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迎高考倒计时、放暑假再居家,孩子“玻璃心”怎样调剂?一波家庭教育专家教你
分享至:
 (7)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瑞哲 2020-07-03 16:45
摘要:一些学生心理问题暴露出来,甚至个别极端化的心理危机暴发。那怎么未雨绸缪、亡羊补牢?

今天起,2020高考进入3天倒计时。事实上,除了小学生,沪上各年级中学生也正面临各科期末考试关……7月8日,初中放暑假;7月15日,高中放暑假——这意味着,今年疫情影响下,经历史上最长在线教育、最短线下学期之后,孩子们过了一关关,又开始再次居家。

事实上,不论在校考试还是放假居家,都牵动千家万户神经,既可怜天下父母心,又可怜天下学子心。这一特殊阶段,一些学生心理问题暴露出来,甚至个别极端化的心理危机暴发。那么如何未雨绸缪、亡羊补牢,在日常调剂好孩子脆弱的“玻璃心”?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采访上海家长学校的各路家庭教育专家,让家长和孩子放宽“心”。


【年关难度考试月?学会减压】

升学季,从6月到7日,堪称“考试月”,对一个学年而言,往往被视为“年关难度”。

说到考试,有句俗话“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那么,看看父母能给孩子打几分?上海开放大学副教授董丽敏根据街头拦截式的随机采访,对比真实案例。当爸爸妈妈被问及为孩子打分,他们常常一个个地细数孩子的不足之处,然后迟疑地回答:“70分”“85分”“我觉得90分吧”……而反观孩子,尤其是小孩子,他们喜欢给爸爸妈妈打最高分。

究其原因,董丽敏认为,孩子们接纳了父母的缺点、错误、失败、平庸或者平凡。“作为家长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缺点。”她说,“家长要把自己心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请出去,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让孩子提升自信心。”确需对比的话,她给出“三比”方法: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这次跟上次比。

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孙传远表示,对孩子过多的责怪和批评,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距离感,怀疑父母不喜欢他,导致亲子关系疏离。“只要不给孩子的性格带来很大影响,家长不必太过严格要求,而要用爱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他们的依靠,家是疗伤的港湾。”

“取长补短”本是一个褒义词。而学习的现实中,所谓“取长补短”有时相当于“你花时间最多的那门课往往是你最差的那门课,因此你被要求把所有的兴趣爱好都压抑住……“因为你没有把那个短板补上来,你就没有资格有兴趣爱好,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特点。”《安家》《少年派》《蜗居》《双面胶》等名作的作者六六直言。

六六也对比了一下:在工作中,其实都是扬长避短,没有人“拿我的短处跟你的长处比,都是把自己的长处尽量发挥出来。”也就是说,在学习生涯中,在工作生涯中,两个衡量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作为一名青少年健康管理专家,中医师马琴认为,如果学校这样、社会这样,包括家长也这样,留给孩子的空间非常逼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用那么多非常极端的方法发出无声的呐喊。”

焦虑之下,学会减压。在马琴眼中,焦虑就像自然界的风一样,是在狭窄空间急速流动的内在暴力。六六也说,到山口上,风就特别大特别急,但在平原上不可能起飓风、不可能起巨浪……因此,家长也需要不断地自我成长,这样他的内在空间就会越来越大,在如此一个大的空间里,很多问题就会变小了。


【是谁让孩子孤独?学会知心】

小B是初二女生,小时候乖巧可爱,可是从初一年级开始就变得非常叛逆,不但不服父母管教,还脾气特别大。疫情期,她情绪更不稳定,经常无缘无故发脾气,有时几天都不说一句话,房门也一直反锁着不让父母进,说自己会管好自己的,父母对她的学业很担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心理学科带头人、建平中学正高级心理教师张晓冬,在家长学校第十期在线课堂就举出这样的典型案例。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身心问题比例会越来越高?”女作家六六对自己的设问答道:“现在很多家长把爱都表现在‘形’上。冷了吗、饿了吗、怎么吃营养搭配最好、考了多少分,都是关心这些外在的,只是对他的‘形’好。”她同时也直接向第15堂直播课的近9万家长发问,“你们都说爱孩子,不要忘记了,我们现在的‘爱’是简体字,简化掉了最重要的部分:心。”

