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我分类 我受益”不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生动演绎吗?
分享至:
 (52)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小佳 2020-07-11 07:46
摘要: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很大成功,在行为、习惯和思想等方面为城市生态环境的现代化治理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湿垃圾变废为宝”“小区环境更美了”……很多上海市民正在通过践行垃圾分类感受到更多在这座城市生活的获得感。而这不也正在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一个生动演绎吗?

垃圾分类是一件引领时尚的事,必须更富创造性地探索实践。2020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一周年。该《条例》也是全国首部由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直辖市垃圾分类法规。7月9日,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指导、上海惠众绿色公益发展促进中心主办的“垃圾分类新阶段 如何夯实新习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座谈会在解放日报社举行。来自本市主管部门、街镇社区、环保组织等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炉畅谈,总结归纳垃圾分类的“上海经验”,研讨未来更好推进垃圾分类的对策建议,并对上海绿色账户在培养市民新习惯方面如何实现新转型、新突破展开对话。

好经验 好做法

过去一年来,上海垃圾分类工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数据显示,上海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截至今年6月,上海生活垃圾清运总量96.86万余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四分类垃圾实现“三增一减”目标: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7吨/日,增长71.1%;有害垃圾分出量3.3吨/日,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9632.1吨/日,增长38.5%;干垃圾处置量15518.2吨/日,下降19.8%。

把好经验固化下来,把好做法推广开来,是归纳总结“上海经验”的重要一环。座谈会上,不少街镇代表分享了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创新性做法。

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以“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网统管”体系拓展应用场景来率先推进,成为一大“亮点”。经过两个月的需求调研,两个月的探索试运行,街道今年5月开始通过微信小程序,把垃圾分类检查监管工作覆盖到辖区全部住宅小区和党政机关、医院、学校、菜场、大型餐饮、商业综合体及其他等7类重点场所,其中含35幢重点楼宇中的180家单位。如今,该应用场景数据已接入街道城运平台智能应用模块,市、区、街道城运平台都能实时查看街道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动态,初步实现了“三级平台、五级运用”功能。这一“科技+管理”的新举措正在显示出积极成效,推动街道垃圾分类问题趋势“早预警”,精准精细“快整改”。

青浦区重固镇全面贯彻《条例》指示,加快建成以法制为基础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结合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为抓手,用新标准确保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全面展现垃圾分类新时尚。重固镇作为市垃圾分类示范街镇,共计完成20个居住区、9个农村、7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创建,共设定时定点投放点39个,误时投放点41个,升级改造厢房40个,两网服务点40个,干湿垃圾做到一天两清。截至6月,全镇市民参与率达到98%,分类纯净度达到95%以上;绿色账户覆盖户数共计17488户,覆盖率98.7%;累计开展“垃圾分类、绿色账户”宣传培训活动场次120余次,积分兑换活动270余场,共计参与21600余人次。

作为全市最早启动垃圾分类试点的街道之一,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在《条例》实施前期,就开始全面发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过去一年来,街道在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好习惯”上也变得更有底气,让垃圾分类工作再上新台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街道在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对垃圾分类成效的巩固也不遗余力。在居家隔离对象生活垃圾单独处理的基础上,还引进了专业消毒企业,为小区垃圾箱房进行病毒消杀,并结合居委的宣传和告知,努力让居民在疫情中也能自觉做好分类。下一步,街道还将继续发力,不断探索,让垃圾分类真正成为社区人人参与的自治共治的“新时尚”和“好习惯”。

新阶段 新使命

上海绿色账户在新阶段将会承担怎样的新使命,成为座谈会上的热议话题。不少与会者对曾连续成为上海市实事项目的绿色账户印象深刻,并高度认可绿色账户通过激励机制在养成市民垃圾分类生活习惯和倡导生态环保理念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在为上海垃圾分类实践模式的探索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

