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北斗卫星总设计师:我国科研项目不应盲从美国人的目标
分享至:
 (3)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20-09-01 16:57
摘要:理念和技术创新应遵循客观规律和本质需求,而不能一味对标发达国家。

“我国的科研项目为什么总是要对标美国?”“上海的创新型企业发展除了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超越科学的技术是否可能?”近日,“科技发展规划与科学文化”沙龙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举行,多位专家发表了犀利观点,为上海科技中长期发展出谋划策。

“工匠精神”阻碍日本、德国创新?

对于技术创新,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科院北斗三号导航卫星总设计师林宝军很有发言权。他带领团队研制的新一代北斗卫星拥有十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和设计方案,如采用“功能链”理念,在系统层进行同类项合并,将3—4吨重的上一代北斗卫星减重至新一代卫星的不到1吨重量。又如,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导航星座星间链路技术,让全球组网的北斗三号系统“一星通,星星通”。

在林宝军看来,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要将理念、观念的创新放在首位,其次才是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意味着要突破条条框框,包括延续多年的工程规范。正因为此,他对“工匠精神”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不可过度拔高这种精神。“我的理解是,工匠精神意味着师傅带徒弟,让徒弟遵循很多原有规矩。这固然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但很可能不会催生真正的创新。”

日本、德国是最具有工匠精神的两个国家,盛行“规范文化”,一方面培育出了高品质的“日本制造”“德国制造”,另一方面也制约了日本和德国很多企业的创新发展。“比如近年来,一些日本电子技术企业被海尔、格力、华为等中国企业赶超,我觉得一个重要原因是日本企业过于遵循规范文化,阻碍了理念和技术创新。”

“理念和技术创新应遵循客观规律和本质需求,而不能一味对标发达国家。”林宝军说,我国很多科研项目的思路,是先了解美国人在研究什么,再找到与美国的差距,最后设立项目目标。“如果美国人的研究目标错了,不就把我们带到沟里去了吗?”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杜德斌的观点与林宝军有相通之处。他认为,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长期以来重视“引进来”,而在“走出去”这方面有待加强。“上海要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所以应该把更多的优惠政策向民营企业倾斜,从而进一步集聚国内优质资源,包括国内一流人才。”

科学理论只是图像,技术更见真章

作为科学史专家,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江晓原谈了对科学、技术两者关系的看法。他认为,技术见真章,其优劣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明确检验,而科学理论是不断转换的图像,很难完全接受实践检验。因此,我国科技界、政府部门应对有争议的科学观点持宽容态度,并允许技术研发人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江晓原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大设计》一书中指出,所有科学理论都是图像,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这类图像不断转换、没有穷尽。以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为例,欧洲中世纪的权威理论是“地心说”,文艺复兴后被“日心说”颠覆;随着观测技术进步和天文学发展,科学家发现太阳系只是宇宙中一个微不足道的恒星系,而整个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宇宙大爆炸虽然是现在的权威理论,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实践检验。宇宙微波辐射背景、哈勃红移等大爆炸证据,也可以用别的理论来解释。”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完全相信权威的科学理论,而要对各种非主流的科学学说保持宽容。与“知其所以然”的科学相比,“知其然”的技术更见真章。“技术好坏,一用便知,管用即可。”江晓原说,“我们要大力推动技术进步,不必把技术背后的‘知其所以然’看得太重。”

栏目主编:黄海华
照片来源:新华社/法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