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志丹路上曾经的沪江书亭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林凤 2020-08-18 13:59
摘要:不经意间,沪江书亭在我视线中消失了。“二万户”华丽转身为欧式建筑的“西部名邸公寓”,书亭的位置被水果店取代。

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如期而至,这是读者、作者和营销者的盛大节日。在我的阅读经历中,志丹路上曾经的沪江书亭难以忘怀。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书亭,是启蒙我阅读的好地方。记忆中10平方米左右的沪江书亭,出现在1960年代末期,坐落于志丹路近新村路口处,镶嵌在甘泉二村“二万户”公房和“合作社”商店用房的狭小弄口。那些年,地处中心城区边缘的甘泉新村,鲜有孩子们玩耍的好去处,逛“合作社”商店看橱窗,是找乐子的好去处。

沪江书亭的出现,多了一个好去处。我隔着书亭的玻璃橱窗,贪婪地扫视里面陈列的书本;又踮起脚,张望内部书架上的书本。那年月,根本没有如今精致的儿童彩色绘本,只有几分钱一本的诸如《小马过河》《小猫钓鱼》之类单薄的彩色小书。

上小学五年级的我,被一本《天体地球人类和生命的起源》的小册子吸引,这是我的人生购买的第一本书,至今记得花了一角四分钱,是用不舍得花的压岁钱买的。我被书中对大自然的奇妙描述深深吸引,又接二连三买了《海底世界》《从猿到人》《哥白尼和日心说》等科普类的小册子。读着、读着,我不满足阅读小册子了,看到书亭里有康德的《宇宙发展史概论》、海克尔的《宇宙之谜》,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买来阅读。买书的钱,是我妈禁不住我的软缠硬磨才给的。一本《宇宙发展史概论》,几乎是我家一天的菜金啦。

我第一次“公费私用”,购买的是贺敬之的《放歌集》。那次,我妈到贵州遵义我爸支内的工厂探亲一个月。让“小鬼当家”的我,用每天五角钱作为兄妹三人的菜金。当我在沪江书亭发现《放歌集》时,爱不释手,看书的定价是三角八分。我每天省下五分钱,第八天就买下了这本书。我哥和小妹浑然不知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害”。

沪江书亭的店员,是位50出头的秃顶爷叔。见我三天两头流连在书亭外,有时怯怯地拿本书贪婪地翻看,往往看到书背面的定价,表情就僵硬了,无奈地将书还与他。善解人意的爷叔,知道我无钱购买,从未有不耐烦的表情和言语,反倒向我推荐月刊《地理知识》杂志,说是很精彩,售价也不高,小姑娘读读蛮好的。从此,每月一期的《地理知识》,我一直在沪江书亭购买,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书亭关张。后来,我报考文科类的职工业余大学,“地理”科目的考生平均成绩35分,我获得75分,将我的录取总分拉高不少,这是得益于《地理知识》的助力。

我在沪江书亭购买的最后一本书是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一生》。那是当年老公第一次到我家拜访老妈老爸。告辞后,我送他到68路终点站坐车,终点站的对面就是沪江书亭,按惯例我会在此浏览一番。每出一部翻译小说,不由分说地就买下。这次,发现新出版的《一生》,不假思索地也买下了。

不经意间,沪江书亭在我视线中消失了。“二万户”华丽转身为欧式建筑的“西部名邸公寓”,书亭的位置被水果店取代。

书越买越多,逼仄的住房,放置书籍成为难点。只能将书一摞一摞叠起,放在我爸自己用纤维板打造的衣厨上。刚进工厂的我,为此写了一篇《企盼有间书房》的散文,发表在企业报上。在贵州支内的父亲,充分利用人缘好资源,做成一个书橱,从遵义托运到上海。打量着结实高大的书橱,我甭提有多兴奋,我的“书们”终于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考虑周全的老爸,不久又打造成一个书橱托运到上海,他的说法是,这个书橱是做给我妹的,对两姐妹须一视同仁。于是,在我们这个摆设陈旧的家里,两个并列的书橱突兀地亮眼,串门的左邻右舍赞叹,你家是书多子孙贤啊,这一带没有人家像你家有两个书橱的。我妈每每听到这些赞言,眉宇间被笑意盈满,一次竟然冒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真是惊艳了我。

企盼了半辈子,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房。10平方米的书房,犹如沪江书亭的再现版。我将书橱从底部一直打造到房间顶端,纵横分列成“格子间”,书籍可以分门别类地放置。每次,我在书房浏览翻阅,愉悦快乐总是油然而生。在买书读书藏书的人生历程中,对志丹路上曾经的沪江书亭的眷恋,于我,是弥足珍贵的岁月印痕。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雍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