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故宫600年专题| 阎崇年:写故宫,着力点在一个“人”字上
分享至:
 (3)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一 2020-10-10 08:52
摘要:我们去故宫,应该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过去,另一只眼睛看未来。

从明清两代的皇室宫殿,到今天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古老的紫禁城,今年600岁了。

从昔日的皇家禁地,到人人都可以走进去的公共文化空间,这里有世界最大宫殿建筑群,也收藏着多达180余万件(套)藏品。每个人都可以带着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踏入这个巨大的历史现场。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

通过对“大故宫”系列《故宫六百年》作者阎崇年的专访,我们站在今天的坐标上回望历史,更好地认识了紫禁城,了解了它的过去与未来。

在他的笔下,那一段段往事、一座座宫殿、一件件藏品,都在讲述这600年的相守相望。

「是一部教科书」

上书房:故宫600年是个大日子,您是否很早就开始构思《故宫六百年》这本书了?

阎崇年:我一直在学习、研究、讲述、撰著明清史。这个时期,从15世纪初到20世纪初,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在北京,北京的中心就在皇宫。北京故宫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亮美的场景、最伟丽的建筑、最丰富的内容、最精彩的人物,使所有去过故宫的人———中国人和外国人,都为之心动,也都印象深刻。我也是这样。虽然我去过故宫上千次,兴趣却不减反增。

故宫文化自然成为我学、研、讲、著故宫的一个核心。此前,我先后出版了《燕步集》《燕史集》《满学论集》《古都北京》(中、英、法、德文版)《清朝皇帝列传》《康熙大帝》等多部著作,并发表过数十篇相关论文。这些都为我撰著“大故宫”系列准备了学术条件。

我从2012年到2020年,即从78岁到86岁的8年之间,连续出版了有关故宫的8本书。比如《大故宫》(第一、二、三部)和《故宫六百年》(上下册)等。是以故宫空间为线索,后又以故宫时间为线索,将故宫的历史、人物、器物、文化、艺术等一次一次进行展开,内容也有不同。我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大故宫》,我应喜马拉雅邀请,在网络音频平台讲《大故宫六百年风云史》,100讲,同名书由青岛出版社问世,使更多的人关注故宫文化。有朋友告诉我,这些图书和讲座,受到数以千万计的人的关注。此外,我的《御窑千年》也是以跟故宫密切相关的御窑和瓷器为专题,阐述其文化与艺术。和故宫有关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上书房:您的书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这是您预料之中的吗?

阎崇年:如此热度确实让我始料不及,但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化现象。至少表明:第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如果饭都吃不饱,谁还有空关心故宫呢;第二,我们处于很长一段和平安定的日子,如果兵荒马乱,哪还顾得上逛故宫;第三,我们民众的文化、艺术水平大为提高,有能力欣赏晋陆机的《平复帖》,唐阎立本的《步辇图》,欣赏宋徽宗的《听琴图卷》、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等。

上书房:故宫这么大,故事这么多,您如何挑选故事写进您的书里?

阎崇年:我在选材过程中,自己定下原则:弘扬正面、取其经验,批判反面、记其教训。故宫历史是一部教科书。教科书对历史丑恶能赞扬、美化吗?不能。我在“故宫系列”8本书中,鞭挞丑恶,褒扬正气,精中选精,美中选美。此外,我写故宫、讲故宫,着力点在一个“人”字上,把600年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跟故宫相关的人物,选其精华,以人带物、带事、带场景,从而揭示人生的哲理。

「是立体的、多元的」

上书房:您希望通过“大故宫”系列的创作,让人们了解怎样的故宫?

