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民声直通车 > 文章详情
北京新“两翼”,为何选中雄安和通州?它们为何是“千年大计”?
分享至:
 (102)
 (1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毛锦伟 张煜 2021-05-26 06:31
摘要:它们如鹰之双翅,助“京津冀”一飞冲天。

从天安门向东,沿京通快速路车行20余分钟,在通燕高速的右侧远远就能看到一座古塔。塔影下方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远眺河畔的北京市通州区,一幢幢新建楼宇已拔地而起,熠熠生辉。而视线高抬,更远处一片绿色掩映下楼宇林立,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个“千年之城”正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一枝塔影认通州”是王维珍描写通州的著名诗句。图中即为通州的地标——大运河畔的燃灯塔。(李茂君 摄)

此时若向西南方向疾行百余公里,京津保腹地,碧波荡漾的白洋淀之畔,是同样的一片生机勃发。南北向的“津海大街”、东西向的“保静线”上,运送各类建设物资的卡车从早到晚穿梭不停;北侧的容东、容西片区“塔楼并立”。南侧,雄安新区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而在雄安新区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有17万多名建设者挥汗如雨,120多项重点建设项目不断推进,同样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正初露峥嵘。


△入夜后,雄安新区容西片区的街道上运送建筑物资的车辆来回穿梭不停。(李茂君 摄)

在京津冀的大格局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构成了北京发展的新“两翼”。两者既承担了“一核”北京核心区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作用,又被寄予了加快补齐区域发展短板,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未来希冀。

春回燕赵气象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七周年之际,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寻访报道小组带着疑问,踏上春天的这片热土,探寻“两翼”齐飞的奥秘。


关键子落

在前门东侧的北京规划展览馆里,一张“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如同一个棋盘,展现了京津冀区位地理格局上的一颗颗关键棋子。在以北京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中心不同半径的大圆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分别居于50公里半径圈和150公里半径圈内,由北京核心区画出的两条线,将两者紧紧牵住。左侧的文字说明称之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比翼齐飞”。


△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

北京的两翼,为什么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而非在棋局上同样被标注出来的京津冀其他城市?前往京津冀寻访前,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寻访小组。地理位置或许能给出一部分答案。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规规划范围155平方公里,加上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通州能被定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有它独特的区位优势。历史上,通州是北京的东大门,千年漕运曾打造了通州的昔日辉煌,北京城的发展和通州城的发展密切关联。它距离天安门广场20公里,距离国贸13公里,在远郊区县中,通州距离中心城区最近。而放在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下看,通州东南侧和东侧,紧挨着天津的宝坻和武清,以及河北的廊坊“北三县”,犹如一个缩小版的京津冀。相比其他与津、冀也有接壤的区而言,通州的辐射度更强,可以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在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上取得更大进展,更好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北京城市副中心地理位置图示。

而另一翼雄安新区,地理上的选址也十分微妙。它位于北京、天津、保定三地的中心位置,将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覆盖进去。它距离北京够近,100公里的距离在北京的可辐射范围内,京雄高铁50分钟即可抵达;它又距离北京够远,远到不会成为一个超级城市快速蔓延的副产品。它“落子”后,恰好将京津和石家庄、邢台、邯郸的南线“连”了起来,这样才可能形成一个新的增长极。


△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摘自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地理上的优势,只能解释它们为何“入选”成了两翼,而解释不了问题的关键,即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何需要这两翼。而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实地走访,看的大多是在建工地,“千年大计”背后的深意更一时难以看透: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认为,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不能零零碎碎地疏解,“只靠零敲碎打的方式,疏解出来的资源只会流向那些已经有较好配套的地区,不能整合起来在京津冀地区发挥作用,那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因而,北京内的通州、和北京外的雄安这两者都是集中性的解决方案,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但两者又有着不同的使命。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记者们观看了一段城市副中心宣传片。宣传片开头言简意赅:“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承载地,构建功能清晰、分工合理、主副结合的新格局。”胡九龙进一步解释,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出发点是为了疏解北京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非首都功能,并相应承载北京中心城区转移的要素,将北京从单中心的城市结构,转变为一主一副、以副辅主的格局。同时辐射河北北三县,带动周边区域一同发展。

