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民声直通车 > 文章详情
周灵:我也问过自己,为什么要跑到这个地方来“受苦”
分享至:
 (27)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灵 2021-06-07 11:01
摘要:扶贫三年,对我来说是一生难忘的经历。

1996年,我21岁,在山东财大读会计电算化专业。我自上大学起就对中国共产党怀着一种崇拜之情,大一提交入党申请,大三那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是一个简单的仪式,在系办公室里,几名学生拉着党旗,我们一起举起拳头庄严宣誓。当时让人心潮澎湃的一幕,22年后在脱贫攻坚战中也曾出现。

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三桥镇接龙村,云贵高原上一个群山环绕的村民组,我一直忘不了那个地方。2018年3月,是我来到贵州遵义挂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的第三年,当时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担任三桥镇的脱贫攻坚指挥长。


△2018年夏天,周灵行走在道真的崇山峻岭之间。

道真县共有14个乡镇,14个脱贫攻坚指挥长中,有13个是当地县委书记,只有我一个是挂职干部。签下军令状的那一刻,我有种悲壮之感。他们没有把我当成外乡人,反而委以重任,我必须更加用心。

我对口的三桥镇,贫困户排在全县第二,当地唯一一个深度贫困村就是接龙村。眼看着第二年就要接受脱贫攻坚的评估了,接龙村是最难啃的“骨头”。地处于贵州与重庆的交界处,海拔很高,资源匮乏,由于当地没有路,评估机构甚至不一定会去这个地方。但是我想,消除绝对贫困,应该全方位,无死角。

我们早上6点出发,开车到重庆的水江镇,然后徒步10个小时,翻过一座山,才到达这个村庄。当地没有路,要靠砍刀来开路。10个小时山路,我摔了3次。到达村子一看,广阔的高原上,稀稀落落地分布着村民用树皮造的破房子。25户村民,几乎全是老人,这里的年轻人都到重庆去打工了,只有老人还守在这个地方,他们无力改善生活,却又故土难离。

第一次去接龙村,让我难忘的不是走了一天山路后酸痛发抖的双腿,而是我没有想到,还有人生活在这样的条件里。我心里想,如果换作是我从小出生在这个环境,我可能也会很穷。崇山峻岭把村民隔绝在城市之外,他们走不出这座大山、如何改变命运?我在心里暗下决心:不管这个地方再穷,再远,我也一定要让这个地方有所改变!

到达接龙村当天,我们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把党旗插在了高原上。旗帜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责任和决心。很多事情,只要你坚持到底,再苦再难都能做成;但如果从一开始就放弃,便永远无法实现。

看到党旗迎风飘扬的时候,我回想起自己宣誓入党的那一刻。22年过去了,当时的画面已经模糊,但是宣誓时的精神和决心,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沉淀下来。随着自己经历的增长,我对共产党员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对于高原地区的居民来说,首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但由于进村的路被大自然阻隔,没有办法把水泥砂石运过去,于是我们只能就地取材。木材和砂石都是现场采集,用以改造村民的树皮房子,让他们不用忍受冬天墙壁透风、夏天屋顶漏雨之苦。

脱贫攻坚更多的工作是要跟百姓打交道。第一次到百姓家作客,老人很激动,给我割了一大块梭子肉,塞到我碗里。那是当地百姓杀年猪,挂在灶台上要吃上一整年的熏肉,只有在重要的客人来访时,才会割下一块肉来招待。梭子肉肥肉多,瘦肉少,肉质很硬,但我知道这代表着百姓最淳朴的心意,便闭着眼睛啃。

还有仡佬族的油茶,是用猪油的油渣和熬碎的茶叶混在一起炖出来的汤。黑乎乎的油茶上面漂着一层猪油,味道很苦,但对提神和补充体力很有用,被称为“仡佬咖啡”。每到一户人家,主人必定要端出油茶,不喝,百姓会觉得你很疏远。我从一开始喝不下,到后来每家都要喝上一碗。


△周灵在山上田间查看蔬菜生长情况。

群众工作,或许就在一碗油茶,一块梭子肉当中。作为党员干部,需要坐下来和当地村民聊聊天,对方说得难过时,我也跟着他眼泪打转;和百姓吃同一碗饭,距离马上就拉近了。有时候,他们根本不知道我是县委副书记或者上海挂职干部,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前后10次进入接龙村。有一次进村以后,我发烧了,那天下着暴雨,山上本就没有路,又变成泥泞一片,根本无法出去。熬到晚上,我一直高烧不退,村支书立即找了一辆摩托车,把我紧急送出去。摩托车在刚下过雨的山上颠簸,轮子不停地在泥潭里打滑,8公里的山路跑了3个小时,回到镇上的时候,我满身全是泥巴。

终于躺到床上的时候,我浑身难受。我问自己,为什么要跑到这个地方来“受苦”,我做的这些到底有没有价值……就这样迷迷糊糊睡了一觉,第二天醒来时,身体感觉好一些了。第三天,我又进山了。从插上党旗那天开始,我就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走出贫困。


△2018年夏天,周灵行走在道真山上的蔬菜基地。

后来,我们把路修到了离接龙村7公里以外的地方,让车子可以开到山上,村民们出去无需再翻山越岭10个小时。路通了,产业也链接起来,我们把道真蔬菜产业的蔬菜冻库基地和养蜂场都放在了接龙村。

带村民们做产业,碰到理念不同时,我会耐下性子,一遍一遍地开会解释。有时我也会带他们出来,到重庆、成都、上海,到农科院、超市、批发市场去参观学习。看过外面的世界以后,他们才知道,原来培育蔬菜可以这样统一标准,原来一棵棵菜是这样包装出售的……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我们用打通产业链的方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扶贫三年,对我来说是一生难忘的经历。如今回到上海的工作岗位上,我有时还会做梦,梦到自己站在一片高原山野之间。山上云雾缭绕,周围是刚下过雨的田埂,我卷起了裤腿,脚踩在田里。我知道,那是三桥镇的接龙村,一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作者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黄尖尖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