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当年,葛饰北斋为了“蹭流量”,才有了如今“乘风破浪”的名作
分享至:
 (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20-08-06 20:03
摘要:一朵著名的“浪花”。

“乘风破浪”无疑是今年的热词之一。而提起日本艺术,很多人也会想到一朵著名的“浪花”——葛饰北斋的浮世绘画作《神奈川冲浪里》。

这些天,它正在上海外滩壹号的Bund One Art Museum里展出。连同这幅《神奈川冲浪里》在内,众多浮世绘名家的名作正在这场“梦回江户——浮世绘艺术大展”里展出。

《神奈川冲浪里》是葛饰北斋作品《富岳三十六景》中的一张。画中描绘的是日本神奈川县相模湾东侧与东京湾出口的交界处、三浦半岛南端观音崎附近的一片海浪。这幅以浪为主题的浮世绘,一改浮世绘以鬼怪、美人、市井为主题的传统,将人与海洋的争斗绘于纸上。

百年前绘就的这朵“浪”,至今影响深远。当人们使用手机拼音打出“浪花”两字,跳出的画作缩略图几乎“复制”自这幅画。

《富岳三十六景》这批画当年足足印了至少8000张,每张定价为16文。折合成现在的物价,相当于两碗面的价格。尽管这幅画如今已成“神”作,但在当时也不过是葛饰北斋为了赚钱谋生而作。为了追求“流量”,这位穷了一辈子的大师,还迎合了日本民众普遍崇拜富士山的这个特点,在这一系列的每张画里,都画上了或大或小的富士山,《神奈川冲浪里》也不例外。

谁能想到,当年毫不起眼的版画,如今高居艺术殿堂,这也正是浮世绘艺术价值的一个缩影。鲁迅在1934年给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书简里写道:“关于日本的浮世绘师,我年轻时喜欢的是北斋,现在则喜欢广重,其次则为歌麿的人物。不过依我看,适合中国人一般眼光的,恐怕还是北斋。”由此可见鲁迅对北斋的浮世绘的推崇。

浮世绘是日本的风俗画,最早产生于通俗文化繁荣发展的江户时代。传统的浮世绘以肉笔画和木版画为基础,尤其以可大量印刷的木版画为代表。江户时代,“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迅速发展,木刻雕版印刷也使得这些图像可以大量复制,成本低廉同时又符合市民阶层审美趣味的浮世绘因此广为流传。

为什么叫浮世绘?江户时代的“畅销书”《浮世物语》中这样写道:“万事不挂心头,随风飘去,流水浮萍一般,即叫做浮世。”“浮世绘”一词有入世行乐、感叹人生如过眼烟云之意,也就是表现现实世间的绘画。对于赞扬现世精神的江户时期人们来说,“浮世”包含当时最流行的人生观。

喜多川歌麿被称为“美人画巨匠”。他在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和色彩间,将理想化的女性形象表现得尽善尽美。喜多川歌麿对社会底层的歌舞伎演员及吉原的游女充满同情,他用纤细高雅的笔触绘制了许多美人画。这些美人有着长长的脸型、像线一样细的眼睛和高挑的身材,成为其绘画的独特属性。这种风格和他的艳丽色彩,构成了其绘画艺术的重要特色。

歌川广重则被称作“风景画巨匠”。从《东都名所》到《东海道五十三次》,再到《近江八景》《名所江户百景》等,歌川广重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作,给当时的浮世绘画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他用秀丽的笔触及和谐的色彩,表达典雅而充满诗意的大自然。在业界看来,他代表着纯日式艺术表达的最高水平之一。

在西方,浮世绘几乎是整个日本绘画的代名词。作为日本江户时代最有特色的绘画,浮世绘之所以闻名于世,还在于它对西方现代美术的推进作用。梵高、马奈、莫奈、德加等,都是浮世绘的狂热爱好者。梵高曾拿油画颜料临摹歌川广重的《龟户梅屋》,甚至把边上的日文也一一临摹上了。不识日文的梵高并不知道,自己临摹的其实是一张烟花柳巷的“小广告”。

19世纪下半叶,日本画坛走向现代美术阶段,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等各类画风竞相出现,给传统浮世绘带来巨大冲击。再加上浮世绘的内容也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开始追求另一种极端方向。曾经的浮世绘,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但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舞台上,浮世绘从不曾谢幕。



题图来源:主办方 提供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