俞建拖作了一个简化的表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京”和“都”的分离,北京的归北京,首都的归首都。他说,很多大城市在解决过度聚集带来的城市病或平衡区域发展时,都会安排类似的新区、新城,将人口分散出去。但是,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不能只疏解到通州去,通州毕竟还在北京城内,本身的承载量有限;更重要的是,只疏解到通州,解决不了京津冀发展中存在的巨大差距,尤其是河北与北京的差距。而若疏解到河北,“河北与北京天津之间存在悬崖效应,发展差距太大,京津疏解的优质资源,河北一下子接不住,起不到协同效果”,此,在北京的优质资源和要素向河北疏解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接得住的平台,进而再去辐射周边。而雄安,正是以高规格和高标准建设打造的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平台。此外,雄安还有另一个优点,俞建拖称,它没有太大的历史包袱,建一个新城不需要像改造老城那样付出巨大的代价。


△图为塔吊林立的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安置房在建工程。容西片区和容西片区一样紧邻起步区,具有支撑起步区建设的重要职能。(李茂君 摄)

这一南一北两个“千年大计”关键子落,京津冀协同发展满盘皆活。


蓝绿底色

两座新城怎么建?数天的寻访只能管中窥豹。

通州区运河东大街上,最醒目的建筑是2019年1月起启用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而往西不远处,是一处正在打围施工的工地,知情人士告知,这里在建的就是赫赫有名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这是一个规划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和地铁“四网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由这里延伸出来的市郊铁路、高铁、城际铁路将连接燕郊,并向天津、唐山延伸。枢纽站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可实现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大兴国际机场、40分钟直达天津和唐山、1个小时到达雄安新区,满足乘客对高效换乘、快速通达的需求。而枢纽站地上配以繁华的都市生活圈,也将满足北京市民对于“站城一体”的想象。


△大运河畔的运河商务区。(李茂君 摄)

这座交通枢纽的意义在于,疏解了北京作为交通中心的部分功能。胡九龙介绍,去往天津、唐山、沈阳等方向的乘客目前仍需要在北京中心城区始发或转乘。副中心交通枢纽建成以后,这部分乘客就不会再涌入北京中心城区了。同时,副中心会建设高标准的购物、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把客流和消费留下来。

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只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胡九龙告诉记者,自2016年以来,副中心持续每年固定资产投资近1000亿,“城市框架已经拉开了”。

而在雄安新区,繁忙的建设场景更见证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区北侧的容东片区已初具规模,这里主要以安置区、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市民服务中心、悦容公园等支撑配套设施为主,先于雄安新区启动区和起步区建设。站在商务服务中心承建单位之一的中建八局临时建造的展示馆顶楼,容东片区尽收眼底。西侧,90万平方米的商务服务中心正在紧张施工,最中央的黑色挑檐建筑会展中心已建成正进行内部装修,周围的办公楼、宿舍楼、酒店等主要配套建筑也将于今年12月底竣工。北侧和东侧,连绵的安置房一眼望不到头。一台电视机循环播放着一年来的航拍视频集锦,只见满屏幕的塔吊飞舞中,一幢幢楼飞速地拔地而起。


△位于容东片区内的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和雄安新区管委会航拍图。图上上部即为雄安新区管委会,下部为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图片来源:新华社)


△容东片区内已建成的安置区航拍图。(图片来源:新华社)

容东片区往南,是“北城、中苑、南淀”的雄安新区起步区,规划了5个城市组团约100平方公里作为主城区,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城区中又划出了38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启动区。而就在记者抵达雄安之前,3月30日,启动区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开工,“城市框架逐渐拉开”。


△雄安新区城乡空间布局结构示意图。上述航拍图均摄自“起步区”上方的“容城”外围组团。(摘自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北城、中苑、南淀”的雄安新区起步区,规划了5个城市组团约100平方公里作为主城区。(摘自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主城区中又划出了38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启动区。(摘自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

