚有阴柔,有浩然正气也有恻隐之心,这些都可运用于写作中。

  

他表示,以往有的作文题过于强调叙事抒情等外在表现形式,而这次命题更多考察学生个性化思考的成熟度,这也体现国外作文常有的思维训练功能。

 

张林:反映人格,表明态度

 

交大附中高级语文老师张林认为,今年高考的作文题目着重于思辨能力,对学生的逻辑性要求很高。

  

首先,题目读起来并不复杂,但审好题很有难度。“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其实就是“能”对“能”,“否”对“否”,也就是只有协调好了,才能达到和谐。确凿来说,一个人如果太坚硬,那就会偏激,如果太柔软,就会怯懦。这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题目,也表明了导向:就是要求人尽可能协调好坚硬和柔软的关系,达到理性和感性的统一。

  

其次,考生需要剖析到三个“中心词”的内涵。比如所谓“坚硬”,就是人的正义感、使命感、坚强的个性和对恶势力勇敢说不的精神;而“柔软”,事实上是指一个人的同情心、充满了温情的情感,比如这次长江沉船事故中对于逝者的哀悼、对于意外的悲痛等。“和谐”则是指两者的统一和协调,这里不仅是指一个人的本质、性格或人格,更是对于社会的态度。

  

如果审题准确,中心词也拿捏准了,其实考生会发现,例证并不少。比如孟子的“四端说”,认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情感是仁义礼智的萌芽,一个完整的人格应该是兼具恻隐和羞恶,辞让和是非;又比如文天祥的《衣带赞》,表现出他作为知识分子为民族大义死而后已的坚韧,但他在《过零丁洋》中又对祖国命运的感慨和老百姓的同情之心。他同时提出,“和谐”也需要关注到内涵的外延。比如考生可以从民族国家延伸到反法西斯战争入侵敌人的同仇敌忾,同时也要对平民百姓有柔软、恻隐的一面。这才是理想人格的状态。

  

张林认为,对一个层次、同一个事物,既有“坚硬”又有“柔软”的剖析,会是一个比较好的作文。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