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产业观察 > 文章详情
上海芯片全球分拨中心被列“双白”,亲证外资转移“不轻易”,望共享员工重启
分享至:
 (2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晔 2022-05-26 06:27
摘要:一家半导体全球分拨中心的复工复产之路。

近铁集团是日本第二大专业物流企业,在上海外高桥和浦东机场综保区均有运营仓,其中去年底在浦东机场综保区内启用的近铁半导体全球分拨中心,是国内首个全智能全天候半导体全球分拨中心。上海此轮疫情中,近铁能否正常运转,牵动着下游汽车、手机等制造企业的神经。从3月27日晚开始,经历逆行、迷茫、全力补链,到进入市经信委、市商务委“白名单”,近铁的复工复产之路越走越顺,目前已恢复8成“武力值”。

近铁国际物流(中国)有限公司保税物流副统括部长卫秀刚,向记者讲述了他两个月来的心路历程。

近铁半导体全球分拨中心。

讲述者:近铁国际物流(中国)有限公司保税物流副统括部长卫秀刚

3月27日晚,浦东封控前夜,我安排了20多人“逆行”保税区内仓库。当时完全没想到会封这么久,逆行的意义更多是派人看守那些高货值芯片,万一有火烧眉毛的情况,留守者也能帮忙发个货。

但我很快发现失算了。后续,随着封控期延长,近铁一度“动弹不得”。4月初,浦东机场货运航班节奏依旧保持惯性,航班削减数量不明显,但货物抵港后的物流链却大受影响。没有通行证,货车就无法进入机场区域。我们开始不停向市商务委申请通行证,从最初两三辆,增加到四五辆,再到八辆……为严格遵循一人一车一证,那段时间,我们的司机真心辛苦。

大约经历半月迷茫,我们开始积极申请复工复产。有幸的是,近铁成了“双白”企业。近铁是上海进出口百强企业前八,也是上海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这些荣誉是极大推动,我们很快被列市商务委首批“白名单”企业。与此同时,“客户的客户”也积极为我们“背书”。近铁的客户是几大著名芯片公司,而客户的客户,则是各大知名汽车、手机、空调、无人机等制造商,他们甚至比我们更着急。上海某车企巨头,被列市经信委首批重点企业“白名单”,但光整车企业复工不行,必须产业链配套企业同步复工。因此,在这家车企强烈“托举”下,我们很快进入市经信委公布的第二批重点企业“白名单”。

在此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了上海在全国乃至全球的供应链地位。4月以来,我几乎每天都接到下游客户的催单,各类“客户的客户”,都可以说是“八仙过海”般找到我,需要帮助。好在成为“双白”后,企业员工得以加速返岗。我们迅速排摸已列入防范区及有望列入防范区的员工名单,逮着机会就“捞”人,积少成多。就在这两天,进入企业封闭生产的员工已跳上三位数。这也帮助我们从第一阶段的“消化库存订单”,迅速跨过第二阶段的“优先处理客户急单、小规模接收新订单”,向“常规业务持续恢复,订单处理趋于正常化”的第三阶段切换。

近铁半导体全球分拨中心。

不过眼下,我真正放在处理企业各类加急诉求上的精力不及10%。之所以比重不大,在于海关给力。上海海关近期已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开通全产业链“绿色通道”,所以我们的芯片货物大批量地享受到了加急核放查验待遇,没有任何多余的等待和耽搁。尤其令人感动的是,4月,我们在浦东机场的第一票被命中查验的货物,是上汽十万火急“坐等”的芯片。按照标准的海关查验手势,需要企业或代理现场陪同,配合查验关员开箱。但当时还是封控初期,没有“白名单”,更无复工证,企业或代理报关员关在家中手足无措。当时,浦东机场海关非常体谅企业所急,积极运用“无接触式查验”,由海关关员与企业通过视频连线核实的方式,迅速完成了查验指令。这对我们的订单交付及保障供应链顺畅运作的意义,用“救命”来形容都不为过。

