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80岁与80后有共同语言,在贵州这座城市就忍不住骄傲地聊它
分享至:
 (88)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20-12-18 08:53
摘要:相差一个甲子,“转折之城”的他们都以长征精神为荣

上午8点,24岁的童丹从家步行至遵义会议纪念馆,开始一天的讲解工作。作为遵义市老城居民,她从小学到高中,多次走进这座纪念馆。一年多前,她辞去空乘工作,回到家乡当上了纪念馆讲解员,向游客讲述中共历史上那次“大转折”以及红军长征中可歌可泣的故事。

上午9点,曾祥铣走进遵义老城的一幢办公小楼,开始一天的研究和编辑工作。最近,他在主持编辑《遵义长征地名故事》,系统梳理因长征而命名、更名或扬名的地方,挖掘地名背后的故事。这本书计划明年出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曾祥铣精神矍铄,今年84岁。

相差一个甲子,但这两位遵义人都与红军长征有缘。在这座“转折之城”,老中青三代人对长征精神怎么看?记者走访了多位遵义人。


遵义会址旧址。孟雨涵 摄



实事求是
是共产党生命力所在



“我不是中共党员,而是民盟盟员,这些年一直在关注与长征有关的史料和研究文章。”在堆满图书的编辑部办公室,遵义市政协原副主席曾祥铣打开了话匣子。2014年1月,遵义市长征学学会成立,110名会员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曾祥铣当选会长。这个学会的成立,开启了把长征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历史。

在两个“80后”记者面前,曾老开始普及近年来中共党史研究取得的一个共识:谈及85年前的那次大转折,不能只讲遵义会议。长征期间,在遵义会议前后,召开了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鸡鸣三省”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它们都对改变党中央领导核心、党的思想路线、党的军事战略方针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遵义会议为核心的这一系列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个最有生命力的地方——勇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修正自己的错误;善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情结合,带领人民与时俱进。”曾祥铣感慨地说。


曾祥铣近照。采访对象供图

在这位耄耋老人看来,实事求是已成为中共各级党委的生命力所在。“作为退休干部,我每年参加两次遵义市委的通报会议。每次开会,我们都会提意见,反映群众呼声,并对市委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我发现,绝大多数意见都被采纳了。”曾祥铣告诉记者。



献身信仰
他们牺牲时和我同龄



“遵义会议集中体现了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创新路、民主团结的精神。”在遵义会议纪念馆的一面红墙上,写着这样一行大字。每天带游客参观时,童丹都会讲解其内涵。

虽然入职纪念馆才一年多,但这名“95后”姑娘讲解流畅、字正腔圆。在背诵讲解词、阅读历史文献的过程中,这座离她家“一碗汤”距离的纪念馆,变得越来越立体、越来越厚重。“让我感触很深的一点,是很多倒在长征路上的英烈都不到30岁,牺牲的时候和我算是同龄人。”童丹动情地告诉记者,“刚开始背讲解词时,我还有点疑惑。文献材料看得多了,就理解了他们那么年轻就投身革命的原因,那是一种可以为之献身的信仰。”

邓萍——红军长征中牺牲的最高将领,牺牲时担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年仅27岁。出生在四川富顺县一个盐工家庭的他,自幼目睹盐工的苦难生活,对盐业资本家和地主的剥削深恶痛绝。18岁那年,他背着家人来到武汉,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在那里,他受到早期共产党人的影响,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童丹说:“就是这种信仰,让邓萍加入红军,踏上了充满险阻的长征之路。”

作为一名“80后”党史研究人员,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科负责人刘畅参与编写了介绍邓萍的书。这本书2018年出版后,推动邓萍烈士墓所在的红军山烈士陵园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习水县土城镇老红军何木林住居门口,老红军何木林的儿媳林成英给参观游客讲述老红军何木林的事。 孟雨涵 摄



红城遵义
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信仰之路,伟大长征精神代代相传。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介绍,为了弘扬长征精神,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遵义会议等长征历史,他们打造了“行进中的遵义会议纪念馆”。近年来,馆方在十多个省区市、数十所高校举办了巡回展览,观展人次已超过300万。

电台、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媒体也是弘扬长征精神的阵地。刘畅和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事们精心策划,与遵义市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在FM941推出了“红城遵义”节目,在每天早中晚三个黄金时段讲述以长征故事为主的党史小故事。在蜻蜓FM客户端上,听众也可收听这档节目。近年来,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还与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合作,每年举办一届“讲长征故事,做红色传人”遵义市中小学长征故事大赛。今年的决赛采取现场观看、现场直播的方式,同时在线人数高达51万余人。


解放日报·上观新记者采访95后讲解员童丹(右一)。孟雨涵 摄


“我们遵义人以85年前的大转折会议为荣,也以传承长征精神为荣。”曾祥铣说,清代学者赵熙称赞遵义大诗人郑子尹的绝句《南望》中,有“乡人往往讳蛮陬”一句,说明在清代,因为经济比较落后,有些遵义人讳谈自己的家乡。可如今,这座“转折之城”因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而家喻户晓,遵义人都以自己的家乡为荣。

遵义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遵义片区建设。让刘畅自豪的是,遵义片区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遵义战役纪念园”建设项目背后,有她和同事们的辛勤付出。2017年,他们提交了关于保护利用红花冈、老鸦山战斗遗址的报告,推动这片遗址成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遵义战役纪念园”所在地。

“那里是遵义战役的主战场,也是我们‘80后’小时候常去玩的地方。我们希望在这里建设纪念设施,让红色历史和长征精神感染一代代中国人。”刘畅说。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孟雨涵 摄
题图: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们,听90后讲长征。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