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再提“比学赶超”,上海要跟谁比?
分享至:
 (33)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放日报评论员 2021-01-13 07:33
摘要:习惯竞争,才能赢得竞争。

中心节点,何以成“中心”?战略链接,何以能“链接”?龙头带动,又何以当“龙头”?

对一座城市来说,这些功能地位都不是说出来的,更不是自封的,而是“比”出来的。

新年伊始,市委明确要求,上海全市上下要切实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不断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铆足“比”的劲头,保持“比”的自觉,是一个基础性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上海历来是以开放立身的城市,开放的要义之一,就是始终将自身置于大格局、大体系中求发展。城市的格局之大,来自眼界之宽,而眼界之宽,就在于能不断寻找到标杆、目标和参照,以他人之长照自身之短,在不断比较中自我提升、自我鞭策。

上海历来是矢志追求卓越的城市,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当是一切工作的自觉追求。具备这种对标意识,就意味着我们心中始终要有“要做就做最好”的志向,也要有同顶尖水平寻找差距、谋求赶超的意识。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敢于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要有世界眼光,也要有世界雄心。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一体化示范区、张江科学城、虹桥商务区等,都要和世界最高水平比较;陆家嘴、外滩、张江等区域,要敢于到世界上去较量和竞争。

习惯竞争,才能赢得竞争。缺乏比较、自娱自乐、固步自封,城市难有未来。今天要铆足“比”的劲头,强调的是一种直面挑战、敢于竞争的意识。百舸争流、千帆竞发,比较自然会带来压力,但对上海来说,有足够的压力,才会激发出更强的前行动力。

铆足“比”的劲头,强调的也是一种方位感,是一种始终将自身置于大局思考问题、履行使命的意识。有了方位感,我们才能树立更为明确的远景目标,才能更加清晰、更加清醒地看到自身的长板和不足,也才能增强必要的危机感、紧迫感,进而精准发力。

我们倡导的“比”,一方面是立足自身的纵向比较,各项工作每年要看进步幅度、改进速度,看是否有整体提升和局部飞跃,看是否充分实现了预期、体现了绩效。另一方面,更要眼睛向外横向“比”,全市各区之间要比较,并且要到全国范围内比较;上海同各地,也应该有比较。

这种比较,绝不是要对局部利益患得患失,不是简单争一时之短长,更不能陷入无谓的、低层级的恶性竞争。我们要比的,是发展中那些体现实力和水平、且具有可比性的指标,要比功能、比质量、比经济密度、比创新成果、比高层次人才数量和质量等等,由“比”带来良性竞争,在良性竞争中提升竞争力,并更好地“学”“赶”“超”。

具体到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也要强化实绩导向,“在赛马场上论英雄”。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张驰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本文刊于1月13日《解放日报》,原题为《习惯竞争,才能赢得竞争——谈“铆足‘比’的劲头”》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