3月28日以来,近铁国际出入区货物已达2.2万余票、20余万箱。

浦东机场海关关员现场巡查集成电路分拨中心仓库。

疫情期间,我把50%以上的精力都扑在了后勤保障上。近铁仓库的硬件设施在规划设计时不可能预留宿舍功能,现在只能委屈员工,在办公室、会议室里搭行军床。洗澡也成大问题,我们竭尽所能,架起简单的淋浴设施,紧急加装十几个热水器。园区管委会和开发公司也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考虑到天气渐热,蚊帐及小吊扇也已采购到位,这像极了大学时代集体宿舍生活。封闭管理的员工们都笑言,“大叔们的青春回来了。”

产能的恢复情况也出乎预料。事实上,目前返岗的近铁员工不足正常时期的三分之一,却已实现此轮疫情前80%的产能。背后原因让人动容——员工们吃住皆封闭,活动范围受限,大家都觉得,休息的意义不大,还不如“报复性加班”。

近期有报道称,浦东机场货运航班的起降量和货量均已回升到常态时期的80%。关于这个数字,我们作为物流圈内人是真切感受到的。上海真的在一天天好起来。

与此同时,同行们也在对外资设在上海的亚太和全球分拨中心的后续走向有所讨论。在我看来,一个亚太或者全球分拨中心,从上海转移到新加坡等地,从航班角度,或许两三天就能付诸实施。但真正的转移并非那般轻易。上海的金融、航运、供应链高地地位,不是一朝一夕形成,自然也非一朝一夕可被替代。事实上,我们已为一位客户做过分析,如果他们的分拨业务转移到东南亚,考虑到运费、航班、人力、仓库等成本,综合测算会发现,即便我们现在闭环生产,成本是此轮疫情前的两三倍,但我们的综合成本仍有优势。甚至,就在近期,近铁所亲历的一项业务足以证明上海的韧性——考虑到浦东机场航班欠稳定且货物积压较多,我们的客户很着急,要求我们帮忙改飞国内其他机场,准备“曲线救国”。但货物在其他机场仍遭遇了“肠梗阻”和货站爆仓情况,而今客户颇有些后悔,“还不如直飞上海分拨来得快。”种种迹象表明,上海虽经历“至暗时刻”,但千万别小瞧了它的反弹速度和能量。

眼下,上海即将全面进入复工复产,接下来的几个月,对于上海经济恢复元气非常关键。就近铁而言,我们高度重视两大问题。

其一,是要确保更有成效的闭环管理。目前,我们的员工翻班效仿了浦东机场货站的做法,已从过去早、晚两班,变为了早班、晚班及在家休息三类,实现“三班两运转”,每周轮换一次,各班员工之间“鸡犬之声不相闻”,没有任何接触,且倒班之间必须做消杀。这些科学防控手段,是确保安全连续生产的最大前提。

其二,我们关心能否有充足人力。说实话,“三班两运转”让我们的同时在岗人数减少,因此我们更需要人手。我们甚至在考虑,2020年疫情时盒马首创的“共享员工”概念能否沿用。当年,因疫暂时待岗的餐饮服务人员被“借用”到盒马做拣货员。而今,无论机场货站、保税区仓库都大量缺人,而那些暂时未开放的行业中的闲余人员,完全可以加入到物流行业中来。疫情是残酷的,但从残酷中迸发的人类智慧与创新,若能沉淀和延续下来,形成应对危机的机制,这会是一笔巨大财富。这恐怕是政府部门应迅速研究执行的课题。

有人不信,身为企业管理者,此轮疫情以来,我居然一直居家,靠着“足不出户”,企业后勤保障解决了,产能竟也恢复了。我的原则是,无论处理急单还是协调复工复产,尽量靠电话、视频会议沟通解决,尽可能将有限的复工名额,让给必须在一线才能干活的员工。事实证明,这一切是奏效的,这说明,我一贯以来的积极与自信没有错。但或许,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信心,更是对行业和这座城市的信心。

(讲述时间:2022.5.25 本报记者 李晔 整理)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