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甲午战争中国为啥会输?答案藏在日本最“牛”间谍的日记里
分享至:
 (4)
 (1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学文 2017-04-22 13:19
摘要:宗方小太郎是日本近代史上最“牛”的间谍,他的情报直接影响了甲午战局,他提交给日本海军省的报告内容与《马关条约》高度重合。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这场战争给中日双方的命运带来了巨大转折,1895年4月20日签署的中日《马关条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沉痛的一页。

在条约签署122周年之际,《宗方小太郎日记(未刊稿)》一书首发面世。

宗方小太郎是日本近代史上最“牛”的间谍,他的情报直接影响了甲午战局,他提交给日本海军省的报告内容与《马关条约》高度重合。

沉睡了90年后,意外流落在中国的宗方小太郎日记手稿,历经5年艰辛的翻译,终得出版,使宗方小太郎的传奇一生公之于世,也使日本侵华野心、侵略行为公之于世,更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重新观察和分析甲午战争,并从中总结历史的教训。

 


 

宗方小太郎头像

宗方小太郎,1864年8月6日出生于日本熊本县,1923年2月3日病逝于中国上海,59年的人生中,竟有40年是在中国度过的。

1884年秋,不满20岁、出生底层武士家庭的宗方小太郎跟随做间谍的老师来到中国上海,学了三年中文后,他便开始了间谍活动。

宗方在中国的公开身份,先后包括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学生监督、汉口汉报社社长、东亚同问书院汉口支部长、上海同文书院代理院长、东方通讯社社长。

他长期在汉口、上海生活,不仅在这些公开身份的掩饰下进行间谍活动,还为日本培养了大批间谍人员。

穿着猎装的宗方

日本能够在甲午战争中获取胜利,情报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宗方是日本海军掌握北洋水师情报的关键。

当时日本军令部的八角大将曾说:“军令部颇为重视宗方的报告,对华重大方针几全以宗方报告为资料。”

宗方小太郎致日本海军军令部秘密报告装订册,据悉,年内亦可出版

著名军事战略专家张召忠将军则在凤凰卫视节目《张召忠说》第28期里明确指出:“甲午战争竟因情报原因而惨败”,日本的两大间谍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一个是石川伍一,另一个就是宗方小太郎。

1894年7月,宗方孤身一人前往北洋水师驻地威海卫刺探情报。从7月5日到达烟台,到8月29日撤离,这次刺探行动共近两个月时间。宗方乔装打扮成中国人,多次探查。

之后,他向日本海军建议,北洋水师若采取守势对日军不利,日海军必须主动邀战,寻找与对方主力决战的机会。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海军叮嘱宗方小太郎从烟台撤回上海的密信

因此,宗方积极探听北洋水师的动向,为日海军寻找战机提供情报。北洋水师的战舰数量、详细番号以及执行护送任务、修理军舰、港口驻扎等情况基本被宗方知晓,这些精确的情报,使得日本海军能够掌握北洋水师的活动规律。

1894年9月17日,正在执行护送任务的北洋水师被四处寻战的日本海军发现,黄海海战爆发,这一战是中日海军的正面对决。最终中方战败,黄海制海权被日军掌握。战争的走向同宗方预料的一样。

宗方在日记中显示出他不同寻常的战略眼光。

第十一号报告(此篇报告乃宗方小太郎于甲午战争期间发给日本海军的16封秘密侦察报告之一)

早在1887年,宗方就对金州、旅顺等地进行了详细刺探。尤其是旅顺,这里地处黄海和渤海要冲,是守卫京津的重要门户。

李鸿章在此建设了北洋水师的军港,苦心经营近20年,耗资达数千万两白银。然而这座清政府耗资巨大、寄予厚望的军事要塞,在宗方眼里却有着极大的军事隐患。

宗方考察了旅顺背后的军事重镇金州,认为这里是控制大连湾的关键,是连接旅顺海防与后方的咽喉之地,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一旦占领此地,“旅顺将受前后水陆之敌,援绝道穷,如同囊中之物”。

