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体育 > 运动+ > 文章详情
快评: 让学生跑起来,学校要敢担当,家长对孩子“意外受伤”需理性维权!
分享至:
 (7)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华 2020-09-26 06:46
摘要:切中不少学校体育的痛点难点:由于部分家长过度维权等原因,很多学校为了降低校内孩子意外伤害的概率,根本不敢让孩子在操场上“跑起来”。

根据人民日报报道:9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讲到孩子们的体质,总书记敞开话题:“一方面,要让孩子们跑起来。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要讲究科学,做好保护和准备工作,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

总书记强调:“我们的一些孩子体质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营养不良造成的,这些年我们推行免费营养餐,贫困地区孩子们体质增强了,个头也长高了,这个现象很普遍。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城里孩子,缺的不是营养,缺的是运动。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体育锻炼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城市孩子的体育锻炼要搞上去。”

家长过度维权,让学校不敢上体育课

“要让孩子们跑起来”,“特别是城市孩子的体育锻炼要搞上去”,这番话语凝聚着总书记对中国青少年体质的深深关切、对祖国花朵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国家领导人的这番讲话一剑见血,切中不少学校体育开展的痛点、难点:由于部分家长过度维权等原因,很多学校为了降低校内孩子意外伤害的概率,根本不敢让孩子在操场上“跑起来”!

据笔者调查了解,现在不少家长把学校体育课、课间玩耍的“偶然意外”,视为“绝对事故”,自家孩子一旦在学校出现一丁点的意外受伤情况,不仅要让学校全包医药费,甚至对簿公堂,还提出营养费、整容费、家长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索赔。一些相关案例中对学校不利的判决,让很多学校只能自我保护:不出事是唯一要求。

笔者调查发现,很多70后、80后家长小时候体育课常见的单杠、双杠、跳箱运动项目,在如今很多学校彻底被打入冷宫,操场上根本没有了他们的身影;一些需要身体对抗的运动项目,如今很多体育老师给他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在全班铺开。

“由于学生在体育课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个别家长不断到学校讨要‘说法’,给学校造成很大困扰。这种现象的屡屡发生,造成许多学校因为害怕出事,取消了有可能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体育运动项目教学。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现实,形成了恶性循环。”北京一名校长曾经这么表示。


沪上一所学校的体育教研室主任透露,“大部分家长的想法是,我把孩子交到学校,出了一切事情学校要负责到底,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事故。这导致我们体育教学不能太多考虑业务因素,首先是防伤防意外。体育老师上课全程心理高度紧张,生怕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哪怕是最简单、最安全的拍球课程,如果球滚远,我们担心其他小朋友绊到摔跤;球拍高,怕砸到自己或其他小朋友脸上;手指挫到球上,我们也担心。外界以为我们体育老师胆子大,其实现在每天都是小心翼翼,就怕意外。只有体育老师没有这些心理负担,才能大胆带着学生玩起来,哪怕真摔跤、磕破了,尤其是男孩子也能克服小伤、坚持上课,这样才会有小男子汉的气概。”

体育运动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笔者看来,学生在学校锻炼出现意外受伤,家长心疼自家宝贝实属正常。毕竟,家长维护孩子的权益天经地义,父母都是一片好心,不会让孩子受委屈。只是,就算各家孩子都是家长手心里的宝,但体育教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皆有帮助,只要操作得当,意外受伤率极低。面对小概率的“校内意外受伤”,如果小部分家长过度维权,生怕孩子稍有磕碰就是学校责任,无疑会导致中小学体育教学无法正常实行。长期来看,这对大多数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疫情之下,中国学生总体缺乏体育锻炼。教育部有关调查显示,线上学习导致学生的近视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明确表示,必须要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这段时期孩子们在线学习的时间多了,我前段时间就中小学生的视力问题作过一个批示。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同时,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孩子的成长,提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笔者认为,每一位老师和学校的领导,都有一颗把孩子培养好、把教育工作做好的初心,这时候学校在呼唤更多家长包容的同时,也要展现更多的社会责任担当。从强健体格到塑造人格,从掌握运动技能到有机会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体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多元价值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对推进体教融合提出8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需要学校勇于践行体育教育的内涵,敢于“让孩子们在操场上跑起来”做起。

图说:侵占体育课的现象,在不少学校都存在。体育老师爱生病,成为网络笑谈。

另一个方面,我们的家长也要正视孩子们的体质不断下滑的惊人事实,与其把孩子们保护成温室的花朵,不如家庭、学校一起努力,增强孩子们的安全防护意识,让他们掌握紧急处理意外伤害的方法。更多家长需要认识到,只有一个冠军的体育运动,永远是最好的挫折教育方式。缺乏体育教育的孩子,在运动场不懂失败的滋味,回到生活中,父母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也会让孩子在人生的运动场,缺乏“挫折和失败”的经验。

图说:体育锻炼能让孩子心理更阳光。

一路走来,人生的失败才是一种常态。学会面对失败、接受失败,同时不失去继续奋斗、相信未来的勇气,这才是一个健康阳光的心态。如果孩子们始终在没有失败教育的温室里长大,无法面对真实残酷的生活真相,当他们逐渐融入社会,没有了父母无微不至的保护,一旦遇到不如意和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会非常脆弱。我们经常在报端、社交媒体看到,十几岁的孩子因为家长一句话、考试成绩不佳等,就草率结束生命。我们在扼腕惋惜之余,需要反思:到底是什么造成悲剧?

学校体育需要正确舆论导向

在笔者看来,家长需要学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是过度保护孩子不去尝试可能“受伤”的体育锻炼,而是告诉孩子应该怎样面对可能的“危险”。与此同时,对于家长的过度维权,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家长、对学生、老师法律方面的教育和宣传,不能简单粗暴把孩子关在教室内、不允许上操场运动的“一刀切”。此外,舆论氛围也很重要,媒体可以针对一些处理得当的案例进行解读报道,表彰先进榜样,对那些维权过度的案例做一些评论或者引导,给大家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

放眼海外,日本、北欧、加拿大等教育强国,孩子在校园内的受伤并不会引发家长太多过度维权,很大一个因素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好的社会福利体系,教育、医疗、养老等有政府托底。有相关研究认为,部分中国家长状告学校过度维权背后,不只是一个体育、教育问题,也有医疗费用背后的社会保障话题。毕竟,孩子体育课意外受伤,需要家长陪同看病、陪护,一旦骨折使用进口钢钉进行手术和康复,相关费用价格昂贵,对很多双职工父母来说,经济负担很重、精力成本很高,实在伤不起。

根据媒体报道,上海曾于2016年在全国首次试点推出专门针对校园体育运动意外伤害赔付的保险基金,尝试健全体育运动伤害保障机制,形成推动校园体育运动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和动员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人们相信,随着国家、社会和家长对体育教育的价值越发重视,相关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保险机制的逐步完善,城市学校里的孩子必将会越发重视体育锻炼,家长们也会逐步养成一种更理解的思维方式。这方面,志在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需要具备勇担排头兵、先行者的胸襟格局,力争交出一份让社会、家长和孩子满意的答案。

题图来源:新华社
文内插图:新华社
题图说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一些校园里,单杠等容易引发意外受伤的体育器械,逐步消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