不过,若以为看了这些在建工程,就看懂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那就错了。既是“千年大计”,其城市规划必然是“引领式”的,是中国发展的一种引领模式,不是三五年的短期项目。以雄安为例,俞建拖认为,雄安的规划和建设,整合了很多创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实践,承载了我们对未来城市、美好城市的想象和期待。从单个城市看,雄安不是走过去城市发展的路径,不是依托区位和交通优势形成人口和经济活动聚集,形成产业和细化分工,等社会和环境问题突出了再去找新的解决方案。而是从一个新的起点和高度去整体地发展。但是,雄安的规划和建设又是中国长期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的产物,不能脱离这个历史的逻辑,是对既有问题的回应。

这样说可能有些玄乎,但寻访中两者共有的一个鲜明特征,还是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对新城建设的生动注解: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有着共同的“蓝绿底色”。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目标之一是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蓝绿交织、低碳高效、自然生态是其城市特性。蓝,即指北运河。经过治理后的运河已鱼鸟栖息,副中心段2019年已实现旅游通航,通州段40公里2021年实现旅游通航,再次赋予副中心灵动之感;绿即指绿色森林。在行政办公区南侧大运河对岸,是2020年9月29日开园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是纽约中央公园的3倍。城市绿心内,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将于今年年底实现外立面亮相,2022年12月底完成工程竣工验收。而放眼整个副中心,30多万亩绿化造林构成环副中心公园带……到2035年,生态空间面积将达到城市副中心面积的40%。


△北京城市副中心沙盘。(李茂君 摄)

而在雄安新区,代表蓝的“白洋淀生态修复”和代表绿的“千年造林”,也同样成了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馆的介绍中,一组数据让人惊讶不已:蓝绿空间占比70%,全域森林覆盖率达40%,白洋淀面积将恢复至360平方公里。

在白洋淀西南侧的入淀河孝义河河口,2.11平方公里由退耕还淀而来的新建湿地,正负责将孝义河上游下来的每天20万吨劣五类污水处理尾水予以净化。214个巨大方格组成的“潜流湿地”内,物理和水生植物构成立体过滤系统,将冒着泡的浑水逐步过滤成了“沉水植物塘”内的清水,再流入白洋淀。孝义河河口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技术负责人张海涛说,沉水植物塘内的水质已达四类,塘内已有野鸭栖息。白洋淀水质的变化,令沿淀而居的端村镇东淀头村村民们欣喜。村支部书记伍小峰饶有兴致地用快艇带着记者深入淀中,他回忆“小时候白洋淀清澈见底,淀水可以直接喝”,但1988年以后白洋淀水质就越来越差,生活污水、垃圾都直接排入淀里,臭啊……船至淀中,他指着水面动情地说:“你看现在又能看到淀底的水草了,鳜鱼、银鱼也都回来了。”


△白洋淀西南侧的入淀河孝义河河口,214个巨大方格组成的“潜流湿地”,将孝义河上游下来的每天20万吨劣五类污水处理尾水予以净化。(李茂君 摄)


△孝义河河口湿地治理项目航拍图。图上左下方一格格的为“潜流湿地”,左上方大面积的为“沉水植物塘”。可以明显看得出水质经不断过滤后明显改善。(李茂君 摄)

与碧波荡漾的白洋淀相映的,是绿意正浓的千年秀林。雄安新区成立以来大面积植树造林,到2020年底已造林41万亩,完成了规划目标86万亩的近一半。一个林淀环绕、城绿交融的华北水乡正由此铺展开来。


△水质有了明显改善的白洋淀。(图片来源:新华社)


未来之城

在蓝绿交织的底色之上,两座“生机勃发的未来之城正在崛起”。

在对“未来之城”的注解上,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创新之城和智慧之城”。但在创新和智慧之下,两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内核却也有着不同定位。