7年后的战争印证了宗方的判断。1894年10月,已经控制了制海权的日本联合舰队陈列在旅顺港外,陆军则伺机在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抄袭旅顺后路。

11月6日,日本陆军攻陷金州,旅顺陷入海陆封锁之中,这座举世闻名的军事要塞很快在11月21日沦陷。

战事的进行与宗方的预判完全一致,甚至很有可能日军的战略制定采纳了宗方的献策。

宗方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还体现在他与《马关条约》的条款制定有莫大关联。

甲午战后,宗方向日本海军省提交了一篇《对清迩言》,谈及战后的对华方策。

对清迩言手稿

拿这段文字对照《马关条约》条款,可以发现,两者内容相似度极高,让人不得不怀疑日本政府直接受到了宗方的启发。

据宗方的日记记载,《台湾新报》及《日报》两报记述了他的经历,称:“起草‘割让台湾条约’文,作第一谕告文者,宗方氏也”,更是暗示宗方是《马关条约》始作俑者。

对清迩言手稿

中日甲午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国运转折,深刻地影响了东亚政治格局和历史演变。从这个角度看,熊月之称宗方小太郎“是影响甲午战争以后整个东亚历史走向的人”,毫不为过。

《宗方小太郎日记》的出版,揭露了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另一个战场:中日双方的间谍战。

1894年8月10日,宗方小太郎从烟台向上海发送的密报被清政府截获,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立即通知烟台道台刘含芳缉拿宗方。

不料此事被日方知晓。8月26日,宗方得知密函泄露,立即动身,准备乘坐怡和洋行的“连升”号返沪。

宗方在船上待了两天两夜,遭遇清政府两度盘查,且船上有多名熟人,随时有被捕的可能。然而在无限接近被捕的情况下,宗方却逃过了盘查。

日记中对此有精彩的记述,从中亦可看出清政府官吏的整体腐败和不作为,宗方在日记中作出清政府必亡的判断。

《清国大势之观察》一文中的附图,图中的“独”指德国,“佛”指法国,“露”指俄国

甲午战后,宗方继续向日海军提供情报,其刺探情报内容之丰富,活动范围之广,活动时间之长,遗留资料数量之大,均为罕见。

该批资料目前一分为二,分别被保存在日本东京、中国上海两地,其中上海所藏占大部分比例。这些文献的曲折命运,更加增添了文献本身的传奇色彩。

宗方去世后,遗留资料由其夫人宗方由起子带回东京。1939年,宗方的学生、东方通讯社社长波多博为了编写宗方传记,借用了大部分资料带回上海,计划进行整理和出版。

还未完成,日本便战败,波多博被引渡回国,而这些资料也散落在了上海,流入民间。

1957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前身)的年子敏先生在苏州一个旧书店里发现了这批资料,于是购回历史所收藏。

经过装订整理后,原本一大堆杂乱的资料,成为了今天所看到的24册。

宗方小太郎日记手稿装订册

现存于上海历史所的宗方文书,涉及文本种类繁多,包含信息量巨大,时间始于1887年,止于1923年1月15日,极少间断,几乎涵盖了宗方在中国的所有活动,史料价值极高。

但这批文献的翻译难度非常高,因宗方那时用的日语与今天的日语不同,且多为书法手稿,又有残缺、污损,以致数十年间一直未能完整译出。

直到2012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甘慧杰开始对这批文献进行整体性翻译。凭借良好的日语功力和历史专业知识,克服了诸多困难,他最终完成了这项艰巨的翻译工作。

《宗方小太郎日记(未刊稿)》的出版,第一次公开了这批沉睡近百年的密档。

 


 

《宗方小太郎日记(未刊稿》

[日]宗方小太郎 著

甘慧杰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