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错过了马云、不想再错过李佳琦的上海,如何成为广聚英才、人人向往的梦想之城
分享至:
 (28)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柳森 2020-07-08 07:01
摘要:上海应有国际人才高地的视野与胸襟。

在十一届上海市委第九次全会上,上海确定了“五个人人”的努力方向——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这“五个人人”的提出,不仅直指人心、触碰到很多人内心柔软的地方,也让上海市民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期待比以往更高。

一座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必定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机遇之城,更免不了要参加国际人才竞争。国际人才竞争出现哪些新动向、新形态?如何找到与上海城市发展目标高度匹配的聚才引智办法?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带来他的解析。



国际人才竞争出现了哪些新情况

  • 当前,人才流动所带来的信息流、知识流、创新流,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

  • 当人类全方位进入全球互联互通的智能时代,人才与智力资源易于转移、扩散和辐射的特性,已经覆盖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上观新闻:您长期关注全球人才资源开放与流动,近期有哪些研究重点?在您看来,近阶段,全球人才开发与流动呈现出哪些新变化和新趋势?

姚凯:自从中央提出把上海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人才的国际化配置就成为首要问题。为此,我所在的研究团队专门围绕全球城市人才资源开发与流动,开展了战略研究。我们希望把上海人才资源配置能力放到全球城市竞争力的坐标系中,去进行思考与谋划。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当前,人才流动所带来的信息流、知识流、创新流,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国际移民署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占全球人口3%的国际移民创造了10%的经济总量,并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全球化配置人才资源已成为各国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尤其不能忽视的一点是,当人类全方位进入全球互联互通的智能时代,人才与智力资源易于转移、扩散和辐射的特性,已经覆盖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进一步而言,全球人才资源开发与流动出现了以下新变化和新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占有的人才吸引优势正在减弱。特别是,随着新兴战略产业的布局调整,人才流向已经发生变化。举个最典型的例子,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科技创新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增速是最快的。

国际大城市集聚创新人才的虹吸效应正在减弱。过去,我们在讨论一个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时,非常看重其地理位置、工业传承、经济条件、教育资源、开放包容程度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影响仍然重要,但是,在移动互联网平台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夹击下,智力的流动替代人才本身的流动的态势已经出现。得益于这一点,宜居宜业的中小城市对创新人才的“反磁力吸引”正在不断强化。

就举我们身边看得到的例子。浙江嘉兴的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宁波余姚举办的中国机器人峰会这几年风生水起。在外行人看来,这不过多赶几个集、热闹热闹。但如果你是有心人,一定不要错过这两大会议创造出的吸引优秀人才的新平台。

以高收入、高福利吸引人才的政策优势和市场优势正在减弱。迅速成长中的新一代创业群体,对创新生态环境的需求更高、更个性化。2014年—2020年评出的全球城市人才竞争力结果表明,排在前20位的城市绝大多数是百万人口以下的中等城市。

高端人才的流动已经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正在采取各种遏制科技人才流动的政策,对创新活力和人才成长构成直接影响。

从上述情势来看,无论是上海还是其他全球重要节点城市,要想赢得未来,都不能忽视对全球人才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和锻造。

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马云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展开对话。 蒋迪雯 摄

人才资源开发与流动有哪几个关键“穴位”

  • 不远的未来,伴随着全球人才竞争加剧,高端人才供给将远远难以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全球城市要想在未来保持可持续发展,为自身的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必须确立自身在人才资源开发上的主动优势。

上观新闻:为了对上海人才资源开发与流动的现状进行科学判断,您深入了解了伦敦、纽约、东京等主要全球城市在聚才引智方面的举措,还专门研究了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吸引国际人才的做法。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上海借鉴?

姚凯:我们研究各国做法后发现有两个核心问题非常关键。一个是要处理好人才开发与人才流动之间的关系,然后针对城市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系统方案。一个是要为人才资源开发建构起一个稳定的、信号鲜明的人才生态系统,并通过对生态链的有效管理,形成人才良性循环机制。

上观新闻:如何理解您所说的“处理好人才开发与人才流动之间的关系”?

