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城事 > 微观上海 > 文章详情
【2013上海真相】九月札记
分享至:
 (0)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渊 2014-09-24 23:26
摘要:

【会员权限】整整一个夏天,上海没遭遇几次台风。但一场暴雨,魔都便吃不消了。意义堪比浦东开发的自贸区建设,揭牌仪式总理缺席,负面清单又比期待中的长。就像总能避开台风正面袭击一样,上海也总能抓住或得到变革机遇,这是上海的时运。但与此同时,上海的发展也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克服治理软肋、突破体制限制,上海才能赢得更大更多的时运。

 

被吐槽的暴雨

 

整整一个夏天,上海没遭遇几次台风。以至于不少人“撒娇”:“今年台风这么少,不像上海啊!”话音未落,风没来雨已至,魔都便吃不消了。

 

9月13日傍晚,很多人像平常一样下班。但他们马上发现,下班路完全变样了。四五个小时之后,他们中的很多人才精疲力竭地推开家门。

 

第二天,媒体上都是各种心酸的回家故事。

 

一位女士下班后,发现开往浦东的地铁2号线已经停运了。她辗转换乘别的线路到浦东后,看到世纪大道成了停车场。一辆单位班车捎了她一程,40分钟却只开了20米。最后不得已,只能赤脚淌水走路。

 

另一位要赶往浦西的男士,在公交车上坐了两个小时,人还在浦东。期间,一对情侣决定下车买伞,男的跑出去10多分钟后回来,公交车还在原地没动窝。还有不少驾车族,明明已经看到自家小区大门了,却无论如何开不过去,只得弃车路边走回家。

 

这一天也没啥大特别,就是下了一场暴雨。

 

当天下午4点左后,上海近3年来首次拉响暴雨红色警报。“重灾区”浦东小时雨量达124毫米,10个测站雨量超过百年一遇标准。大暴雨导致浦东、黄浦、杨浦、长宁等区80多条段道路短时积水20-50厘米,晚高峰交通瘫痪。

 

有人说,就一场雨,为什么浦东最繁华的世纪大道和陆家嘴就堵死了?也有人问,遭遇极端天气时,应当呼吁市民放弃自驾转乘公共交通,这回却两条轨交线出问题,把大量乘客逼上了地面,应急预案为何没有发挥作用?

 

确实,一个滨海城市,一个经常遭遇台风的城市,一场暴雨就几令交通瘫痪,是不应简单一笔带过的。由此引发的思考,应当指向城市应急的及时与有效,而不应局限于回家难于上青天的吐槽。

 

被放大的缺席

 

如果说,那场暴雨是突如其来,那么,中国上海自贸区揭牌就是一个事先张扬的“秘密”。

 

9月中旬,外媒就提出两点猜测。其一,揭牌时间定于9月29日;其二,李克强总理将亲临上海主持仪式。后来的事实证明,老外的消息水分不少,他们猜准了时间,但没有猜到人。

 

普遍认为,自贸区对于上海和中国的意义,堪比当年的浦东开发。浦东开发是李鹏来宣布的,这次众人盼望中的新的李总理却没来,外界的失望之情不难理解。

 

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解读。很多人是这样说的:“总理本来要去的,堵在三环了。”“说明还是一块试验田。”“我觉得是因为总理对现在的自贸区还不满意。”“没有空呗。”“不仅仅是总理没来,出席的级别都比较低。”

 

也有经济学者这样解读:“领导不来,说明自主权在上海。最高领导人讲了,这件事就交给上海来弄,有什么问题,直接向最高层请示。这样的话,就越过了中间层。”

 

事情未必如外界猜测得那般复杂,也未必像那位学者说得那样简单。强调制度创新的自贸区,先来个形式创新倒也可以理解。外界关心的是,这种形式简化是有意还是无奈?

 

后来,上海高层对此有个回应,说自贸区揭牌仪式充分体现了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一切仪式从简。在挂牌仪式前一个月就开始筹备了,仪式方案始终没有变过,就一个方案,原则就是体现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

 

这样说,未必能打消外界的猜测,但或许已是回应此事的最佳答案。对自贸区而言,一个“低规格”的揭牌仪式未必就不好,这至少能为外界过度消费自贸区“降降火”。也有人为自贸区算命,说这预示着将“低开高走”。

 

被护佑的城市

 

上海是座被护佑的城市,但总有“软肋”。

 

每年夏天,上海都担心三件事:台风、暴雨、潮汛,台风必定排第一位。

 

但上海的“台风运”一直不错。一个个气势汹汹直扑过来的台风,常常还没到就转弯或“散架”了。很多年了,魔都对台风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很多人都记得,2007年9月19号,超强台风“韦帕”强势袭来,上海沿海紧急撤离21万人,学校停课一天。结果,“韦帕”在浙南登陆后迅速减弱,并没有给上海带来大风雨。此后,2007年10月的“罗莎”,2008年7月的“海鸥”,2009年8月的“莫拉克”,虽然都一度给申城带来大风,但影响都不大。而2010年8月31号,台风“圆规”也上演乌龙,预报中来势凶猛,结果擦肩而过,但全市中小学为此推迟一天开学。

 

对于台风,上海始终不敢懈怠,一直有“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十防九空”的说法。而对于感觉上危害次一级的短时强降雨,似无良策。据说,要对付“9·13暴雨”,就要把目前一年一遇的排水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

 

就像总能避开台风正面袭击一样,上海也总能抓住或得到变革机遇。这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时运,也是上海能从小渔村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内在逻辑。

 

对于自贸区,上海方面一开始没有想得这么大。只是想在提供投资贸易便利方面,如何能走出一条新路。但这项动议,恰好符合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得到了习李两位的直接推动。

 

在贸易区众多改革举措中,对外商投资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是最大的亮点之一。大家苦等多时,直到揭牌仪式结束后的第二天凌晨,这张负面清单终于出炉。

 

对此,各方评价不一。一位直接参与自贸区制度设计的专家,“不留情面”地指出:“负面清单为什么这么长?是因为国内投资准入管理碎片化,我们自己也搞不清楚。”他说,商务部曾经统计与外资准入管理有关的主要文件,居然有17万份。而缩短清单也不能乐观,因为除了主要规定外,还有很多规定藏在角落里。

 

上海的神奇与运气背后,有自身地理条件因素。上海在华东沿岸只相当于一个“点”,不易被台风“瞄准”。更有主动进取的因素,自贸区便是实例。但与此同时,上海的发展也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克服治理软肋、突破体制限制,上海才能赢得更大更多的时运。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尤莼洁 编辑邮箱:shguancha@sina.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