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商家多年鼓吹七夕是“中国情人节”?七夕的真相你并不知道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肖于 2020-08-24 12:59
摘要:现如今,七夕也被单纯地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大力鼓吹七夕节的似乎只有商家,对于商场、酒店、花店来说,七夕意味着销售高峰,确实要宣传一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回到1000多年前,七夕晚上天空沉蓝、澄净,这一天是牛郎织女过了 “天河”,团圆相会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观赏秋月,乞巧求福,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诗的作者林杰是唐代的一名神童,六岁就能赋诗,下笔成章,可年仅十六岁去世。这诗写成的时间是他的儿童期或少年时,他在诗中没有表达任何的感情,只是客观的写了“家家乞巧”的心情。

这首诗并不是脍炙人口的七夕诗。关于七夕,我们更多记得杜牧“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或是秦观“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人间无数”,这些诗里记录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实际上,七夕在古时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吉庆节日。七夕不只是女孩的节日,更不是现今人们认为的“情人节”。

七夕是农历七月七日。“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民谣唱到“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七夕也称“巧夕”“乞巧节”“穿针节”“女儿节”“女节”,此外也被称为“兰夜”“小儿节”等,只看这些别名,就知道七夕节的内涵很丰富的。

《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可看出在宋元之际,七夕节相当隆重,七月一日开始置办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车马难行,到了七夕前三日出门办货品的车马拥堵严重,要到了深夜才能恢复。

“七夕”牛郎织女传说最初来源于人们对宇宙星辰的敬畏和崇拜。织女传说为天帝之女,又叫她天孙,会纺织,传说天孙同牛郎结婚,婚后被罚分居银河两岸,只许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给他们架桥,使他们相会一次。东汉《古诗十九首》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也交代了牛郎织女的结局。按现在的思想看,牛郎织女婚姻是个异地恋”,只有七月初七的相聚才能“花好月圆”。

七夕有祭拜牛郎织女的习俗,无论宫中嫔妃还是普通的人家,都会约上闺中好友,多至十来人,一同在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等祭品;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聊天聚会,通宵宴乐。中间也对月穿针,通过的人就为“得巧”。在男耕女织的时代,妇女手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民谣有“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闺中女孩希望织女保佑自己得巧手,遇到如意郎君,婚姻幸福。

喜蛛应巧起于南北朝之时。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说的是七夕将小蜘蛛放在盒子里,次日早上看蜘蛛结网疏密,五代以结网疏密来判断得巧,宋代以蛛网圆匀判断为得巧。

七夕节投针验巧是明清的习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女子将装满水的碗放在正午的阳光下,再将绣花针放在碗里浮起来,如果针在水中的影子如花似云,或呈鸟兽形,就认为“乞得巧”;如果影子粗笨似槌,或弯曲不成形,就认为“乞得拙”。

七夕也有乞求生育的风俗。晋周处《风土记》:“七月初七日,其夜洒扫于庭,露施几筵,设酒酺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祈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见者便拜,而愿无子乞子,唯得其一,不可兼求。” 民间也会在七夕前几天泡绿豆、小麦等种子,长出的芽称为巧芽,以红蓝彩线束之,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也被认为宜子之祥,谓之“种生”。

七夕也是男人拜魁星的日子。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小孩子在七夕也可以参与乞巧活动,男孩“乞聪明”,女孩“乞巧”。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七引《岁时杂记》的记载:“七夕,京师诸小儿各置笔砚纸墨于牵牛位前,书曰‘某乞聪明’。”七夕不只是女性的节日,小男孩也可参与。

七夕还有“曝书”“曝衣”的说法。汉《四民月令》就有“七月七日暴经书及衣裳不蠹”的记载,唐白居易《白孔六帖》也记录了“太液池西有汉武帝曝衣楼,常至七月七日宫女出后衣登楼曝之。”可见七夕是有晒书、晒衣的风俗。

此外,不同地域也有不同习俗,比如:为牛庆生、染指甲、妇女洗发等风俗。传说取七夕的泉水、河水,是“天孙(即织女)圣水”洗发后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清代江南女子还有七夕染指甲的习俗:“捣凤仙花汁,染无名指尖及小指尖,谓之红指甲。相传留护至明春元旦,老年人阅之,令目不昏。”为了纪念牛郎的牛,小孩在七夕采花挂在牛角上,叫 “为牛庆生”的习俗。

七夕节不仅是以中国的节日,也随着民族交流,传到东南亚各地。比如日本的“七夕节”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七夕流”活动。韩国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拜祭织女星,还会祈求亲朋好友的平安。至今,很多东南亚国家仍旧有七夕节。

可惜的是,这么丰富的节日却不被现代人重视。现如今,七夕也被单纯地认为是中国的“情人节”,大力鼓吹七夕节的似乎只有商家,对于商场、酒店、花店来说,七夕意味着销售高峰,确实要宣传一下。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