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流量研究所 > 文章详情
新零售时代 | 阿里巴巴为何用37张PPT解释这个新名词?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翀 2017-03-22 06:01
摘要:“新零售”的核心是什么?阿里巴巴要做的绝不是O2O或者OAO那么简单。

一段时间以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提出的“新零售”受到电商和店商的共同追捧。可“新零售”到底是什么?不仅马云说得不多,而且从阿里巴巴对新零售的实践看,似乎也还看不出端倪——最重要的举措是与上海商业航母百联集团合作,可具体的合作成果尚未落地。

 

不过,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却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详细阐述了阿里巴巴眼里的“新零售”,而且提供了足足37张PPT。

 

耐人寻味的是,不论在高红冰的解释中,还是37张PPT中,既没有红极一时的O2O(Online to Offline,“从线上到线下”),也没有新近出现的OAO(Online and Offline,“线上和线下”),而是反复强调商业的本质:消费者体验

 

这些误区不能不澄清

 

在高红冰看来,要弄懂“新零售”,首先要走出对线上线下的几个误区。

 

其一,线上真抢了线下的生意吗?

 

很多人认为,近年来店商遭遇的困境是因为电商抢生意造成的,可高红冰直言,调查结果显示,并非如此。

 

具体来说,以淘宝为代表的线上交易是从2008年开始红火的。当时的金融危机导致外贸出口锐减,大量厂商寻找新的零售渠道。通过淘宝,这些过剩的产能得以消化,大量库存被销售给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以及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

 

“这个目标群体与传统店商的主要客群完全不同。”高红冰说,当时淘宝针对的消费者是过去商业零售体系无法覆盖的人群,从阿里巴巴的数据看,淘宝交易中75%是35岁以下人群,而且不在一二线城市。

 

“所以,一二线城市的零售商、品牌商说网络零售对他们冲击很大,这也许是个伪命题。”

 

其二,眼下线上的流量已经贵过线下了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面对“新零售”,有些零售商和品牌商会抱怨线上的流量贵,但高红冰认为,所谓的“流量贵”是针对整个服务体系而言的,很多服务商包含在内,包括IT、网店装修、数据分析等。这些服务的主体都不是阿里巴巴,而是电子商务催生的第三方。

 

对零售商和品牌商来说,“用不用第三方取决于商家自己有没有能力,如果没能力,你用外包的方式做,购买的成本肯定不会低;但它再高,整体上也不会高于物理店铺的成本。比如在阿里巴巴,平台占商家交易额的比例不到3%;但是线下商业的联营扣掉的却是交易额的25%至30%。同时,线上的供需匹配、价值链缩短等,这些效率一定会从整体上表现出来。”高红冰认为,从这些数字看,哪个模式的效率更高显而易见。

 

电商的成功能否复制

 

毫无疑问,“新零售”是电商和店商取长补短的过程。对电商而言,支持“新零售”,是因为现有的发展遭遇了瓶颈,需要有所突破;对店商来说,则有走出困境、提升销售业绩的实际需求。所以,店商实践“新零售”,不妨先看看可以复制的电商成功之处有哪些。

 

高红冰给出的答案很简单:从“爆款”开始。

 

他说,一家实体店的辐射半径大约是10公里,但电商的覆盖面和店商完全不同——淘宝上的一个店铺面对的是5亿消费者,面对的是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所以,放到实体店的东西与放到网店卖的东西千万别搞成一样,放到网店卖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网货。网货是什么?网货一定要打爆款。”

 

所谓爆款,往往是能销售10万件的,而这一结果背后,是整个供应链的改革:“一上来卖10万件,照着这个目标去设计,你就有销量。所以网店选品很重要。如何选得准?答案是必须瞄准消费者的数据,不然你一定是失败的。”他进一步阐述说,一件商品卖得好不好,起点应当是消费者:“过去是进了好多货,我使劲卖出去;而今天如果你掌握了消费者,你就可以找到更好的货卖给他。原来是B2C逻辑变成了C2B逻辑。商业发生了改变——以前是‘从卖到买’,现在是‘从买到卖’,这些事必须重新去思考。”

 

“从B2C到C2B”听起来是老调重弹了,可高红冰认为很多零售商和品牌商仍旧没有重视其背后的核心:此前,大部分百货商超零售体系的盈利模式是“租赁柜台+商业地产”,他们是“经营面积”,而不是“零售商品”。可是在打响“爆款”的电商面前,这一套正在被淘汰:“随着地产成本高企,零售差价已经难以覆盖租金,大家都没法再继续玩这个生意了。零售端需要向价值链的上游——供应链延伸,需要通过买手、产品设计、营销策划、创意,来完善他们面向消费者的服务能力,仅仅停留在零售端这个单点上,已经无法找到出路。”

 

“新零售”的核心并不难懂

 

消费需求的变化、技术手段的发展,都决定了传统零售业和电子商务都需要进一步发展,这也是“新零售”概念获得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

 

那么,阿里巴巴眼里的“新零售”核心究竟是什么呢?答案一点也不复杂——消费者体验。高红冰说,阿里巴巴对“新零售”的定义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

 

“新零售”应当具备三大特征:以心为本;零售二重性;零售物种大爆发。他解释说,所谓“以心为本”,是指要利用数字技术,无限逼近消费者内心需求,最终实现“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

 

从表现形式看,原先的生产、消费模式是“货-场-人”,但“新零售”需要的是“人-货-场”。具体来说,零售商以经验供货,线上线下的销售场景是割裂的,零售商和品牌商对消费者的观察也很粗糙,即便有消费者画像,也是模糊的。但在“新零售”中,零售商和品牌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够清晰的辨识“消费者究竟是谁”“究竟需要什么”,从而按照市场需求组合产品、优化供应链、智能制造;而在最后的消费方式上,同样能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无处不在的消费场景”,上线下随时随地为消费者提供体验服务。

 

“零售二重性”主要强调零售商和品牌商的供应链再造。高红冰指出,其一是指“任何零售主体、任何消费者、任何商品既是物理的,也是数字化的,零售商和品牌商需要开启二维思考下的零售新时代。”其二则是“基于数理逻辑,企业内部与企业间流通损耗最终可达到无线逼近‘零’的理想状态,最终实现价值链重塑。”

 

最后,“零售物种大爆发”是对“新零售”的成果畅想。“借助数字技术,物流业、大文化娱乐业、餐饮业等多元业态均延伸出零售形态,更多零售物种即将孵化产生。”高红冰觉得,当人们讨论“新零售”时,可以分为近景和远景两个阶段。其中,2017年至2020年是近景,零售业将实现线上线下商品元素的数据化,包括商品通、会员通、服务通,等等。同时,零售业实现“人货场”三要素的重构,推动C2B的全面落实。而从2020年开始,人工智能大发展、物联网普及、新制造规模化等将推动“新零售”向第二阶段过渡。到2046年,将迎来新零售的远景:“届时,任何时间、任何空间、任何主题、任何‘内容’都可以成为零售的组成部分。”

 

(编辑邮箱:sh_chuangke@163.com)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