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如何重释“中国与世界的古今丝路关系”?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胡幸阳 2021-09-22 18:57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发展,因此有强大生命力。

近日,“丝路连通的中国与世界”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航海博物馆第十届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博物馆、高校及科研机构近80位专家学者参加,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从海丝文史研究、丝路文博研究、丝路历史研究、丝路遗产研究等诸多方面展开研讨。

自“丝绸之路”被命名以来,相关研究至今方兴未艾,“一带一路”倡议更激发了国内外丝路学人的学术积极性。如何重释“中国与世界的古今丝路关系”,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值得开展跨学科的深入探讨。中国前驻埃及、沙特大使吴思科表示,“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时代发展,因此有强大生命力。“我们应传承‘丝路’精神,共商‘丝路’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为文化领域注入了新鲜气息,带动了“丝路”文史研究的纵深拓展。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陈晓珊表示,古代中国与阿拉伯海上交流联系密切,其中包括航海技术的相互借鉴。在现存的航海文献中,可以看到双方都采用了罗盘定向、短时段计时、铅锤测深、星高导航、水色观测等技术,展示了以航海技术传播、交流、调整为代表的中外异质文化的交流融合过程,“这是相互借鉴的过程”。

在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中,学术体及文旅单位该如何担当作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研究所所长马丽蓉认为,要在人文共同体视阈下共建丝路共同体,构建丝路学会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卢山冰院长则表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保留了很多文化遗迹,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正在形成合力,因此打造丝绸之路经济文化旅游新品牌,共同助力丝绸之路文旅走廊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带一路”精神尤其是“海丝”历史阐释中,航海类博物馆是实现传承“海丝”精神的文化使命范本,也应回应“让文物活起来”的时代要求。“博物馆要深挖文物内涵、加强馆际交流和社会各界合作,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葫芦岛市博物馆孟玲副馆长说。

栏目主编:王志彦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