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构筑科创中心“四梁八柱”,“十三五”期间上海科技创新凸显五大亮点
分享至:
 (98)
 (1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于新东 牛少凤 2020-10-16 06:31
摘要:五年来,上海科技创新沿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道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通过不懈努力,构筑了科创中心“四梁八柱”,形成了科创中心基本框架。

“十三五”时期,上海科技创新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向“四个新”与“四个第一”的发展方向执着奋进,走过了不平凡而又辉煌的五年岁月。五年来,上海科技创新沿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道路披荆斩棘、砥砺前行,通过不懈努力,构筑了科创中心“四梁八柱”,形成了科创中心基本框架,在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建设平台载体、攻坚原始创新、培育创新主体、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久久为功,凸显了五大亮点。

锚定创新策源

如果说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是贯穿上海科技创新“十三五”始终的集大成战略目标与根本使命,那么,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就是引领实现这项目标任务的一条红线。

所谓策源,策者,谋也、动也;源者,根也、本也;策源者,根本之谋动或谋动以根本。策源具有鲜明的源头性、发动性、标志性、成长性、颠覆性、引领性等本质特征。

五年来,上海科技创新以全球为视野,以源头攻坚为发力点,以填补空白、合作共赢为方略,以推陈出新、兼收并蓄为路径,以促进发展、造福人类为最终使命,为推动国际国内科技创新发展创造基础性条件,为推进全球科技进步提供源头性与开创性贡献。张江国家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群初步形成,为全球科学家展开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材料、环境、地质、生物医药、微电子等诸多学科和产业的攻坚与前沿实验提供服务。研究诞生国际首个体细胞克隆猴,推动以脑图谱为核心的国际大科学计划的组织和实施,有力吸引和集聚高水平创新资源。与此同时,研究诞生国际首例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研发成功全球首个基于多靶点的抗阿尔茨海默症药物GV971。凡此种种,不一而足,都充分表明上海在科技创新策源的康庄大道上正阔步前进。

支撑高质量发展

推进高质量发展是一场事关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成效、发展可持续的深刻变革。科技创新作为影响发展的关键性变量,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益发地成为最富有决定性的变量。

五年来,上海科技创新始终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积极赋能产业、民生、城市、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各领域,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均发挥愈来愈重要作用,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积极推动产业创新,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应用,组织攻关了一批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累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800余项。积极发展民生科技,充分发挥科技在“人民城市”建设中的顶梁柱作用,持续加大生命健康、海洋科技、再生能源、燃料电池汽车、现代农业及食品安全、区域环境质量改善以及城市建设管理、公共交通与安全等民生科技领域的布局和成果推广。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上海科技界义不容辞、闻令即动,启动应急科技攻关专项,强化应急科技攻关能力,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加强基础研究

近现代科技进步史表明,基础理论研究、基础科学研究是技术与发明创新之母。这就意味着,上海扛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这面新时代科技创新大旗,就必须牢牢地夯实基础研究这个最坚实的根基。

五年来,上海的基础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基础研究投入持续加大,近几年市财政科技投入一直呈增长趋势,其中2016—2018年,市财政科技支出分别为341.71亿元、389.89亿元、426.37亿元,年均增幅11.7%。着力培育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正积极推动光子与微纳电子、生物医药和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国家实验室筹建工作。加大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已经启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量子科学中心等数十家代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发展方向的研究机构建设。这一系列支撑基础研究的工作力度加大与扎实推进,迎来的是科研的硕果累累。2019年上海科研人员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细胞》上发表的论文数占到全国的近三成。上海在国家科学技术奖方面,连续4年获奖比例超过15%。其中,自2003年以来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持续深化改革

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是决定科技创新程度的制度性深层力量。体制机制活,则科技创新强;体制机制改革先发,则科技创新走在前列。拼优化制度政策供给、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是推动上海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不二法门。

五年来,围绕科创中心建设这个总任务,上海密集打出了强化制度创新与政策供给的系列组合拳,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政策法规制定。构建起覆盖门类齐全、工具举措多样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形成了集聚要素、主体培育、完善机制、金融支持、区域协同、环境营造、扩大开放等构成的政策体系框架,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与标志的政策法规连续出台。科创中心“22条”、科改“25条”、《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等带有鲜明特色的“上海牌”改革创新成果,有力保障科创中心建设,有力推进科技治理朝着法治化、规范化、便利化的现代化道路稳步前进。

拓展国际合作

近年来,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挑战不断增多,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而重要。上海作为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正是开放上海的具体实践。

五年来,上海科技创新在全球化逆流中勇开善开顶风船,同更多国家和地区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加大科技创新的交流合作。2019年新增6家“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实施60项青年科学家交流项目。目前累计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15家,外资研发中心465家,均位居全国第一。浦江创新论坛和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会议平台,推动上海与世界科技创新交流碰撞。实施年度长三角创新共同体专项计划,支持民生保障、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正式开通。

明年将开启“十四五”新时期,上海需要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新征程中进一步深耕细作、勇攀高峰,切实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原始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力培养和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努力开创科技创新与人民城市建设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