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保山隆阳蚕桑产业焕发新生,绿叶子变成贫困群众兜里的“红票子”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梁菁 汪洁 周文吉 2020-12-11 08:01
摘要:“人均两亩桑,脱贫不用慌;人均三亩桑,致富奔小康。”在云南省保山市,流传着这样的新童谣。

“人均两亩桑,脱贫不用慌;人均三亩桑,致富奔小康。”在云南省保山市,流传着这样的新童谣。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助力下,保山隆阳区蚕桑产业发展迅猛,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品牌技术逐渐完善。上海援滇干部立足隆阳区情、贫情、民情,精确瞄准蚕桑产业,坚持绘就产业蓝图,对种植、加工及产业配套设施等环节持续投入立体扶持,夯实了产业发展的基础。

如今,蚕桑产业已经成为隆阳农民致富、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绿色支柱产业。桑叶这片绿叶子,变成了贫困群众兜里的“红票子”。

凭借合理布局与科学管理,“永昌丝”焕发新生

栽桑养蚕对隆阳人来说,并不陌生。这里曾是蜚声海外的“永昌丝”产地,也是南方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有2000多年蚕桑养殖史。隆阳四季如春,坡耕地光照充足,水肥条件好,适合蚕桑产业发展。然而,隆阳区蚕桑产业一度因组织化程度较低而停滞不前。蚕茧质量参差不齐,丝绸公司不愿意收购,农民的收入得不到保障。

2017年至今,上海市闵行区结对帮扶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开展沪滇扶贫协作项目57个,投入蚕桑产业的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小蚕共育中心、大蚕房、机耕道路、生产用水管道等配套设施,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

沪滇协作项目建造的大蚕房

据村干部介绍,以前桑园与烤烟园、果园等混杂,后者土壤里的农药化肥会严重影响桑树生长,蚕吃了含药桑叶也会得病甚至死亡。一张蚕苗上通常养28000只蚕,一旦发生传染,后果不堪设想。桑园连片管理,势在必行。上海援滇干部与当地干部积极配合,合理布局蚕桑生产基地,重点围绕贫困乡,以“规模发展、连片规划、整村推进”原则,助推产业发展。目前,桑园土地由合作社集中连片管理,农民则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收益。

沪滇协作后,隆阳区西邑乡桑园面积扩张到7万多亩,比以前翻了一番。经过标准化整治,今年蚕桑产业产值约1亿元。受疫情影响,今年蚕茧价格偏低,每公斤跌幅约20%,但桑园向规范化管理要效益,产值反而比较理想。

依托“一张桑”“一条蚕”,46个贫困村全数脱贫

小蚕共育中心建在半山腰,虽然养蚕旺季已过,但工作人员仍然每天进行维护。这是蚕宝宝的“育婴室”,将娇嫩的小蚕集中养育,避免病害交叉传染风险,大幅提高蚕种孵化率。今年,共育中心引进了智能化的监控设备,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全天候监控蚕房的温湿度,让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小蚕生长状态。

小蚕共育中心

付光康家里之前主要种烤烟,投入大收益小。听说上海帮扶的蚕桑产业越办越红火,他便起了心思,承包小蚕共育中心。养蚕全过程都得到了技术人员的指导培训,付光康学会后又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其他村民。现在,90后的付光康已成为村里的“养蚕带头人”。问到年收入,付光康腼腆地笑了,“今年赚了三四十万元。”

村子里,一座座亮黄色的蚕房,在湛蓝的天空下格外醒目。据当地干部介绍,政府补贴修建的蚕房与农户家靠在一起,既方便养蚕,也不耽误日常农作。这些新修建的蚕房、蚕棚和桑园等优先供给贫困户使用,并带动其他农户共同参与。养蚕周期短、见效快,24天左右就能结茧售卖,一年可以养四五批。当地养蚕专业户曾算过一笔账:“一亩桑树养蚕收入超过2000元,如果家里桑树够多、蚕房够大,年收入能有几万元,甚至更多。”当地人笑称蚕桑产业为“三八、六一、九九”产业,意思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均可参与,深受山区群众的青睐。

煮茧车间女工正在整理抽出的蚕丝

大蚕房内的桑蚕

据悉,西邑乡蚕桑基地推行“统一桑苗品种、统一种植标准、统一生产管理、统一用肥用药”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先后引进、试验桑树新品种18个,发展新老桑园7.2万亩,实现种桑“规模化”。隆阳区还制定了《标准化蚕桑生产技术》,按照“贫困村每批蚕培训1次以上,每户有1个技术明白人,蚕前、蚕中、蚕后1个全程技术指导”的要求,推进养蚕“标准化”。此外,当地发展了51个蚕桑专业合作社,合理布局8个鲜茧收烘站,建立“种、养、收”全程指导服务体系,实现产销“组织化”。

西邑乡的脱贫经验在保山得以推广,沪滇携手坚持开发式帮扶,强化利益联结和带贫机制,激发出农户种桑养蚕的热情。隆阳区共养蚕16万张,产茧660万公斤,农户茧款收入2.6亿元,32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均增收1.2万元,蚕桑副产物开发产值3300万元。全区46个贫困村发展蚕桑产业,依托“一张桑”“一条蚕”全数脱贫。

引进龙头企业供应链,保山丝绸走进英国王室

在丝绸生产工艺流程里,从种桑养蚕、煮茧缫丝,到织造染整,再到各种丝绸制品,每一环都有着惊人的价值裂变,也有着宏阔的产业空间。为了提升隆阳区蚕桑产品多元化、加工标准化、质量精细化水平,沪滇携手引进中国丝绸龙头企业,助力保山丝绸产业提升产品品质和能级。2020年4月,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米赛丝绸有限公司与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在产业技术研发、生产加工、市场开拓等领域加强合作,积极培育桑、蚕新品种,做大做强保山蚕桑产业,打造中国“高端茧丝基地”,同时积极推进蚕桑产品的延伸开发和综合利用,为布局未来做好长远打算。据介绍,依托母公司供应链,保山凯喜雅出产的丝绸已成为多个欧洲奢侈品品牌的原料供应商,甚至进入了英国王室。

保山凯喜雅丝绸与村合作社以及农户签订了蚕桑生产与蚕茧收购合同,承诺确保全额收购,不打“白条”,建立企业与蚕农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则鼓励村集体通过与合作社、龙头企业市场合作,获得分红收益。隆阳区蚕、桑、丝全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已开发桑叶茶、桑葚酒、桑葚酵素等产品,正探索拓展丝素、丝蛋白、丝胶等生物医药行业,未来还将涉足乡村旅游产业。保山变“宝山”指日可待。

栏目主编:黄银龙 文字编辑:崔家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