根据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加强城乡统筹,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提高发展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共荣,同时激活带动北京市东部各区和廊坊北三县地区的协同发展。

“副中心要与北京中心城区相辅相成共同做好减量发展这篇大文章。”胡九龙认为,减量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通过发展方式的变革,实现更加强劲、更加绿色、更加普惠的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城市转型及发展空间的转移,建立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接续关系,在新空间内带动实现更高产值和更具竞争力的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一直有着非常清晰的产业定位:“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做优做强行政办公、高端服务和文化旅游等‘1+3’主导产业”。

高端商务区的发展主要以运河商务区为载体。去年9月,运河商务区被纳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兴版块成为这里的发展重点,并且还将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全球资产配置,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不远处,具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张家湾,近年来逐渐蜕变为设计小镇,开始承载城市科技应用场景。同时,这里也已成为“两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东六环和京哈高速的交界处——连接北京中心城区和廊坊北三县地区的交通要道上,北京环球主题公园正在为开园做着最后的准备。未来,这里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心,以及带动副中心打造新型文体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引擎。而在台马地区,副中心则在这里布局新基建、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产业,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形成高精尖产业集群。

有了产业就有了就业,而作为配套支撑的优质公共资源也正提速向副中心转移。在通州区潞苑东路上,副中心首家三甲综合医院友谊医院已开诊一年有余。医院工作人员介绍,副中心院区和西城区院区实现了门诊预约挂号协同、就诊卡协同、就诊数据协同;住院实现电子病历模板协同和住院证主从协同;检查化验实现检验结果、影像读片共享。医务人员定期轮转,两院区提供同质化的医疗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学校、景山学校通州校区、北京二中通州校区等优质学府也正落户通州……大运河畔这座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的崭新城市正在迅速成长壮大。


△北京城市副中心首家三甲综合医院友谊医院已开诊一年有余。(李茂君 摄)

与通州的“老城新建”不同,作为一座“从无到有”的新城,雄安的产业发展一直在摸索中前进。“雄安不仅要在摸索中做好北京与河北产业协同的桥梁,还要在发展中成为中国未来城市的‘样板房’。”俞建拖表示。

当下,为产业发展配套的近300个基础设施项目正在雄安地下如火如荼地施工,为数字智能之城打基础的实验性工作正在新区管委会的园区内进行前期试点。在新区管委会食堂,工作人员已可以用数字人民币购买咖啡;在园区内的商业中心,无人超市受到年轻建设者们的喜爱;在园区里的街道上,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有条不紊地进行测试,无人售货车招手即停,运营模式顺畅……数字雄安正与实体雄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共同伸展,相互交融。


△雄安新区管委会内招手即停的无人售货车,让人对“数字雄安”充满了想象。(李茂君 摄)

走进布置精美的雄安新区规划展示馆,宣传片中、展板上、模型里,“组团”一词多次出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规划人员介绍,过去“新区”建设只关注经济,不关注城市公共服务配套,从而形成“睡城”和工作集聚区分割,人为造成职住分离,导致交通拥堵,教育、医疗等服务短缺。而“组团”模式则是有别于“新区”模式的集成式发展模式。

在雄安新区规划的“五组团”中,每个面积不大的“组团”都配有优质学校、医院、商场等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未来居民不出“组团”即可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和智能化生活。“之所以如此规划,是为了吸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高端产业,并与疏解北京央企总部相适应。”俞建拖指出,“公共服务好了,人才和产业才愿意在这里扎根。”


△图上的黑色挑檐建筑,是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内的核心建筑会展中心,目前已建成正进行内部装修。(李茂君 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规划是美好的愿景,愿景落地则需要依靠市场的力量,雄安也不例外。雄安新区工作人员透露,在启动区,未来两年,最先落成并投入使用的将是来自北京的医院、学校、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如此,筑巢才能引凤来。

成稿之时,传来消息,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首家总部注册落户河北雄安新区的央企……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一北一南,京津冀发展的这“两翼”正换上新的羽毛,为推动京津冀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打造腾飞的舞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