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旧改弄堂里有一支老年萨克斯队,他们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分享至:
 (34)
 (8)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周楠 2020-10-15 06:31
摘要:这是一支刚刚组建5个月的老年萨克斯小乐队,12位成员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旧改居民。

 沿着东余杭路1143弄往里走,一幅幅旧改的横幅、标语,或悬在头顶,或出现在墙边,预示着这个破落的老弄堂即将出现的变迁。

在红底白字的“旧区改造来之不易”“阳光政策圆梦新居”等横幅之下,居民们拎着小菜或痰盂穿梭期间,个子高的人有时需要低个头,避让着悬挂在两屋之间、还滴着水的衣服。

弄堂深处,一群背着黑色琴盒的老人,引人注目。

这天,他们走进禄寿居委会活动室,熟练地打开琴盒,露出金灿灿的萨克斯,背起来,挨个坐在椅子上,每人前面都放着一个琴谱。随着62岁的张力根一声“预备,起”,一曲萨克斯合奏的《我和我的祖国》飘了出来。他们个个都特别卖力,虽然谈不上专业,但是曲调的韵味显而易见。

这是一支刚刚组建5个月的老年萨克斯小乐队,12位成员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旧改居民。10月17日,虹口历史上体量最大的东余杭路(一期)旧改项目正式启动签约,包括乐队老人在内的6000余户居民即将告别蜗居。一曲终了,他们静默了一会儿,弄堂里似有余音缭绕。


       队长张力根

队长兼老师张力根,喜欢自嘲:“其实我也是个半吊子啊”。

他年过六旬,一支萨卡斯管不离手,和传统的老克勒不同,总是穿运动T-恤、牛仔裤,戴一顶棒球帽。他说话语速缓慢,特别耐心。这种性格,也成了他教授老年学员的独到优势。

张力根的萨克斯情结可以追溯到8年前。那年夏天,他送外甥女高考,等候时走进江湾镇的一个公园溜达。走着走着,就被一阵萨克斯音乐吸引过去,音乐来自两位手捧萨克斯的老者。张力根在边上静静地听了一阵,等老者停下来,递上一根烟,和他们攀谈起来。原来,其中一位老人已经吹萨克斯20多年,还有一位是近70岁才开始学的,学了三年,已可以吹奏地像模像样。

聊完以后,张力根去接外甥女的路上就一直在想:人家近70岁还能开始学,我才50多岁,等到60岁退休了,为什么不可以试试?

2017年,经朋友介绍,他师从一位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老师,踏上学习萨克斯的旅程。这位老师定居杭州,张力根往返于沪杭之间,一周学习两次。老师感动于他这么大年纪两地跑的诚心,坚持没收他任何费用。

张力根至今记得老师的原话:“你能坚持学不容易,来回路费和住宿费已经不少了。”这也是张力根至今坚持不收小乐队学员费用的原因。“我遇到了好人,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希望把这样的好做法传承下去。”

他说,学员的刻苦,也在不断推动自己,向前、再向前,毫无保留地现学现卖。今年5月,疫情稍微缓解一些后,这支老年萨克斯小乐队就开始了每天早晚各两小时的训练,基本都是在不远的绿地或广场上。

5个月过去,小乐队可以完整地演奏出越来越多的歌曲了,围观的邻居或路人,竟会拍手喊道:“再来一个!”

张力根说:“我真没想到,一群没基础的阿姨爷叔,会有这么快的进度。”


    闻声而来的邻居

张力根的学员们,大部分是老邻居。

人称“小六子”的朱海广,就住在他的对门。这几年,老听到对门传出悠扬的萨克斯琴声,年轻时就对音乐感兴趣的朱海广心动了。

5月中旬,他迈进张力根家门,听了一会儿之后,张力根递给他一根萨克斯:“吹着试试”。他注意到,张力根家里有4根不同的萨克斯管,被告知:“家里原来有7根呢,因为快要动迁了,处理掉3根,剩下的4根分别是高音管、中音管、次中音管和小号管”。

朱海广吹了一下,觉得挺费劲。张力根在一旁笑说:“技巧没掌握,自然费劲。吹萨克斯可以练肺活量的。你想学的话,我教你。”

能练肺活量,这几个字,又在朱海广心中震动了一下。他的心脏不好,随着年纪增长,感觉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能练练,应该是个好事。”朱海广想。

朱海广这一学,又给张力根带来了两位学员。一位是朱海广妻子焦军霞,听他在家练久了,终于有一天拿起萨克斯偷偷吹起来。“我才小学一年级文化呀,简谱也不识,全靠张老师像教小朋友那样教出来的,现在也能吹出几首歌了。”

还有一位是朱海广的朋友,69岁的宋根宝。他此前生病住院,听朱海广说吹萨克斯之后“心脏也好些了,呼噜声也轻了”,决定也开始学习。“纯粹调节心态,找乐子。”

话虽这么说,宋根宝却是勤学苦练的典型,每天雷打不动4—5小时,加上以前会吹口琴,只学了3个月,就让同伴们赞叹“进步神速”。“到哪里找这样不花钱的好老师呢?不该好好珍惜吗?”他对记者说。

为了学习萨克斯,老人们都掏出3000—5000元专门买了萨克斯管,随着技艺长进,有的人还有了升级换代的想法。朱海广说:“为了自己喜欢的爱好,值!”