在六六看来,对孩子的“形”好并不难检验,真正难检验的就是对“心”好。关于检验的标准,比如“你能报出孩子的3个好朋友吗,最好的好朋友是谁你了解吗?孩子最近在读哪一本书?孩子游戏里扮演的角色叫什么名字?……她表示,如果这3个问题有一个两个答不出来,就说明一点:“至少有一部分孩子是把他的世界对你关闭的。”

因此,有时候孩子心理方面很多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心灵枯竭,“孩子的心灵其实很孤独。”六六认为,过去这种孤独感在学校还有一个缓冲区,因为孩子每天到学校去,有专门研究教育的老师关注着孩子,比方说孩子们统一读一本书,大家还在一起交流,这就是共同话题。同时,孩子有社交圈,在上学的同时有朋友在,他们之间可以轻松交流,甚至在一起打游戏,也可以提高社交关联度。“对他来讲,学校是他相对自由的环境场所;可是疫情来了,孩子的缓冲区没有了,每天跟家长在一起……”因此,家长必须学会知心,“知我者父母也”。

难怪许多家长唉声叹气地说,长期居家的亲子关系反而撑不下去了。身在家中的很多孩子因为孤独,还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来自上海广播电视台的“金话筒”主持人白瑞表示,尽管游戏其实是孩子社会化途径和渠道之一,但她发现所有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基本都是孤僻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好朋友。“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人鼓励他,但他在游戏世界里能实现马斯洛的五需求,所以他不再需要现实生活,游戏全都满足。”


【一言不合就闹翻脸?学会对话】

凡事都有导火索,有时甚至引发心理危机、极端行为。在家校之间,“一言不合就翻脸”的事件屡见不鲜,父母之爱的“小船说翻就翻”。专家们认为,父母在应对孩子和自己心理结节的时候,完全可以学习一些沟通和表达技巧。同样的事实,比如成绩公布后,不同的话语会取得完全不同的效果——例如:“虽然你考了90分,但是你排名中下”与“虽然你排名中下,但是你考了90分”,哪句中听,不言自明。

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张晓冬与家长分享了一些亲子对话“常用语”。“学校有什么防疫措施啊?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啊?老师跟我说你今天特别认真,上课时一直在记笔记。谢谢你帮妈妈把罐子从柜子里拿下来,家里有你这样的孩子真好。如果你下次睡觉之前先把书包整理好就更好了。下次觉得口罩闷,走到窗口或者教室楼外面,摘下口罩透透气……”,等等。

“一个人的焦虑是正常的,不焦虑也是一种焦虑,要读懂孩子对焦虑的反应。”来自同济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副教授姚玉红与崇明区教育学院高级心理教师姜企华归纳出亲子之间的心理锦囊,也为考试期间的家长和孩子加油。

值得注意的是,家有考生的话,应注意科学的注意方式。考前甚至临考时,家长喜欢提请考生“注意”。比如“千万不要紧张”“千万不要粗心”……其实,在心理学上,这些都是“负向聚焦”:千万不要紧张=紧张;千万不要粗心=粗心……正确的方式则是“正向聚焦”,比如说:放松心情,仔细答题就好……

万一孩子在考试的期间仍感到特别紧张,不妨这样想象“过会考完试”的积极情境。譬如:“待会回到家,我要回去撸猫……”“待会回到家,昨晚妈妈买的鲜花还会吐露芳香……”“考完试,妈妈会为我做我最喜欢的烤羊排……”


【新闻链接:十句“气话”不宜说】

爸爸妈妈都是名校毕业的,所以你也不能差。

我们不要求你考第一,考前十总可以了吧?

同样学习,怎么人家隔壁小王那么优秀?

只要你返校复学了,你的状态一定会好的。只要你状态好了,就一定能考进**学校的。

坚持下去,考进**高中就好了!

那个孩子只考进**大学,太可悲了!

那个男孩那么难看,根本配不上你。

学校作业完成了是不够的,妈妈再给你布置一些。

现在学业这么忙,兴趣爱好都放弃吧。

一个人要是有了心理问题,这辈子就完了。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