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背靠上海繁华商圈,人均居住面积仅5平方米,还能拥有幸福生活的密码吗
分享至:
 (10)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0-09-30 20:07
摘要:前方还有更多基层治理的“面”等待他们“烹饪”。

9月30日上午10时,徐家汇街道乐山邻里汇,85岁的仲素兰早早地坐在一楼会客厅,电视屏幕上正在播放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此时,乐山二三村居民区书记余美香正在邻里汇二楼,和同事们布置当天中午居民们同吃“国庆面”的场地。

今年10月1日,是乐山新村启动综合整治、建成居民“家门口客厅”乐山邻里汇后,迎来的首个国庆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1周年前夕,余美香和同事们决定,把去年国庆期间,全国不少社区都举办的吃“国庆面”这一“新传统”也引入乐山新村,让在这里居住数十载的居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小区由里到外的变化。

10时30分,面馆将刚出锅的面条送往乐山邻里汇,余美香和社工们开始忙着把面条分批装碗、上浇头。10时45分,一碗碗份量十足、热气腾腾的汤面已经摆上餐桌,在邻里汇的一、二、三楼,50余位居住在乐山新村的老人已经共聚一堂。

11时,老人们准时“开面”,一块肥瘦相间的走油肉,一碗用料丰富的炒素浇头,2两绵软却又根根分明的汤面,让79岁的卢大江大呼“吃得舒服”。“今天煨面的浇头蛮好的,我喜欢走油肉,炒素里面有金针菇、木耳、豆腐干、油面筋,丰盛又对胃口。”

为了让老人们大快朵颐又吃得舒服对味,前一天晚上临近8时,余美香还在和面馆对接第二天“国庆面”的送餐流程。这是小区建成30多年,有史以来第一顿“国庆面”。没报上名的居民深夜还打电话问余美香,“小余,国庆节里还有‘吃面’活动吗,我们想来。”

这不是居民们第一次来邻里汇。相反,今年7月1日建成后,有午间助餐、事务办理、日间照料、文娱活动、卫生诊疗乃至认知症干预等多种服务的乐山邻里汇,已经成为整个乐山片区6400余户居民人人皆知的重要地标。但对乐山地区土生土长的居民们来说,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9月30日这天还是头一回和老邻居们坐在一起,吃面、迎接国庆,感受国家和城市发展带给老百姓生活的变化。

仲素兰告诉记者,在乐山二三村居住近35年,最近这一年是小区变化最大的一年。尤其是邻里汇落成后,老年居民每天中午能来享用一顿助老餐,10元一客,有荤有素。更重要的是,年轻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会弯腰凑近听老人们的需求,从不露出不耐烦的表情。“今天给我们老人端面,(工作人员)还问我们要不要帮忙拌一拌,合不合胃口、够不够吃,很贴心。”

乐山地区共有居民6458户,其中65岁以上老人约占30%,困难家庭达190余户。与此同时,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乐山新村,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硬件设施薄弱、生活环境杂乱、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让这片背靠徐家汇商圈的人口密集区,成为徐汇区基层治理一大难点。2018年,徐家汇街道打响乐山地区综合治理的第一枪,计划到2020年底,通过3年治理使乐山地区“旧貌换新颜”。

而今,在乐山二三村,小区门口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居民窗台上摆放的缤纷盆栽,还有外墙被红黄白三色装饰一新的邻里汇,无不记录了乐山新村两年多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位于乐山二三村的邻里汇成为周边居民重要的睦邻生活中心,位于乐山六七村小区、颇受居民欢迎的“两网融合”绿色环保空间,也成为继垃圾分类“新风尚”后,乐山居民们环保生活习惯进阶的体现。

“小区环境变好了,我们的习惯也要跟上变化,这样才能一起越来越好。”吃完一大碗“国庆面”,卢大江也打开了话匣子。他说,邻里汇开放3个月来,邻居们见面的次数变多了。“原先在小区里遇到,总要抱怨一下小区这里脏、那里乱;现在硬件都更新了,大家见面开始有了新话题。”卢大江最喜欢的小区“新鲜事”是邻里汇定期举办的健康讲座,9月的主题是颈椎病,听完医生的建议,现在每晚他都要做一套保健操。“上两个月还有中医讲座,教老年人分辨保健品广告,居委会也问我们想听哪些讲座,想办法帮我‘搞定’。”

伴随乐山社区合唱队阿姨们齐唱《歌唱祖国》的歌声,乐山新村首次“国庆面”活动在中午12时结束。回家睡午觉前,老人们纷纷对余美香说“小阿妹辛苦了”。而对余美香和其他乐山新村的社区工作者们来说,“国庆面”是重新凝聚小区居民的开始,前方还有很多基层治理的“面”等待他们“烹饪”。

栏目主编:周楠 题图来源:舒抒
本文图片:舒抒
视频摄制:舒抒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