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视觉 > 在场 > 文章详情
当高冷的数据图表遇到手绘明信片,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分享至:
 (41)
 (1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Liam Hess 2016-10-19 10:06
摘要:你有没有算过一个星期内向别人说过几次“我发誓”?穿过多少道门?看过多少次表?看表的频率与你的压力、饥饿感及活跃度有什么关系?如果有个工具能把这些数据绘成图表,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这正是GiorgiaLupi和Stefanie Posavec在她们的新书《Dear Data》中所做的事情,这其实是一本新鲜有趣的插图集,书中收录了两人互寄的明信片和涂鸦,上面陆续记录了两人一整年来最平凡的日常行为。

故事要从2014年在明尼阿波里斯市的一场设计研讨会讲起,在那儿Lupi和Posavec第一次见面,虽然两人一个住在大西洋东岸一个在西岸,但聊到彼此的生活时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两人都是出色的设计师,都嫁给了外国人并移居国外(Lupi是意大利人现居纽约,Posavec是美国人现居伦敦)。最重要的是,她们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用简单的方法理解复杂的数据世界,让这些数据回归本质。

 

她们一周互寄一次明信片,用业余时间把日常行为量化为数据图表,然后画在明信片的另一面,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前互联网时代的笔友风潮。自从她们将明信片放到网上后,很快吸引了很多人参加,现在已经专门有了一个网上社区,其他网友也开始如法炮制,设计自己的手绘图表。

这两张明信片记录的是一周喝酒的情况,包括喝酒的场合、酒的种类等数据。

 

一般来说,数据图表要用简洁的方式传递复杂的信息,而日常行为习惯的记录恰恰是非常琐碎庞杂的。Lupi和Posavec之所以开始这个尝试,原因在于她们俩都愿意与对方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

 

手绘数据图表的过程,能让人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暂时解脱出来。Posavec说:“它迫使我们放下手机”,Lupi说:“这种收集数据的方式也可以成为一种冥想,因为它有助于你放慢脚步,真正地活在当下,至少是活在某个时刻。”

这两张图是两人用不同方式展现各自朋友的数据,包括与不同朋友谈论的话题、朋友的国籍、与朋友沟通的频率等信息。

 

日常生活量化并不是新鲜事,苹果手表或是FitBit等产品都可以收集个人的健康、体能等数据。然而,Lupi和Posavec对这些产品心存怀疑,Posavec 质疑,它们真的能记录“日常生活的节奏、声音、和感受”吗?如果使用者本人只是依赖电子产品记录下的数字,自己没有任何想法,那又何来的了解自己呢?

 

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Lupi和Posavec希望给日常生活留下 一些“快照”,当然也称不上是严肃的学术探讨。Posavec说:“这个尝试很具挑战性,要把复杂的日常数据信息变简单。它要求非常精确,每一个点和颜色都有特殊的意义。我猜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当然这个比长时间坐下来画一幅静物还是要好很多。”

这两张明信片记录了两人一周内说过多少次“我发誓”,包括说的对象和当时情形等信息。

 

Lupi认同这种说法。“我很多的想法都直接来自于音乐符号。如同音乐一样,以旋律的方式将一些东西抽象地表达出来,让人理解。事实上,两者是同一回事。”

 

这本书充满了个性,两位作者的记录方式也各不相同——你作为旁观者,可以通过她们展现数据的不同方式来分辨是谁画的。同时,你也会下意识地思考如果是自己的话,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画?会用什么几何形状?什么样的线条?什么样的颜色?是否会运用一些更活泼的元素,比如说蜿蜒的线条和各类植物?

这两张记录的是一周微笑的次数,包括微笑的场合、原因等信息。

 

这本来是一个两人之间的小活动,却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我问这两个姑娘她们的初衷,“用简单方式了解彼此”是否已经达成?她们说:我们都和对方分享了生活中那些不会与普通朋友分享的部分,因为我们收集的数据在某些方面显得琐碎又内省”,Posavec说,“尽管我们现在能经常见面一起逛街,但寄明信片这件事情还是我们的核心话题。我总是说,哦对,我知道的,我从你的明信片上读到过。”

 

“明信片只是一个切入点,它引发了我们了解彼此的兴趣”,Lupi总结说。“数据更像是一场对话的开始而不是最终的答案。”

 


本文编译自BBC,文中图片均为原文配图。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编译:艾悦

栏目主编:章迪思

编辑邮箱:48056615@qq.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