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它体现为五种力量的聚合
分享至:
 (19)
 (5)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亚林 2021-01-02 06:31
摘要: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特质,可以从“五种力量的聚合”视角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提炼。

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回答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大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回答好“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三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利于从学科知识体系、制度框架体系、价值建构体系、话语传播体系等方面,建构起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学理基础与实践基础。

在上述三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回答好“什么是中国共产党”无疑是回答好其余两个问题的重要切入点。2020年7月16日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中国共产党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等等。

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角色、地位、功能、价值、使命等重大问题,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的特质,可以从以下“五种力量的聚合”视角进行系统总结和理论提炼。

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主导性组织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其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一种先进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以往源自西方的经典政党理论都忽视了政党在一国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只是把政党当作连接国家与社会的工具,认为政党只是起到代表和表达的作用,甚至沦为一种负责职位分配、争夺执政权、代表部分群体和资本集团利益的组织。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私利,不仅具备代表与表达的功能,而且具有整合与分配、服务与引领的功能,既承担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又承担着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最终解放的重大责任。

在领导国家和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一种主导性组织,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展现了高度自主的主体理性特征,即体现为一种组织的自我认知、自我塑造、自我期许、自我实现的能力;体现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模式上,就是政党对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自我选择、自我塑造、自我建构、自我实现的能力,同时表现为政党领导和参与国家建设的能级与能量,以及政党将工具理性、价值理性与主体理性相结合的能力。

建构国家和社会有序发展的秩序力量

任何一个政治体系的发展,都需要在一个稳定开放、和平安宁的发展环境中进行,而建构系统理性、自主协调、适应变革的制度体系,是保障一国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变革时代,一国政治体系面临经济发展、政治参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国家统一、大国复兴、国际格局变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重要变量的发展次序选择与时空历史方位考量,不仅存在相互冲突的可能,而且存在特定时空与资源约束条件下,多目标优先次序满足与多发展领域重要性选择的权衡问题。

这就需要执政党既要考虑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的关系问题,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建构稳定的社会秩序;同时,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实践,建构有序的政治秩序。

稳定的社会秩序与有序的政治秩序二者的有机结合,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一项独特的使命,即执政党必须以一种“压舱石”的秩序力量,为国家发展、社会发展与执政党自身发展注入掌握航向、保持定力的动力,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安定的发展秩序和持久的发展空间。

体现情感治理模式的仁爱力量

现代政治的运作,是讲究规则首位、程序第一、照章办事的,可也容易导致失去基本的人情和温情。一个社会如果仅靠冷冰冰的制度和规则体系来维持运转,不仅整个社会运行成本巨大,而且如机器人般公事公办的环境会让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失去基本的信任和温情。政治体系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制度缔结的规则力量,而且体现在制度所激发的人性光辉与组织温暖,也就是制度所内蕴的情感力、仁爱力。

这种仁爱的力量体现在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和社会方面,就是充分发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情感治理全面融入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之中,通过“微笑服务”“结对子”“送温暖”“无讼社区”、谈心、调解、对口支援等情感治理方式,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开创出包括制度力、执行力、情感力、仁爱力和信心力等在内的新型治理形态。

推动国家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共荣力量

任何社会都是由多元主体组成的。各主体各守其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发挥合力,是一个和谐社会生生不息的追求。由于不同的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国家在国家和世界发展格局中所占据的地位不同,所拥有的资源不一,所面临的问题多样,所持有的价值观迥异,如何求同存异,如何通过对话协商、共建共享以推动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始终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中国共产党基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中国的和平发展本性,在国内建构“全国一盘棋”思想,在国际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其根本目标在于彻底打破各种先天与后天不平等的羁绊,在效率与公平之间找到有效平衡点,通过渐进的以先富带共富、以和平发展促共同繁荣的方式,最终走向人类和平共处、和谐共荣的理想状态。

展现人类社会发展光明前景的引领力量

任何政治体系都是关于人生、人口、人民与人心的制度安排与价值取向的复合。政治体系关于人生的追问,关涉不同人生成长与发展阶段的需求及其满足问题;政治体系关于人口的思考,关涉人的不同种族平等权利的保护、规模化人口发展需求的满足以及规模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众多发展目标次序的优化平衡与组合选择问题;政治体系关于人民的终极关怀,关涉国家发展的目的、人的主体尊严和群体的共荣发展问题;政治体系关于人心的真切关注,关涉人对政权的信心、共同体生活的价值认同问题。

无论是人生问题、人口问题,还是人民问题、人心问题,都涉及政治体系是否可持续地绵长发展问题,其核心奥秘在于执政党是否从人民、民族、国家和世界的需求出发,有机平衡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本国与世界的关系问题,这既牵涉一个国家有尊严地立足于民族国家之林的“国格”问题,又牵涉一个国家在地球上发展的“资格”问题。

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继续加强领导力建设,创造先进的制度文明;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建构不断推进自我革命的宏观大格局,创造绚丽的精神文明;继续带领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谋发展,创造优越的物质文明,从而为开创人类社会“良心+良制+良治”的新型文明发展道路,奠定基础,提供动力。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5)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