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严寒中记者跟车120:老年患者增多,急救人员衣着单薄,怕穿多了影响施救
分享至:
 (31)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侍佳妮 2021-01-07 19:36
摘要: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提前动员建立应急志愿者加班队伍。

1361、1258、1213,这是1月4日至6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每天接到的急救任务单量。寒冷天气刺激人体,使得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让更多救护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1月7日0时至12时,上海市救护车共出车556次。8时至13时,记者跟随120一车组,直击严寒下的急救工作。“增加的患者多是老年人。”担任救护车司机15年的帅勇佳说道。的确如此,仅在记者跟车采访期间,帅勇佳车组就接诊了3名老年患者。

“打了120我们就得管”

和帅勇佳搭档的医生覃茂林、急救员牟玉城都是90后,做急救工作已有五六年。8时53分,车组接到任务,一位老人在凯旋路上昏迷,失去意识。“可能是路人报警,病情说得不清楚。”覃茂林说,这种情况相当常见,好心人发现有人昏倒,又不敢上前查看,便拨打120求援,而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昏迷的人可能并没有实质危险。

救护车拐过路口,路边赫然现出一张简易床,铺着几层塑料纸作为床单,两条被子覆盖其上,隐约露出人形。“喊了好多次,她都没有反应。我们怕她冻死!”一名裹着厚围巾的女生拉住急救员,急得边说边跳,都快哭出来了。女生是居委工作人员,她说床上躺着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流浪街头多日。牟玉城揭开盖住老人头部的被子,拍了拍她的后背,老人缓缓睁开眼睛,迷迷糊糊地问:“干什么?”

急救人员与流浪老人沟通 孟雨涵摄

经查看,老人神志清醒,叫不醒是因为熟睡。现场另一位居委工作人员痛心地说,老人有两子一女,竟然都不愿赡养老母亲。寒潮来袭,居委会怕老人出事,便安排她入住免费宾馆,但老人十分倔强,拒绝接受救助,居委会只好派人定期照看她。热心路人听了直摇头:“(老人的子女)太让人寒心了,比天气还冷。”“子女不管,但是打了120我们就得管。”帅勇佳说。

“怕救人的时候伸展不开”

“其实我们不觉得冷。”帅勇佳在站点内这么说,可是到了室外,他也不由自主蜷缩双肩,卷起手指贴在裤腿上。记者注意到,三人衣着单薄,制服甚至显得有些空阔。其实急救工作服配有羽绒内胆,但是三人都没穿那件羽绒内胆御寒,因为“怕救人的时候伸展不开”。

10时11分,车组接到当日第二位老年患者的求助。患者为94岁高龄老人,住在养老院,瘫痪在床,患有脑梗、高血压、阿尔兹海默症等多种疾病,此次求助是因为发热39.3摄氏度,并伴有气喘和低血压症状,病情较重。疫情期间,120一旦接诊发热病人,需要提前向目的地医院通报,因为将发热病人送至急诊还是发热门诊,各家医院规定不同。

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测出老人的血氧饱和度只有69%,立即接上氧气袋让老人吸氧;随后为老人测量血压,发现在正常范围;又连接心电监护,发现老人心率比较快;为老人开通静脉留置针,为医院后续救治节约时间。覃茂林向老人家属交代风险:“老人生命体征不稳,可能在转运途中心跳呼吸停止。”家属表示理解。警报声响起,救护车开动,覃茂林不时扭过头,观察老人的情况。

救护车转送94岁高龄老人 孟雨涵摄

“还是我们抬你下楼吧”

处理完一场小型车祸,12时已过,大家可以抽空去吃个午饭了。然而开车回站点的路上,车组接到了新单,一位75岁患有结肠癌的老人腹痛,需要前往中山医院就医。室外气温持续下降,急救车的门一拉开,北风卷地,刮起一簇枯叶扑向车内。病人居住地是老旧小区,没有安装电梯,急救人员带着软担架上楼。房门洞开,满屋子家属让开一条窄道。

卧病在床的老人意识清晰,看到三位急救人员展开软担架,她主动说:“我自己走吧。”牟玉城安慰她:“能走吗?还是我们抬你下楼吧,没关系的。”老人不再坚持,默默转向侧卧,三人麻利地在她身下铺好软担架,老人翻身躺进担架里。三人合力,两人在前一人在后,步履沉稳地将老人抬下四楼,不需要开口交流,十分默契。到了楼下,老人冻得抬起双脚,家属连忙抖开一床棉被,给她盖上。

急救人员抬着老人下楼 孟雨涵摄

“辛苦是辛苦,但这份工作很有成就感。”帅勇佳说。据悉,针对低温雨雪天气相关疾病易发和意外受伤人员可能增多的情况,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提前动员建立应急志愿者加班队伍,增加相应急救转运力量,在已经设置15辆加班车的基础上,再增设10辆当班车,总体运能增加20%。

栏目主编:顾泳 文字编辑:顾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