惠众公益是上海绿色账户的运营方。谈起绿色账户的过去一年,惠众公益首先用“变化”一词来形容。《条例》实施一年来,上海市民生活习惯发生了比较大的积极变化,绿色账户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些变化:绿色账户实名制用户数量在“增”,从去年7月1日的25万增加到今年7月1日的128万;垃圾分类指导员(保洁员志愿者)数量在“减”,从去年7月1日底的9554减少为今年7月1日的4843名。这些都反映了绿色账户和垃圾分类逐渐转向市民的自愿自觉生活习惯。过去一年,惠众也在不断完善绿色账户平台功能,增加了20多个功能,逐步构建起基于超融合基础的绿色账户私有云架构及服务器管理系统。积极尝试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综合工具,加强垃圾分类和绿色生活理念宣传,不断拓展目标人群。比如,“上海绿色账户”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达27万,首篇平均阅读量超8000次;“惠众公益”抖音号总粉丝数2.5万人,点赞总量达7.7万,总视频点击数93万次;设立“绿色账户垃圾分类”微博和“惠众公益”小红书账号,与更多青年朋友互动。今年“5.10,我邀您,来分类”传统线下活动转化为网络直播活动,累计吸引观众达10万之众,点赞互动数超万,体现了绿色账户在广大市民中的强大吸引力。

惠众公益表示,随着《条例》实施和垃圾分类逐步成为市民自觉行为,作为绿色账户主管部门的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提出了完善绿色账户机制的指导意见,绿色账户正在回归为记录市民环保行为的环保电子档案。绿色账户卡已经从单一线下申领的干湿分类积分转变为四分类都可积分;绿色账户服务对象已经从纯居民转变为市民和单位;绿色积分兑换支持已经从政府和社会化企业共同支撑转变为纯社会化企业支撑;新媒体新时尚的传播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十年磨一剑”,上海绿色账户将继续在绿色生活习惯养成和倡导方面积极探索,努力成为上海市民的“社区生活小伙伴”“垃圾分类计步器”“生活习惯交流站”。

随着上海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的推进,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难点和新的问题。比如,尚未参与垃圾分类的10%左右居民将是工作重点,如何培养这部分人建立分类习惯;垃圾分类后,一些低价值可回收物难以资源化利用的困难更为凸显等。如何站在新起点化解新问题,与会者纷纷建言献策。

国家发展循环经济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认为,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在“上半场战役”中上海已取得丰厚成果,接下来应重点关注垃圾分类的下一个“主战场”,即以全产业链思维构建可回收物闭路循环体系。这包括,要提升湿垃圾处置能力的建设,应进一步完善湿垃圾处置设施布局,并积极探索源头就地脱水的方式,使湿垃圾来自大地又能回到大地,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构建全品种可回收物闭路循环体系,同时构建大型分拣处理中心以实现可回收物的精细分选,做细、做大各细分品类垃圾的规模,以提升后端资源利用效率等。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认为,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很大成功,在行为、习惯和思想等方面为城市生态环境的现代化治理打下了稳固基础。未来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一要在精细化上下功夫,补足效率短板,使垃圾分类更全面地发挥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的作用。二要在覆盖面上下功夫,补足范围短板,只有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才能真正发挥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三要在辐射力上下功夫,补足标准短板,要从区域乃至全国的视角看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上海的经验扩散辐射出去,形成垃圾分类的标准化工作体系。绿色账户也是垃圾分类的“上海经验”,期待绿色账户在新阶段进行更多的积极探索,始终成为引领绿色时尚的践行者。

座谈会上,绿色账户第三方联盟代表单位程胜环保、爱芬环保、浦东绿意环保,绿色账户爱心单位代表苏宁易购,社区居民代表静安区包运小区志愿者代表等也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大家表示,垃圾分类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运动,未来仍然需要继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建立长久持续的动员宣传体系。上海绿色账户在市民中的认知度颇高,可以利用绿色账户的群众基础做好人群宣传,助力更多市民养成绿色生活习惯。

经过热烈座谈,大家对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表示更加期待,希望能通过更多的同业分享讨论,不仅在居民端夯实新习惯,更能够在社会上掀起垃圾分类新时尚的风潮。同时也希望绿色账户能够通过转型发展攀升到一个新高度,在倡导垃圾分类减量化和绿色发展理念方面常做常新,不断拓展积分用途,如“积分领养一棵树”等,更可以在绿色消费、绿色金融等新的领域积极尝试拓展,树立上海特有模式,为全国垃圾分类浪潮做好表率。

栏目主编:黄银龙 题图来源:孟雨涵摄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内文图摄影:李茂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