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年过八旬的退役军人在病床上,创作出展示退役军人幸福生活的非遗剪纸作品
分享至:
 (2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成东 2020-07-10 16:53
摘要:松江区非遗文化传承基地是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上海府城文化艺术馆建设的,该基地主要围绕双拥工作主题进行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开发,协助举办非遗创作的展示和展览活动。

“双拥竹编—镌刻双拥情结”、“军民木贴画—描绘军民故事”、“军风丝网版画—织就军人风采”、“军旅剪纸—重塑军旅生涯”......在松江区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和非遗技能培训基地,一幅幅精美的非遗军创作品,传递“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故事和情结。

今天,记者从松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悉,该局围绕非遗传承与双拥融合的重心工作,成立了松江区非遗文化传承基地和非遗技能培训基地,助推非遗传承与双拥融合的深度发展。

据了解,松江区非遗文化传承基地是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依托上海府城文化艺术馆建设的,该基地主要围绕双拥工作主题进行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开发,协助举办非遗创作的展示和展览活动。目前,基地以叶榭竹编、永丰木贴画、岳阳剪纸、车墩丝网版画四项非遗传承为承载,开展非遗传承与双拥融合的作品创作和展演活动,持续推出新的创意和主题作品,为双拥活动根植非遗基因,用非遗创新传播红色文化。

在松江区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九幅以岳阳剪纸引人注目。岳阳剪纸,又叫刻纸,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5月,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而且还有丰满严谨的构图,能够呈现精美的主题故事。通过剪纸艺术来讲述双拥故事,既生动又有趣。

除了剪纸本身精美以外,剪纸背后的故事也令人动容。剪纸的作者是年过八旬的退役军人朱金辉。他在2015年做过颈椎手术,导致右手不能写字剪纸,平时只能用左手活动。但他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改用左手练习剪纸,如今左手的功夫一点都不比右手差。后来,朱金辉大腿上又长了一个血管瘤,压迫神经,经常疼痛难忍,需去医院做切除手术。在住院期间,当他得知松江区正在筹备双拥作品展时,他二话不说就在病床上,创作出展示退役军人幸福生活和再现军旅生活的剪纸作品。

松江区居民潘星静创作的木贴画,也是松江区非遗文化传承基地中的精品佳作。潘星静创作的《军民鱼水情》《中流砥柱》《军民一家亲》3幅木贴画作品,描述了几十年前解放军与百姓日常生活、军人在洪水中解救儿童等故事,抒发了老人满腔的拥军情。为将军人风采真实、完美地呈现出来,68岁的潘星静花了3天线上、线下找图纸,每天早上6点左右就起来做木贴画。

据了解,木贴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自然、古朴、典雅和图文并茂的艺术呈现形式,弘扬传统美德、诠释双拥文化,给人以艺术的感染、文化的浸润、心灵的洗涤。木贴画形式很新颖,让人印象深刻。用木贴画展现的清廉思想与军民情结,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丝网版画非遗项目是松江车墩镇特色文化品牌。车墩丝网版画起源于松江古代十里长街东首,2013年列为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不断发展,丝网版画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乡土特色、时代特色。通过非遗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等实践,有力保障了丝网版画的传承和创新。在双拥活动实践中,丝网版画展现出超强的表现力和渲染力。

2019年4月,松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举办了“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缅怀革命先辈,祭奠烈士英灵。以“红色记忆·精神传承”为主题的丝网版画展,是松江区首次尝试以非遗的形式宣扬红色文化。《101高地阻击战》《巾帼英雄》《铭记历史》等30幅丝网版画作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先烈们浴血奋战、与群众共建家园等事迹,直观地表达军民一家、鱼水共融的双拥情。

叶榭竹编入选第四批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编是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术,其独特的构思、精美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堪称一绝。不断的发展和改良也使其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美学。竹编工艺与双拥主题融合,不仅是一项创新,更是一种时尚。

为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竹编、木贴画、丝网版画、剪纸)和双拥共融共通的新生态创新模式,让松江的“双拥”能够根植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基因,松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落实双拥工作进部队、进校园、进社区的“非遗三进活动”已经全面展开。

栏目主编:黄勇娣
图片来源:松江区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