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周一到周五为生活,周六周日为梦想,这个创业园为何有“家”的感觉?
分享至:
 (0)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蕾 2020-07-06 18:38
摘要: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让创业者把自己新奇的想法变成一个个“落地”项目,实现了创业梦。

在这里,初创业者和创业成功者、正在创业的奋斗者一起成长,一出“校门”,就进“家门”。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让创业者把自己新奇的想法变成一个个“落地”项目,实现了创业梦。

创业导师像“家长”

今年硕士毕业的杨敏辉,专业是环境工程,本职工作也是一名工程师。但是,他的副业却是和一名设计师“合伙创业”了一家动漫公司。“现在,我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是为了生活,周六周日则是为了梦想。”

“从小我就喜欢动漫类的东西,现在创业的公司就是做一些和动漫有关的事情,比如动漫展会、COSPLAY等毛绒玩具,服饰、人偶装等等。”当然,动漫仅仅是一个开始,要创业就要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做下去。杨敏辉对未来已有规划——想通过科技与创新的结合进行人脸采集信息后,做一些类似虚拟主播的事情。

而帮助他实现梦想的正是上海理工科技园。“我一直在上海理工大学读书,学校对大学生创业很扶持,政策讲解很详细。”杨敏辉告诉记者,比如在注册公司方面,科创园提供真正的“一条龙”服务。“我只是去了一次,定下一些东西,后续手续就全部由专人替我解决了。”杨敏辉回忆说,正常情况下,工商所、税务所是一定要去的,有的甚至要去跑两次至三次。

创业导师,就如同亲切的家长一般,谆谆教导为创业途中的杨敏辉“拨开云雾”。创业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往往得抱着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但是,创业更多的是一种尝试。趁现在还年轻,有更多试错的机会,年轻的时候不拼,以后就更没有机会了。

令杨敏辉留在上海理工科技园创业的另一原因是,这里不仅有详细周全的创业扶持,还有创业基金、商标制作、税务代理、公司运营等方面的顾问,如果遇到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上海理工大学的老师给予帮助解决,这种“师生情”也是吸引点之一。

在“家”成长

今年硕士毕业的刘伟也是上海理工科技园的受益者之一。本科期间在上理工就读的他,在读书期间根据企业需求做了不少科技创新成果,这些成果都成功申请了专利。一共10个专利,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个,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有4个;其他5个专利是因为当时没注册公司,挂在学校课题组。毕业后,刘伟正创业上海悠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并落户在上理工科创园区众创集客空间一号楼。

由于人口流动性大、密度大,所以现在的城市河道污染度反而大。针对断头河、景观湖泊的水质问题,刘伟正创新发明了一个设备——水质卫士。主要通过高效曝气增氧,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和流动性,并通过自己研制的一款微生物发生器,以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这样一来,原来的黑臭水体变得清澈,刺激性气味也逐渐减少。

“选择落户上海理工科技园,就好像在‘家’成长一样。”刘伟正告诉记者,园区集客空间以开放的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了办公场地,所有工位可以免费拎包入驻办公,空间内设有配套齐全的公共区域和班车、餐饮、会务等服务。同时,集客新车间加工中心里还有激光雕刻机、3D打印机等工具,科技园聘请的技术专家还为创业者们提供DIY、测试和实验等方面操作,帮助创业者们将好的想法制作成产品模型,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自身技术和产品性能。

除了提供场地、硬件方面的应用,上海理工科技园区还千方百计促进公司的快速成长。集客“赢”养站里,不定期举行训练营、培训沙龙等活动,帮助不同阶段、不同需求的创业者克服种种困难,提升创业能力。“依托学校科技园背景,出去谈项目,感觉比较受信任。”刘伟正告诉记者。上海理工科技园的“软实力”背景,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可信度。目前,产品在江浙沪、安徽、广西等地都有应用。

据了解,目前智能制造、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和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在园区的集聚度达80%以上,共有注册企业11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36家、市级小巨人企业5家、区级小巨人企业15家、挂牌上市企业7家。

栏目主编:徐瑞哲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文中图片: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