姚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聚才引智从来不意味着单向的人才流动。纵览全球城市人才流动过程,引进来和走出去往往同时发生,国内国外两个人才池的重要性始终并举。

人才资源开发对于全球城市的人才队伍建设来说,不仅具有提升人才资源存量的意义。从全球人才流动的动态视角来看,吸引和保留精英人才很重要,实现人才的输出和全球配置也很重要。

当前,全球人才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很多国家在国家层面和城市层面都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4.0等热门领域的人才遭到各国政府的争抢。不远的未来,伴随着全球人才竞争加剧,高端人才供给将远远难以满足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全球城市要想在未来保持可持续发展,为自身的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必须确立自身在人才资源开发上的主动优势。

今年3月,上海张江科学城内批一流科研机构、创新转化平台和产业提升项目全面复工。 海沙尔 摄

上观新闻:如何在人力资源开发上构建“主动优势”?

姚凯:新加坡在几个关键环节上的做法,颇具启示意义——

重视创新创业群体。新加坡不仅为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各种特殊签证,为国际创业者在新加坡创业提供多方面优势,还着力打造了“新加坡创业行动社群”“联系新加坡”等品牌项目。

“新加坡创业行动社群”是由政府牵头成立的第三方平台,旨在进一步推动新加坡的创新创业发展。其董事会由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专业人士组成,对新加坡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直接指导。

董事会的工作内容包括:为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初创企业提供项目支持,助其发挥最大潜能,实现持续发展;协助初创企业快速融入创业生态系统,获取急需的技术、资金和人才;通过提供智力支持,帮助创业企业与市场衔接,加速成熟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等。

该机构还积极推动与国外政府的合作,以更好地吸引人才。中新联合创新研究院是新加坡创业行动社群在江苏地区的实体运营机构。在新加坡贸工部及“新加坡创业行动社群”的配合下,该研究院努力搭建中新两国科技合作与创新交流平台,扩展国际合作,推动技术成果特别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材料领域技术在江苏的落地和转化。

同时,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和人力部共同成立了“联系新加坡”机构,成为引进国际人才的官方猎头。该机构在印度的钦奈、孟买,英国的伦敦,澳大利亚的悉尼,美国的波士顿、纽约、旧金山以及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全球人才资源丰富的区域设立了9个分支机构。

通过留学生政策吸引人才。吸引外国留学生到新加坡留学,是新加坡政府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高等教育领域,新加坡虽然只有区区几所公立学府,但校不在多,贵在精。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等皆跻身亚洲最优秀大学行列。

在新加坡现有的大学中,外国学生约占所有在校学生的22%。他们在入学前一般都要签署协议,承诺毕业后为新加坡服务5—6年。招收的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后,只要找到用人单位,就可以获得就业准证,留在新加坡。

新加坡还实施留学生奖学金制度。通过奖学金制度,实现对人才的进一步筛选和过滤,使真正尖端的人才脱颖而出。

重视外来人才的归属感。新加坡重视从经济、物质到精神,全方位提升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

在提升居住质量方面,新加坡政府为永久居民、就业准证持有者和半熟练工人提供临时性住所。价格在700新元至1400新元,就可以供一家人居住。

赋税方面,相比于有相似科技、经济发展水平的发达国家,新加坡税负水平较低,变相提高了个人和企业在新加坡定居、持久经营的吸引力。

医疗方面,新加坡建立了由政府补贴、保健储蓄计划、终身健保计划和保健基金计划构成的“S+3M制度”,为公民提供多层次健康保障。

新加坡还制定社会评价指标,对移民收入、社会违法违纪情况进行长期综合性考察,保证移民获得永久居留权之后的长期积极性。

类似于中国的社区居委会制度,新加坡政府也成立了国民融合理事会、社区融合基金、企业家行动社区等基层组织,以促进居民融合和民族团结。通过举办联欢晚会、调研走访、成立服务性的社团组织,加强不同民族、阶层的沟通交流,使外来人才获得地域归属感。

建立本地核心人力储备。新加坡非常重视吸引最优秀的人才进入政府部门。为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政府工作,新加坡政府以严格的考试招聘制度和流程吸收杰出人才,并通过给予优厚的报酬确保他们提供廉洁、高效的服务。

为了增加新加坡人进入研究事业的渠道,新加坡在持续吸引世界级科学家和工程师进入自主研究型大学、研究机构和产业中开展研究的同时,也吸引能够将研究成果进行商业转化的创业型研究人员。通过提供资金扶持和培训计划,政府在研究人员不同的职业阶段为其提供全面扶持;通过发展一系列项目管理,提升研究人员的研究转化能力,推动研究成果落地。

日前,作为首届上海夜生活节的“夜秀”特色活动重头戏,黄浦江畔,无人机起舞,彩灯演绎城市流光。 蒋迪雯 摄

上海聚才引智需做好“目标管理”

  • 最近,上海确定了“五个人人”的努力方向,不仅是对自身城市发展目标的再提升,也是以“未来愿景”广发英雄帖的一种方式。

上观新闻:您曾对比主要全球城市在聚才引智方面的举措,试为上海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做一次全面“体检”,结果如何?

