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将这个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至关重要
分享至:
 (46)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耿琼琼 2020-08-06 06:31
摘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中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

(一)“党的领导”——统一思想、社会动员的治理优势

党的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政治保证,首先具有统一思想的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功应对来自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挑战和考验,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使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牢牢占据主流,对团结社会、凝聚人心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护了中国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社会的组织化水平和社会动员能力。通过不断吸纳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建立起中国工人阶级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使全体党员、党的中央机构、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共同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党的领导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力量充分整合、进而将14亿中国人民组织起来,告别“一盘散沙”的局面,避免了“群龙无首”的状态,有力地维护了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集中制优势和政治协商与协商民主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广泛代表全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首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的根本政治制度,可以有效地调动人民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热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与完善的重要内容。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中国共产党在协调不同社会群体利益诉求、整合兼顾不同社会群体利益中发挥了领导与引导作用,真正做到了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彰显出民主集中制的显著优势。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政治协商中实现党际合作与协商民主,达到政治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由此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全民族大团结大联合,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有效汇集众思,提高决策质量,降低决策风险,最终使国家受益、人民受益。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能够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单一制政体和崇尚团结统一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充分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民族发展政策,如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不仅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民族地区千百年来贫穷落后的面貌,极大地改善了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还在民族干部培养、文化传统保护等许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创造了多民族和谐共荣的中国典范。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优势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高度体现群众首创精神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它是基层群众通过各种民主渠道和机制积极参与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形成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制度安排,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践形式,有利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和提高民主意识。实践证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这一显著优势体现了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内涵,能够最大限度凝聚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

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奠定坚实基础,国家治理效能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反映制度优势的重要指标。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既是一个制度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治理效能的过程,需要遵循制度发展的规律,统筹安排,把握关键,精准施策。

(一)政治前提: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构建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需要最大限度赢得民心、汇集民力和尊重民意,切实尊重人民群众在国家治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国家治理的最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而且成为国家治理综合绩效和党政领导干部政绩的最终评判者,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关键因素:推进制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治理能力是制度在运行中的具体表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关键任务就是要加快制度集成,推进制度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政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根据中国国情,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成果和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引擎和根本保证,坚持民主集中制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由人民当家作主;要进一步弥补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全方位优化制度,发挥制度设计的持续创新力,真正实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重要力量:保障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

国家治理是一项涉及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即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障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首先,要提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鼓励和支持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实现政府、社会和群众的良性互动,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拓宽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渠道,创新治理方式,通过多个部门联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治理;做到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强制约束与规范自律相结合,自我调节与社会调节相结合;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四)有力保证:加强监督、提高制度执行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因此,想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不仅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还要强化制度执行,加强监督,提高制度执行能力。首先,要深刻认识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对制度要有敬畏感,要切实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自觉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其次,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最后,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明确各项制度执行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形成制度执行强大推动力。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对把制度当摆设、破坏制度、违法违规违纪的,都要严肃查处,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周丹旎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