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想着台词走路被车撞,洗了澡出门没衣服,上译厂经典背后,恍恍惚惚的一群人
分享至:
 (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2021-01-15 15:44
摘要:抱着“我要死在话筒前”的心意,这个集体,当时才能有这样的执着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12月初,上译厂将保存的近万件1949年以来的译制片档案收集展出,准备参加由上海市档案局组织开展的第三批市级档案文献遗产的申报评选。

翻开这些泛黄的档案,斑驳字迹和修改痕迹里,可以看见苏秀所说的,当年这一批穿上红舞鞋的译制片工作人员,是如何如琢如磨、如疯如魔推敲字句的。

打开其中一份由苏秀担任导演,由尚华和于鼎搭档配音的法国经典喜剧作品《虎口脱险》的档案。

剧中,淳朴而市井气的粉刷匠奥古斯德,与自视高人一等的指挥家斯坦尼斯拉斯,在种种巧合下走到一起,帮助英国空军脱离德军追捕。在一段并非核心的情节里,指挥家的皮鞋挤脚,他便欺负粉刷匠,怂恿与他换鞋。

这段对话从奥古斯德发现指挥家因为鞋子紧导致脚疼,好心问候了一句后开始:

斯坦尼斯拉斯:既然你这样大方地提出来,我接受(被改为:既然你说得这么诚恳,我同意)

奥古斯德:什么?

斯坦尼斯拉斯:把你的鞋子借给我(被改为:你要把鞋借给我)

奥古斯德:那么你穿几号鞋(被改为:你穿的鞋多大?)

斯坦尼斯拉斯:跟你的一样(“的”被删掉)

奥古斯德:好吧!(补充一个“给”)

斯坦尼斯拉斯:啊,不错,好多了(被改为:哎哟,舒服了)

奥古斯德:哎,等等我啊(被改为:我说你等等我啊)

斯坦尼斯拉斯:来,走吧(被改为:来啊,快走!)

奥古斯德:我总得习惯一下(被改为:这鞋还认生呢!)

……

翻阅档案,几乎每一页上,蓝色的原稿上都画满了红色铅笔和黑色铅笔反复推敲后留下的修改痕迹,字迹覆盖着字迹。

其实,仔细看原文,已经足以能让中国观众理解情节。但经过修改后的文本,口语感更强,节奏更好。微妙的语气变化里,对人物的性格呈现也更丰富。

上译厂厂训

询问现任上译厂党总支书记陈锦培,能否确认当时是谁参与了修改。

她说,很难确认是谁的笔迹。当时的作品,强调的是集体,所以很少有署名。但可以确认的是,当时大家把正式录音前的准备工作看得很重,从导演、翻译到演员,有时会在这样进棚前的“谈戏改本”会上,为一句台词吵起来,甚至互相争到面红耳赤,以确保在正式录音时精益求精的效果。

今天的电影制作技术,可以将声音分轨。也就是说,不同的配音演员完全可以在各自的录音棚录音,最后编辑合成即可。但在20世纪中后期,受当时的技术所限,配音演员是无法进行分轨录音的。所以,在配音时,所有的主创人员必须都要在现场。一旦有错误,所有人也要一起重录。一旦有火花,所有的人也被彼此带动。这宛如话剧舞台般的交织碰撞,以及蕴含其中地对业务的较真,或许如今难以再现了。

的确是抱着“我要死在话筒前”的心意,这个集体,当时才能有这样的执着。

凝结一代上译厂工作人员心血的手稿

而对文本的雕琢只是第一步。

还是以《虎口脱险》为例。

当时,尚华替斯坦尼斯拉斯配音,指挥家有一场带领乐队排练的戏,大量的台词和情绪化的感情,不知道要排多少遍。苏秀记得,那几天尚华的血压一路升高到190,他还坚决不许苏秀向领导汇报,说:“我好不容易抓到人物的感觉了,一休息,感觉就跑了。”

“不能让它跑了!”在养老院的房间里,苏秀还这么强调。

那是她和她的伙伴们的共识。

苏秀说:“那时候正式进入配音阶段,一部电影的译制时间,要录三四天,包括对口型在内,也就是五六天时间。那时也不能听耳机,所以台词必须背诵到滚瓜烂熟。因此那几天里,大家会因为过于投入,显得都恍恍惚惚的,甚至不能和同事说笑,闹了很多笑话。”

“我们厂原先在梵皇渡路(万航渡路)时,有一次李梓在配音间隙去浴室洗澡,一边洗澡一边把换下的衣服也顺手洗了。等到洗完要离开浴室时,才发现自己根本忘了带换洗衣服,最后只能穿着一身湿衣服走了。童自荣一边想着配音一边走路,还被大卡车撞飞过。在配音时,有时我让这场戏没有台词的演员坐下休息,他们也不肯,宁可不出声地站着,听别人配音。他们说:‘不能坐,怕戏跑了’。”

不仅担任本工的配音演员那么痴迷,甚至偶尔来客串的其他艺术种类的演员———像孙道临、中叔皇、林彬、朱莎、张瑞芳等电影演员,一旦来客串配音后,也都喜欢配音工作。

有一次,曾经为《瑞典女王》配过音的张瑞芳在路上遇见苏秀,还特意问她:“你们怎么不找我配戏了?”苏秀想,张瑞芳是有名的演员,她对译制片厂的同志说这样的话,也许是表示客气。后来过了一段时间,苏秀又在不同场合听人说起,才知道张瑞芳讲的是真心话———她真想配音。

当时,一位优秀的电影演员每年大约拍三部戏,一个著名话剧演员一年最多也就排两三部戏,而配音演员的创作量是每年二三十部译制片。艺术工作者对这种能体验各种角色和情节的工作感到着迷。

“一会儿是妓女,一会儿是小偷,一会儿又是贵族、是英雄。有时,我们二十几个演员要配出千军万马的效果。有时,我们只有一句台词,但那只说一句台词的人,也是个完整有故事的人,有他的经历、有他的态度。”

在普通人难以接触到外国影片的时候,配音演员因为工作的关系,最先拥抱了世界电影的殿堂级艺术。苏秀说:“向优秀的电影学习如何讲好故事、如何设置悬念、如何把控情绪,向劳伦斯·奥利弗、阿兰·德龙、高仓健、查理·卓别林、格利高里·派克、山口百惠、栗原小卷、罗密·施奈德、凯瑟琳·德纳芙、索菲亚·罗兰等当时素未谋面的一流演员学表演。你说我们是在工作吗?不,我们是在享受。”

苏秀说:“我一直说,我们许多演员不是戏剧专业毕业的,许多人甚至也没读过大学,而工作是我们的大学。”

苏秀至今记得为《瑞典女王》配音时的震撼。当嘉宝饰演的女王决定为爱放弃一切后,却得知爱人去世的消息。她独立船头,海风拂面,没有一句台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情,让这一幕足以长久地屹立银幕艺术殿堂。

而聆听这样的一份寂静,也让配音演员们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龚丹韵 题图来源:视频:董天晔摄
正文图片:董天晔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