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地评线】时隔25年,中央再次提出制定这一“特殊目标”,有何重要战略意义?
分享至:
 (2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田丰 包存宽 2020-08-11 06:31
摘要:如何打好“持久战”、设立2035年远景目标,关键要有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布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主要议程: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是从理念到行动、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是人类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合理安排,是保证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和公共利益调和的政策工具。以发展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制定长期规划并加以落实是我国的传统,也是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历次发展规划的期限大多是五年,这也是发展规划又被称为“五年规划”的主要原因。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现实情况变化相对较快,五年规划期有利于切实把握经济社会变化的新情况和新要求,更好地指导现实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只有在少数时段,比如“五五”“八五”时期,我国编制过十年规划。值得指出的是,在编制“九五”计划时设置了“2010年远景目标”。

时隔25年,“十四五”规划再次提出制定“远景目标”,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首先,中国发展正处于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历史节点。根据“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将完成在建党100周年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明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即将开始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本轮五年规划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正是对应了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阶段目标,即从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因此,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点,对下一个奋斗周期的远景目标进行整体性谋划并按三个“五年规划”进行目标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紧迫性。

其次,我国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相对成熟的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保持稳定或有所下降,包括基础设施等在内的现实经济社会条件变化的速度与节奏都较前段时期有所放缓;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很多长期性、复杂性问题的挑战。比如,2035“美丽中国”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产业结构升级、能源消耗方式转变和绿色发展来维护,而这些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来的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和应急管理能力方面的不足,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来解决。此外,中美博弈日趋激烈,需要一个长期的目标和规划来应对复杂的国际关系。因此,既要做好“十四五”规划,还要从长远谋划、久久为功,为我国顺利基本实现代化提供科学谋划和战略指导。

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完成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将进入“持久战”阶段。“攻坚战”成果的巩固和治理效果的持续改进,即使是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之后也不能懈怠。就生态环境领域来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并不意味着污染防治的决定性胜利,污染防治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一方面,长江、黄河生态保护重大工程的持续周期可能跨越一个甚至多个五年,需要从长计议;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需求,不会在短期内得到充分的满足,而且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正如此次政治局会议所指出的:“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

如何设置远景目标

如何打好“持久战”、设立2035年远景目标,关键要有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厘清2035年远景目标与“十四五”规划的关系,并把握好“远景目标”的准确定位。“十四五”规划是对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具体、细致、有针对性的安排,提出各项具体的约束性和目标性指标。与之不同的是,2035年远景目标是对“十四五”结束后十年国家在产业结构、重大工程、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指明发展方向,是对2035年各个方面应该达到的大致发展水平进行方向性描述。2035年远景目标是“十四五”规划的周期延伸和远期方向,“十四五”规划是2035年远景目标的阶段性、具体化的发展目标和重要基础。因此,在远景目标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对“十四五”规划中涉及的战略方向、发展目标的承接和递进。

另外,要正确区分目标与“预测”“愿景”的不同。预测是指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和趋势,分析出未来的发展情况,愿景是指未来达到的某种状态,具有宏大和不具体的特点。目标不是简单的预测,而是为我国在十五年内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驱动力;也不是模糊的愿景,而是对2035年我国需要达到的发展程度进行蓝图式的构思。所以,在远景目标设置时,要坚持现实情况和导向意义相结合,做好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设置一份切实可行且具有内在驱动力的远景目标。

二、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过于强调了2010年所需要达到的发展程度,而对重大突发事件及相应的安全底线考虑不足,这也是由当时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在当下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发展背景下,在设置2035年远景目标时,既要对危机态势做最坏的准备,同时努力争取较好的结果,又要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为发展守住安全底线。比如,在高质量经济发展下,将资源效率、生态红线、环境质量作为发展目标的“底线约束”,是必要且必须的。这次政治局会议多次提到“安全”尤其是“更为安全的发展”,这意味着,安全将贯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还须处理好发展的安全底线与规划目标之间的关系。在明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的同时,也要严守经济安全底线,防范金融风险,警惕“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在明确2035“美丽中国”目标的同时,也要强调安全生产,防范各类环境风险,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等。通过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反推并划定各个领域的安全底线,才能让稳定、安全的环境为发展保驾护航。

三、设置远景目标,须用好情景分析这一政策工具。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未来十五年的发展规划,要充分考虑不确定性。“未来是不确定的,未来唯一能确定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一个规划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其是否准确预测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而在于对不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的适应能力。

情景分析是将不确定的未来设置为多个典型情景,来分析可能面对的未来环境,制定应对措施并持续改进。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通过情景分析,对未来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风险、机遇和环境进行分析预测,可以提高规划的全面性和可实施性。当然,情景的设置要建立在对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分析以及我国自身发展道路的基础上,要坚持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四、如何制定2035年远景目标。比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基于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中国”来设置远景目标。首先,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调统一的问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增强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其次,坚守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强化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再次,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和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在生态环境领域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最后,着眼长远,要处理好“攻坚战”和“持久战”的关系,分阶段明确“十四五”“十五五”以及“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和“2050年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人有远虑,才无近忧。打好这场2035年远景目标“持久战”,需要不疾不徐,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充分发扬“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以更大的耐心和定力开启“十四五”和2035年奋斗周期,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