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在场 > 文章详情
尽管有些文化历史小BUG,《海洋奇缘》还是一部好电影
分享至:
 (7)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Doug Herman 2016-12-15 10:00
摘要:迪士尼动画片《海洋奇缘》上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文化学家、历史学家对它提出了一点点小小的批评。

距今500到1000年以前的石器时代,陆地上的人们建造出能航行千里的木船,然后穿越海风与洋流去寻找茫茫海洋中一星半点的岛屿,最后在那里定居。

 

自从库克船长登陆夏威夷群岛,并发现当地居民的语言和南太平洋群岛土著同源,学者们就开始研究波利尼西亚人的起源和迁徙问题。他们发现,波利尼西亚人的航海时间线中有一个“长期断层”。

 

波利尼西亚靠近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岛的西部群岛早在3500年前就有人为开垦的迹象,而中部和东部的群岛直到1500至500年前才有人定居。这意味着,在抵达斐济、萨摩亚、汤加之后,波利尼西亚人休息了差不多2000年后才再次向前航行。

 

波利尼西亚人为何会中止航行、后来为什么又重新上路,原因至今是个谜,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或是某种有毒藻类大爆发中止了他们的海上航行,后来又可能是因为超新星爆发的盛况激发起人们的好奇心,使得他们重新上路。

 

迪士尼动画《海洋奇缘》倒是给出了一个具有典型迪士尼风格的阐释。要说这部动画片故事发生的背景,更像是萨摩亚,尽管大多数观众认为是夏威夷。影片中,莫阿娜所在的部落视出海为禁忌,直到莫阿娜成功带回“特菲提之心”并掌握了航海知识,她的族人才再次扬帆启程。

 

看完影片,在感动之余,一些人类学、历史学的专家也提出了一些细节上的BUG。比如,在波利尼西亚神话中,毛伊是一名半人半神的英雄,而影片将其塑造成痴肥臃肿的形象有些令人无法接受。正如某位夏威夷女观众所说:“我们的民族美丽、坚强而自信,在莫阿娜身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而作为一个小男孩的母亲,毛伊的形象使我格外难过,我不想让我的小孩看到这样的英雄楷模。”

影片中的毛伊  来源:时光网

 

另一种批评的声音来自对海岛文化中椰子隐喻的描述。自上世纪60年代的电视剧《盖里甘的岛》播出以来,椰子作为太平洋岛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具有几分喜剧和讽刺色彩。

影片中的“椰子人”  来源:时光网

 

影片中莫阿娜的族人快乐地边歌唱边采集椰子,但同时椰子用以刻画反派土著海盗Kakamora的形象。影片将Kakamora描述为“一个身着椰壳盔甲、身材矮小的海盗种族,他们生活在漂浮着垃圾和废料的海洋上,他们用精密的技术获取想要的一切,无情而又愚蠢。”

 

事实上,Kakamora有不同于影片所叙述的文化根源:他们是所罗门群岛著名的矮人,类似于夏威夷精于建筑和工程的梅内胡内人(menehune)。“椰子”背后的隐喻反映了一种对太平洋岛民及其他肤色人种的种族歧视。因此,影片对想象中的“椰子人”的刻画不仅是为了喜剧效果,也反映了一种文化恶趣味。

 

无论褒贬与否,不可否认的是,影片中莫阿娜勇往直前的形象的确振奋人心。“我们能够利用繁星、海风和洋流作向导在大海上航行,这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成就!”夏威夷土著文化的实践者Sabra Kauka这样说道。也有观众这样表达对莫阿娜的赞美,“我特别喜欢那种独立坚强的女英雄,不依附任何人,为民族事业而奉献自我。”

 


本文编译自SmithSonian.com网站,文中图片除标注外均为原文配图。

题图来源:时光网

编译:谭静雪

栏目主编:章迪思

编辑邮箱:48056615@qq.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