教学员时,张力根言语不多,却要从口型、手势、气息、指法等,每一个环节盯着他们。学员们初学,起势往往掌握不好,而这直接关系着气息、音色,张力根就一遍遍地让他们练。他还要特别注意说话的分寸感:“都是老年人,初学乐器不容易,说话一不小心就要得罪人,千万不能说过头话。”


       想放弃、再坚持的自我斗争

短短5个月里,学员们的进步巨大,但中途曾想要放弃的不在少数。

比如,住在宝山,过来一趟就要1.5小时的黄雯华。她和张力根夫妇是老友,一次聚会活动中,很惊讶地发现他竟然背了萨克斯过来。当张力根表示愿意教她时,性格爽朗的黄雯华笑出声来:“我?一个五音不全,唱歌都唱不了的人,学萨克斯?”张力根倒是有信心:“来吧,包你会。”

张力根的妻子邹速蓉拉住她:“你就先从唱谱开始吧。”于是,整整花了两个下午,黄雯华就在张力根家学唱谱。她不识简谱,他们给她想了个土办法,标汉字: DO,哆;RE,来;MI,米……就这么读着念着,她终于有点感觉了。

“但我基础太差,还是觉得太难了。”黄雯华说。她练的时候,一遇到不懂不会的地方,就给张力根打电话、通视频,耐心超好的张力根就一点点和她说,然后自己录一段吹奏的视频,给黄雯华传过来。

黄雯华几次想放弃,都被张力根和同伴们劝住了,说:“你又进步了呢”。她就加大训练强度,除了和大家一起每天练4小时之外,平时自己加码时再让张力根给她开点“小灶”。现在,她也能吹奏出《送别》《夜上海》《九儿》等不少歌曲,完全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56岁的王芳兰,住在马路对面的弄堂里,以前没事就打麻将。有一天,她路过这里,被悠扬的萨克斯音乐吸引进来。张力根递了一根萨克斯给她试吹。此后的日子,不识简谱的王芳兰被师傅师娘“逼着”唱谱,在想放弃、再坚持的自我斗争中走了过来。现在,她每天沉浸在音乐中,很久不碰麻将了。


      约定重返北外滩

眼下,这支老年萨克斯队想的最多的事情,便是“和时间赛跑”。随着旧改临近,老人们深知,大家再这样每天聚两次训练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张力根在东余杭路1107弄2号居住了63年,老俩口和儿子蜗居在不足20平米的老宅。生活的艰辛,不必多说。他的妻子邹速蓉记得“和老张结婚时,他就说这里快动迁了,盼了近40年总算等到了。”相比之下,儿子儿媳就幸运多了。小俩口刚刚领证,很快就要搬离旧居,住进新房了。

可这些天,张力根在这条生于斯、长于斯的弄堂里走着,却难免伤感。萨克斯队里的其他老邻居也一样。不舍弄堂、不舍北外滩,更不舍老邻居兼队友。

在这样的想法之下,9月23日,老年萨克斯队在弄堂里搞了一次音乐聚餐。这天,张力根夫妇不仅忙活着饭菜,还特意准备了两只充电就能使用的LED灯,划破暗黑的夜空,照亮着他们在旧居里弄最后的狂欢之夜。

当萨克斯合奏的《送别》音乐悠悠响起,张力根和他的队友们许下一个心愿:等他们学艺小有所成,只要有机会,他们一定会重返北外滩,为旧居之地的父老乡亲们作一次精彩的汇报演出。

为了这个心愿,他们约定,以后每周一次、去一位队员家附近训练,张立根也会在微信群里网上授课,并分享每周训练课程。“我们不会放弃。”老人们说。就连记者采访期间,几位老人还见缝插针地切磋技艺,对着琴谱练个不停。

这天采访结束后,老人们各自收拾好萨克斯,背起黑色的琴盒,很快消失在弄堂深处。而过不了多久,这条弄堂也要消失了。萨克斯将伴随着老人们,走进他们各自的新生活。

图片及视频拍摄:周楠、杨丽颖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8)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