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毕业生选择“慢就业”,怎么帮他们“好就业”?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頔 2022-01-21 08:55
摘要: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将创新高,如何帮助他们高质量就业?

“曾经有一个小伙子到我这里来,问他有什么喜欢的工作,他说‘不知道’;问他有没有爱好、特长,他还是说‘不知道’……这也不想干,那也不愿干,可哪里有‘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呢?”市人大代表、普陀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许鸿蕨边说边摇着头。

作为基层就业援助部门工作人员,许鸿蕨遇到过许许多多这样的年轻人——自身定位不明,职业规划不清,就业意愿不强,职业技能不多,兜兜转转,不知不觉间就成了长期失业青年。青年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上海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21.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如何帮助他们高质量就业?

一直以来,上海都将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作为一项重要实事项目重点落实推进,去年帮助10092人实现就业创业,超额完成了8000人的目标。同时,2021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5.59%,连续两年全国领先。

不过自疫情发生以来,选择“慢就业”青年变得多了起来。教育部门曾有调研显示,在毕业季时期有29%的毕业生没有明确的求职目标,有36%的毕业生对“慢就业”持肯定态度。

代表委员们还发现,毕业生对就业地区、行业和单位性质要求不断提高,从事生产制造一线技能岗位、技能成才的意愿偏低,岗位供需不平衡,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许鸿蕨说,青年应当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明确自身优势与爱好,积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变化。“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工资高的一定是好工作吗?我觉得可能也未必,有一些公司虽然收入很高,但年轻人没日没夜地加班,对身心健康并不好。”她还建议,高校也应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适应学术与行业前沿的知识和适应市场的技能。

“我们也要慢慢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有些人不愿意很快就业,有他自己的想法,有些人希望去公司上班,有些人希望去考研究生,这些可能不是一年里能解决的。这样的多元化的选择可能会是成为一个常态。”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认为,社会对于“慢就业”要更加宽容,但也要汇聚各方力量,协同发力,为青年创造发展的条件,引导他们发挥自身特点,实现高质量就业。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