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观见 > 文章详情
【两会】张全:我为上海空气代言
分享至:
 (21)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秦红 郭艺珺 2015-03-02 16:42
摘要:"老百姓对空气质量是实感型的,吐槽很正常。天不帮忙,人更要努力。作为环保工作者要有正确理解判断,如果做的确确实实一年比一年好,百姓总归会认可的。"

 

“不谈我自己,百姓关心的问题什么都可以谈。”甫一落座,张全快人快语。

 

我们是在午饭间隙“堵”到他的,此时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张全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主管上海环保的官员,忙碌程度可想而知。

每年两会期间,忙碌的张全常上头条,有时“有点闲”也会遭到吐槽。这一切,几乎都与空气质量好坏息息相关。有的吐槽毫不留情,甚至有些尖刻:“空气这么脏,养你们干什么吃的?”

 

对此张全倒是很淡然:“环保人要有正确理解判断,如果做的确确实实一年比一年好,百姓总归会认可的。”

今年51岁的张全,常以“老环保人”自称,这倒不是装腔作势,其实与他的经历有关。1987年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毕业后,他摇过烧杯,画过图纸,跑过现场,一路从技术岗位做到环保局长,而且一干就是七年。

 

虽然干技术出身,但张全敢说、能说。每当空气质量爆表时,常见他在镜头前侃侃谈霾,答疑解惑。他几乎成了上海空气质量最佳“代言人”。

 

对于这一身份,张全不躲,不逃,而且甘之如饴。


“禁燃”只会越来越严

上海观察:谈空气当然要说到“禁燃”,今年过年你们家里放鞭炮了么?如何说服家里老人支持环保政策呢?

张全:我们家好多年已经不燃放鞭炮了,老人也很理解。在“禁燃”这个问题上,现在主要还是靠舆论引导,党政干部带头“禁燃”有一定约束,但毕竟是少数。今年上海倡导“禁燃”效果非常好,今年春节集中燃放期间,PM2.5平均浓度增长40微克/立方米左右,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20微克/立方米。今年春节烟花爆竹燃放对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比去年少了六成,比前年少了八成多。

上海观察:那么接下来全市是否还有进一步“禁燃”的措施?

张全:我认为“禁燃”比治理污染工厂更有意义,因为这完全是全社会市民从自觉认识到自觉行动。要强硬管住市民很难,而环保意识和行动是今后最需要的,从理念重视到自觉行动,社会就有很大进步。其实,短时期的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对全天和全年的空气质量影响很小,但“禁燃”说明了大道理:这是既保护自身又保护大家的做法。

下一步,上海人大将修订《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进一步提高对烟花爆竹燃放的约束力和强制力。可能从原来的特殊日子、指定地区,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收严。这样政府部门就可以依法行政,燃放行为将受到道德约束和法律约束。我相信燃放情况会一年比一年好。

环境有改善,但还很脆弱

 

上海观察:我们发现,每年上海两会和全国两会期间,你忙或不忙,空气质量似乎是个“晴雨表”。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忙”和“闲”?

 

张全:如果哪一天环保人不忙了,说明环保问题解决得比较好了。但我想这不是指日可待的,而需要相当长时间的。

2014年上海的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比较大,公众对空气质量的认识越来越理性。比如污染源是怎么产生的,各个来源比例有多少,存在什么危害,在环保部门和媒体的反反复复解释沟通之后,公众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

过去一年,我对“忙”的体会,一是环保问题刚刚有改善,但还是很脆弱的,还不稳定,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

上海观察:有时候努力过了,但空气质量成绩单还是很糟糕,老百姓意见很大,如何看待公众的吐槽?