阎崇年:我心目中的故宫是立体的、多元的。

说故宫立体,包括雄伟壮丽、金碧辉煌的故宫古建筑群;包括皇家坛庙,如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太庙(今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包括皇家园林,这是融南秀北雄、中美外丽园林艺术于一体的,如北京的“三山五园”———玉泉山的静明园、香山的静宜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颐和园)和畅春园、圆明园等。

说故宫多元,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多元性,由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西部高原文化和沿海暨岛屿海洋文化所组成,当然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和主体。我说故宫文化是多元的,如故宫钦安殿、大高玄殿属于道教文化,孔庙和国子监属于儒家文化,故宫围廊式建筑属于蒙古草原文化,故宫箭亭、坤宁宫煮肉大锅、堂子(已拆)八角形建筑和祭祀等属于满洲渔猎文化,雨花阁汲取了青藏高原文化,郑和七下西洋则同海洋文化相关。

上书房:这立体和多元是否也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阎崇年:故宫的建筑、器物、书画、档案、人物等映现的哲学思想是什么?是精神,是哲学。司马迁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打通天、人、古、今的关系,就是哲学。故宫所体现出的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传统哲学的理念。如“中”“正”“和”“安”的理念。北京城和故宫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子午线即中轴线,突出一个“中”字;中轴线上北京城的正阳门突出一个“正”字,乾清宫内宝座上方悬匾御书“正大光明”也突出一个“正”字;皇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与太和殿前太和、协和、熙和三门,都突出一个“和”字;皇城六门———天安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地安门,都突出一个“安”字。

中与正———北京城、紫禁城是按照《周礼·考工记》都城中正型理论规划和建造的。北京在全国居中,皇城在京城居中,宫城又在皇朝居中,三大殿则在宫城居中。居中与对称相呼应,北京的宫殿、坛庙等也多是对称的。这体现儒家文化大中至正的哲学理念。

和与安———就“和”而言:宫城外朝的三大殿,明永乐时分别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突出“天”,就是皇权神授;明嘉靖重修三大殿后,依次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突出“极”,就是皇权;清初重修三大殿后,依次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突出“和”,就是社会协合。这反映出帝制社会虽然发展缓慢,思想理念却在不断变化。

「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上书房:人们走进故宫,可以看到华夏文明从萌生到发展、到辉煌的文化链。这条文化链是如何在故宫展现的?

阎崇年: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家学说,有过四次高峰。第一次在西汉,经董仲舒、汉武帝,将儒学推成经学。第二次在宋代,“二程”、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第三次在明朝弘正年间,形成王阳明的心学。如果说前两次和明清故宫的关系还比较间接的话,第三次与明朝皇宫有着密切关系。王阳明出身于书香门第,入仕后,受到大太监刘瑾的残害。王阳明住居洞穴(后称阳明洞),坚韧不拔,苦思苦索,终于在“龙场悟道”中,创立“阳明心学”。在500年前,王阳明达到了《左传》提出的“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的境界,推动儒家学说达到第三次高峰。第四次在清康雍乾(初期),鉴于明末哲学脱离实际,空疏论道,大话、空话、套话充斥庙堂,是明朝覆亡的一个思想原因,所以,清初提倡“实学”。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也都总结明亡的哲学教训。康熙帝和雍正帝等也力行“实学”,这是“康乾之治”的理论之果。这一次更是与故宫有着直接的联系。

我理解您所说的“文化链”,其实就是文化的传承。中华文化绵延不断,传承有序,而故宫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上书房:在您看来,经历了蜕变、经历过风雨的故宫,承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今天又该如何接续我们的现代文明?

阎崇年:人们走进故宫,为了来“看皇帝”“看皇帝住的地方”,这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但是不够的。我们去故宫,应该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过去,另一只眼睛看未来。中国皇权主义形成于秦朝。嬴政一统六国,称始皇帝,改变王制,建立帝制,初有新政,意义非凡,因皇权膨胀,秦二世而斩。两汉、魏晋、隋唐、两宋相及延续。至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明清皇权至于极端。辛亥鼎命,推翻帝制。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幼稚性和软弱性,辛亥反满派起过进步历史作用,虽讲一些“多尔衮弟娶其嫂”“乾隆帝生母为汉人”等故事,但没有着力对皇权主义、专制主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理性批判,也没有形成经典性理论文献。接着是袁世凯复辟、溥仪再复辟。民国短命,战争迭起,亦未及此。因此,批判皇权主义、专制主义,任重道远,史责在肩。


《故宫六百年》
阎崇年 著
华文出版社

栏目主编:顾学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