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南市有个文庙,文庙里有个魁星阁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炽越 2020-06-29 13:41
摘要:改革开放后,政府拨款对文庙与魁星阁进行修复,并向社会开放。修复后的魁星阁高20米,共三层,呈六角型,飞檐、攒尖顶,阁内六根金丝楠木木柱,由底层直通阁顶,称为通天柱。传说中,阁内供奉的奎星神(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后演化为文官之首,又称孔子乃天上奎星。魁星是奎星的俗称,故文庙就有了魁星阁。

始建于元代的上海文庙东南隅,有一座建于160多年前的魁星阁,是老南市一景,据讲当时登临此阁,可俯瞰老城厢全貌。如今,一走进文庙路,远远就能看见它呈六角形的塔影。

我从小住在十六铺小东门,与位于小西门的文庙不远,11路电车只相隔4站路的距离,却从没去过文庙。那时少不更事,只知道去城隍庙玩耍,没想过要去参拜供奉庙内的孔圣人。后来,在我25岁那年,持一本独幕剧本,跨入了文庙,来到了魁星阁下。

1978年,我正在浦东的一家翻砂厂当仓库记账员,那天得悉南市区文化馆要成立创作组,向社会公开招聘,要求须投寄近期本人创作的文学作品。我当时正在写一本独幕话剧剧本,于是立即开了几个“夜车”,把剧本赶出来,用挂号信寄了过去。几个星期后,区文化馆寄来一张表格,让我填好表格盖上公章,立即寄回去。不久我就收到了南市区文化馆的录取通知,要我某月某日去区文化馆报到,并参加创作组的成立大会。

记得成立大会好像是在建于1915年的老西门中华剧场召开的。不知为什么,我投寄的是剧本,却被分在诗歌创作小组。创作组活动都安排在晚上,活动场所就在文庙内。当时文庙一片破败,被封闭了起来,等待重新修葺。我们每次活动都从梦花街文庙后门进出,几个创作小组就在靠近后门的一排行政楼内活动。每次进出文庙,只见满身沧桑的魁星阁默默屹立在夜色中,似在叙说昔日的辉煌和那段非常时期遭受的屈辱。

创作组每周活动一次,开始各组的活动日在同一天。到了那天晚上,文化馆不大的行政区域内,人声鼎沸,简直无法静下心来开会讨论。后来各小组就自行错开活动时间,需要大组活动时馆方再统一通知。

参加诗歌组的成员,几乎都是未婚的小伙子与姑娘,有企业工人、菜场营业员、公交售票员等。大家无家事拖累,又精力充沛,浑身充满激情,每周活动各自都有新写的诗稿带去,组员们就聚在一起热烈讨论。当时社会风气与文风都正,讨论时诗友之间从不相互吹捧,直接就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往往为了一个题意、一个用词、一个韵脚等,争得面红耳赤、各不相让。有时“吵”到门房来锁门了,大家就“转移”到不远处蓬莱市场的饮食摊上,每人一碗小馄饨,继续“交锋”。

当时社会上很流行赛诗会,作为文化馆的诗歌创作组,我们经常代表区里外出赛诗,带回奖项,大家乐此不疲。有一次,我写的一首新民歌在某赛诗会上,被评为一等奖,那时虽然没有奖金与获奖证书,但当我们心仪的作家或诗人在大会上点评你的诗歌,诗友们向你投来赞赏目光时,那种愉悦是无从言说的。

文化馆根据区里的宣传重点,时不时会给创作组下达一些任务,比如国庆宣传、城市环保宣传、对某英雄人物宣传等等。有一次我写了首赞美一位少年英雄人物的歌词,作曲组的一位组员给谱了曲。小年夜那天,他手提着刚买的年货——一只肥硕的冰鸭子,拿着谱好曲的歌,来我单位与我商量,怎样改一下副歌的歌词,让歌曲唱起来更有气势。

馆里还经常会组织文学讲座、戏剧观摩等活动,以帮助我们拓展眼界,强化素养,提高创作水平。记得曾邀请当时还在儿童时代杂志当编辑的王安忆来馆内讲过课,组织我们去青年宫听陈村的文学讲座。那时王安忆在文坛崭露头角,陈村发表的小说《当我22岁的时候》,在文坛小有影响。当年两位老师讲了什么内容已记不清了,只感到听他们讲课,好像没读他们的小说有意思。

文化馆印有题为《魁星阁》的不定期出版的诗歌、故事与小说等集子,开始是手刻蜡纸的,后来馆里办公条件改善后,就改成打印的了。主要刊登各创作组成员的作品,供区县间文化馆交流和创作组成员阅读学习。每当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一期作品集拿在手里时,看着封面上的魁星阁塔影,抬头仰望眼前苍老的魁星阁,大家都有说不出的感慨。

改革开放后,政府拨款对文庙与魁星阁进行修复,并向社会开放。修复后的魁星阁高20米,共三层,呈六角型,飞檐、攒尖顶,阁内六根金丝楠木木柱,由底层直通阁顶,称为通天柱。传说中,阁内供奉的奎星神(原为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后演化为文官之首,又称孔子乃天上奎星。魁星是奎星的俗称,故文庙就有了魁星阁。

那个年代,改革潮涌、百废待兴,各新闻文化单位及各大机关纷纷公开向社会招聘人才,创作组的许多组员经考试,先后被各大新闻媒体及市级机关录用,并成为中坚力量,从魁星阁下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每每看到或听到这些熟悉的名字出现在报刊和广播上(中)时,总想到当年我们年轻时,曾经在南市文庙魁星阁下的创作组,一起度过的那一段岁月。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苏唯
内文图: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