张全:作为环保工作者,只要有科学把握的,只要自己努力过,对吐槽就可以淡然。去年上海空气质量得到改善,既是自身努力,也是长三角一起努力。从长期来看,“天帮忙”的因素会形成对冲。从一段时间来看,扣除气象的影响因素,。空气质量如果变坏,一定是人为问题。

老百姓对空气质量是实感型的,吐槽很正常。天不帮忙,人更要努力。作为环保工作者要有正确理解判断,如果做的确确实实一年比一年好,百姓总归会认可的。
 

今年底全面淘汰黄标车

上海观察:去年上海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近八成,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市环保局计划到2017年实现20%的降幅。有网友吐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认为你们在玩数字游戏。

张全:降幅20%的目标是经过科学论证的。首先,空气改善肯定是区域性的,也是各个地区一起来制定的目标。其次,基于对PM2.5的认识,通过国际上先进的手段,通过各种模型进行分析,以及对大量污染源排放的调查,在空中进行输送迁移的情况等,来判断治理措施实行后减排多少,空气质量改善了多少。

而且,相对于其他污染物来说,PM2.5的监测体系是最及时、透明度最高的。上海实时空气质量指数及主要污染物的情况,已实现公开的每小时一报,每个人都可以查到相关数据,我们没法玩数字游戏。

上海观察:也有人说,从去年16%的降幅来看,2017年20%的降幅任务其实很轻,你怎么看?

张全:2014年PM2.5平均浓度降幅16%的成果,是超出我们预料的。每年的正常提升幅度是5%-6%。如果从2013年起计算,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要达标的话,要花10年治理时间。但这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削减相关污染物。不管情况如何,我们都会如实相告。

空气质量的达标根本还是结构调整和治理相结合,单靠“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工地、机动车、锅炉等带来大气污染的,该停的一定要停下来。空气流动的,上海会积极参与到与周边地区的联防联治中去。

上海观察:今年空气质量还会有哪些新招?

张全:去年我们淘汰了17.2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辆、管控建筑工地扬尘,甚至出动直升飞机监控秸秆焚烧。今年大部分措施将延续去年。到去年年底,全市还剩9万多辆黄标车,这些在今年末将全部淘汰。经过十多年的整治,上海的中小锅炉从最高峰的1万多个,减少到现在的1800多个,这些“污染源”也将在今年末全部淘汰。这是我们今年必须完成的工作。

今年还将探索解决船舶码头的污染问题。长三角地区属河网地区,船舶污染占相当大比例。目前基本路径已经确定,我们将对船舶污染物排放形成管理体系,谁来管?怎么管?都要一一落实。

此外,还要着手挖掘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目前全市调研下来有8万多台,这类机械的油品很差,属污染治理盲区。将从发动机和油品入手,提高标准和准入门槛。这也需要长三角地区一起做,异地同管。今年会拿出非常细节的操作办法。

透明沟通应对“邻避效应”


上海观察:第六轮三年行动计划将投入上千亿元,“问题清单”有哪些优先项目?

 

张全:水环境是重要的治理问题之一,如市区泵站污水入江、郊区截污纳管、远郊农村使用化肥农药的问题,养殖业污染的问题,将从管理上来解决。这一轮行动计划中,环保基础设施的体系将基本形成。比如污水处理厂、管网覆盖、垃圾焚烧厂、工厂治理、清洁能源全面推进等。

我们还为再下一轮环保行动计划打基础。目前上海离国际大都市环境治理还有差距,但先进城市做的事情我们必须做起来,走在前面。比如可渗透路面,雨水可以回灌补充地下水,不会造成雨水污染。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已经出现的理念,闸北区苏河湾正在试点,今后全市还会继续增加试点。

上海观察:随着公众环保维意识的增强,“邻避效应”越来越明显,如何解决这类棘手问题?

张全:“邻避”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法,首先政府要科学论证,不能单方面说了算,而是要向社会充分公开信息,多次沟通。其实很多案例造成不太好的结果,还是因为政府没有讲清楚,没有和老百姓沟通明白。特别是科学上的问题,如果老百姓不明白,政府就有责任进行解释,也可以让第三方科学家来解释。当然,相关企业和投资方也必须要依法办事,政府依法审批,过程公开透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柳森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