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民声直通车 > 文章详情
如果可以再次面对先生,我一定告诉他:在洱海流域坚守16年,无愧于您的教育
分享至:
 (10)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孔海南 2021-05-05 15:02
摘要:考察船上,韩副总理问我:“你认为洱海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水质稳定恢复需要多长时间?”

世纪之交的那个春天,我从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归国,应聘加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回国后的第一项主要工作是参与策划“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后简称:国家水专项)”,继后作为负责人带领上海交大科研团队主持承担了“十一五”以及“十二五”期间的国家水专项洱海项目,至今已在云南省大理州的洱海流域坚守了16年以上。

我的入党故事,要从我的高校启蒙恩师、我最敬佩的老共产党员说起。 

【拜恩师门下,从军工厂机修工人到新创办环境医学系首批学生】

进入大学前我在一家军工厂做机修工人,对水生态环境治理一无所知。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我正迟疑着要报什么专业,这时我有幸认识了武汉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蔡宏道教授。

蔡老先生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我国高校环境医学学科的创始人,环境科学蓬勃兴起时,他把主攻方向由公共卫生领域转到环境保护,当时受国家环保总局委托,在武汉医学院组建了国内第一个环境医学系。

蔡老先生给我讲了解放前他在国内以及到美国艰难的求学经历,鼓励我应考,并讲解环境医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我那时的想法很简单,觉得国家新创办这样的学术专业,一定是国家建设急需的,所以就报考了蔡先生推荐的学科专业,成为环境医学系首批学生。

在环境医学系建系初期,仅仅4位核心教师撑起了系里的主要教学与科研工作,除了承担新专业课的教材编写与教学外,近60岁的蔡老先生还兼任了我们班的专业英语教师。任课时,他特别关注我们几位“老三届”的英语困难户,单独点我朗读英文专业论文,一个一个单词纠正发音,让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受到老先生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

当时,全班所有同学的毕业论文都是围绕着系里承担的一个国家级科研课题进行的。作为五年制医学生,我其实直到最后一年半做毕业论文时,才正式和水“打交道”,研究一个被有机磷农药污染的特大型湖泊流域。从有机磷农药污染源调查开始,到土壤、农作物,再到家禽家畜体内污染迁移转化,最后进入人体靶器官,对导致发病的完整过程全面调查研究。蔡老先生需要带领年轻老师与学生们进行课题设计、课题实施以及论文撰写,我有幸看到了老先生一心一意拉车的“孺子牛”教授形象。

毕业设计的后期阶段,蔡老先生还十分关心首届毕业生的就职去向,他建议我选择环境医学研究工作,给我讲到了自己1946年赴美留学,学成归国后进入高校从事高等教育,入党以及成为学院领导的人生经历,无论在顺利时还是处在逆境中,蔡老先生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教育青年师生。

 

【大四申请入党,考察水下森林将毕生科研与洱海保护连在一起】

蔡老先生低调踏实的治学态度与科学进取精神成了我终身为人为学的榜样。当时,我有了人生信念:做人,应该做蔡老先生这样的人——向蔡老师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于是,在大四时,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83年11月,我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8年9月,我获得了公派出国的机会。作为中国政府交流学者,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从事湖泊和河流技术开发研究长达13年。

我的“洱海”情结也是从1988年开始。当时,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日本环境省之间启动了中国太湖与日本霞浦湖以及大理洱海与北海道洞爷湖间的比较研究国际合作课题。我当时作为日方科研人员身份,参加了研究工作。1990年在世界第四届湖泊大会以及1995年世界第六届湖泊大会上,发表了科研成果。

1996年10月,我在日本筑波科学城听说洱海第一次出现了“藻华爆发”,立即从日本赶来洱海,赶到时“藻华”已经消失,当时乘考察船到了湖心,看到了洱海的沉水植物群落从湖底一直长到了湖面,呈现了十几平方公里“水下森林”景象,十分震撼。我到过世界上许许多多的著名湖泊,洱海的那幅景象让我终生难忘。或许这次的考察经历将我的毕生科学研究与洱海保护联系在了一起。

2000年,我到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到,成为该学院第一位从国外引进的“海归”教授。2006年12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水专项实施方案,该专项重点围绕“三河、三湖、一海、一江、一库”,其中的“一海”即洱海。本人有幸成为洱海项目的总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作为牵头单位,参与单位有中国环科院、中国农科院、中科院水生所、昆明理工大学等十几家单位。

我和科研团队以及我们的实验室、分析仪器、实验基地,从2006年开始设在洱海边的农户院子,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至今一直在洱海流域坚守。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与云南省政府、大理州政府共同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去年年底,国家批准成立了 “国家洱海生态环境观测研究站”,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我们需要在洱海流域再进行10年以上的长期野外观测与研究。 

 

【20年久久为功,拿出积蓄200万元投入“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

洱海项目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环保部、国家水专项办公室,以及云南省、大理州等方方面面的好评,中央电视台报道16个重大专项成果中,专题报道了洱海项目的成果。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来到大理,视察了洱海,他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2019年3月,韩正副总理来洱海视察,我与交大大理研究院院长王欣泽向国务院代表团系统汇报洱海水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及面临的挑战。韩正同志明确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习总书记十分惦记洱海。

在洱海考察船上,韩副总理问我:“你认为洱海水生态环境全面改善、水质稳定恢复需要多长时间?”我当时回答:“大约需要20年左右。”他听了后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久久为功’……”

这句话让我陷入深思。我们的水专项已经结题了,为了长久保护洱海,我们建立了野外观测站。有了平台,我想我们最需要的还是人才。经和家人商量,我拿出自己的积蓄200万元,中国水环境集团捐出200万元,共同发起设立了“洱海保护人才教育基金”,用于鼓励并资助年轻学子成为洱海保护的后继人才,只有一代代的年轻人前赴后继,才能真正守得洱海水清月明。

入党以来这38年,我从没忘记蔡宏道先生当年的教导,我时时在想:如果可以再次面对蔡老先生,我一定会告诉他,我们团队已经在洱海流域坚守16年,我所在的环境学院在您开拓的环境医学领域也成立了生态环境部环境健康重点实验室。无论作为您的学生、高校教师、环境科学学者,还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都无愧于您的教育了。

这38年党龄中,我从没忘记自己的入党誓言。我常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将自己的人生设计与祖国的明天、民族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一辈子都不会后悔。”(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

栏目主编:毛锦伟 文字编辑:徐瑞哲
本文图片来源:作者本人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