姚凯:总体感受是,近年来,上海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总量已经初具规模,人才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但仍存在一些“短板”。

由于上海人才总量、结构预测与规划,还未能准确反映市场需求,导致现存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人才储备不足,人才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人才资源的配置不能满足现有产业结构的需要。在航空航天、生物科技、创业投资、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文化创意等方面,上海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人才短缺现象。

在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上海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仍然有待提升。特别是围绕《中国制造2025》所需的人工智能、生物医药、3D打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前沿领域,产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研发人才相对缺乏。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在针对沿线国家的语言人才、国际商务人才、法律人才上,缺少专门性产业人才发展规划。

在高技能人才建设、创新创业人才服务方面,从教育到就业,从技能培训到终身学习等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本培养开发举措,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求有较大距离。

其他有待改进的问题还包括:上海需要探索出一条有效引导科研人员向企业一线有序流动的路径;需通过绩效工资制度完善,充分激励科研人才;需在国内创客和企业家人才引进标准方面,及时跟上产业发展的速度;需在常态化海外引才和人才交流、人才政策宣传推广、人才联系活动等方面加大力度、提升频次。

针对以上问题,上海可以考虑制定一份更详细的人才专业需求表,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制定一份更详细的人才学科需求规划;在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作方面,也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这些综合起来就是上海改进聚才引智工作的“目标清单”。

最近,上海确定了“五个人人”的努力方向,不仅是对自身城市发展目标的再提升,也是以“未来愿景”广发英雄帖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拥有人生出彩机会、能够有序参与治理,还是享有品质生活、切实感受温度、拥有归属认同,当这些愿景一一实现时,上海定能成为一座人人向往的梦想之城。

上观新闻:最近,上海市民热情关注着一位人才的落户——享有电商直播领域“流量王”“带货一哥”美誉的李佳琦。

姚凯:我也十分关注大家对这件事的讨论。围绕着李佳琦落户上海的信号意义,有人说是李佳琦需要上海,有人认为是上海需要李佳琦。还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李佳琦落户上海只是第一步,上海能不能留得住“李佳琦们”,才真正彰显上海在聚才引智方面的眼力与胸襟。我觉得这样的讨论很好。

“相信未来 逐梦前行”上海师范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上,意气奋发的毕业生们。 赖鑫琳 摄

上观新闻:在您看来,上海如何在日趋白热化的全球城市人才竞争中,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

姚凯:上海能否拥有更大胸怀、更大梦想,我认为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能否将上海打造成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网络中的枢纽城市,构建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上海模式。

具体来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上海模式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形成适应未来全球人才竞争态势的事业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打造全球性的人才资源增值平台;创新国际化精英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体系,使上海在全球城市人才网络中成为高端创新人才的重要源头;优化人才存量结构,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团队,为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优秀企业家,为高端专业性服务人才、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人文艺术类高端人才,打造人才高地;完善人才评价、激励、管理体制机制,提升上海全球人才资源配置能力。

通过上述努力,上海有望建构起科学的人才生态环境和人才循环动力机制,形成可以辐射全球的人才网络,全方位提高自身作为全球城市的人才影响力。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与蔓延,也倒逼着我们思考疫情之下,上海人才管理可以有哪些新思路。我个人感到,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

一个是随着疫情在全球的蔓延,非接触性的高端人才精准引进,成为重要的人才集聚手段。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迅速兴起,人才工作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对此,可否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海外高端人才数据库与交流合作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双重路径加快高端人才集聚,值得引起重视。

另一个现象是重视本国优秀海外留学生的回归对此,上海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无论是制定全球优秀归国留学生回归计划,还是推动留学生回归由数量向质量的提升转变,都值得深入研究、早做谋划。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