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上海金山:村民发出“七连问”,​集中居住点施工按下“暂停键”……
分享至:
 (30)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勇娣 甘力心 2020-06-19 11:39
摘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工作,我们坚持政府积极引导、全过程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金山区委书记胡卫国告诉记者,目前,金山不少乡村农民集中居住已进入选房阶段,“希望通过推进相对集中居住,进一步美化农村环境、盘活农业资产、提高农民收入、优化服务供给,切实增强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我们都一把岁数了,这次重建房子,后半辈子就指望它养老了,所以,总归想处处都更合心意……”近日,在金山朱泾镇待泾村,村民金阿姨特地找到村委会主任彭雷辉表达谢意。

原来,待泾村正在积极推进集中居住,首批40户农户签约选房后,项目于4月20日动工。但两周前,金阿姨及其他30多户农户又对楼层高度、后门宽度、餐厅采光等提出了“七连问”……收到意见后,村里立即按下施工“暂停键”,协调打通“堵点”、衔接“断点”,直到村民满意,项目才重启。

“金山区正在努力建设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区,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是牵引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推进中,我们坚持政府积极引导、全过程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金山区委书记胡卫国告诉记者,目前,金山不少乡村农民集中居住已进入选房阶段,“希望通过推进相对集中居住,进一步美化农村环境、盘活农业资产、提高农民收入、优化服务供给,切实增强广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

设计:村民深度参与其中

如何为农民设计出他们喜欢的房型,并让集中居住点和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更契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作为金山区第一批启动的农民集中居住点,漕泾镇水库村作出了积极探索。

走进水库村,只见一条条河道蜿蜒流淌、纵横交错,几十座小岛点缀其间,河中有岛,岛中有湖。在位于水库村中心地带的农民集中居住点一期区域,一排排白墙黛瓦的江南水乡式建筑依湖而建,被村民戏称为“湖景房”。这个集中居住点共有42套新房,外观由漕泾镇乡村规划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团队设计,房屋按照江南水乡风貌进行建造,使长堤石桥滩渡和古树菜田农园的景致融为一体,把新江南民居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据悉,漕泾镇在规划水库村农民集中居住点时,充分考虑地段和现有宅基相对集中情况,最终形成沿水库村“主干道”水泾路布局的规划方案。一期房子东临村民中心、西接休闲水庄、南望水库中心河、北依休闲花海,总占地面积约26亩,是未来漕泾郊野公园核心区的黄金地带。为了让房屋与自然相结合,人文与景观相融合,也让村民们的居住环境更舒适,一期房屋在建造中着力打造出园林意象。

“在乡村景观的营造和农村不同户型的选择上,我们做了一个有机的匹配。因此,站在中心河上,你看到的是层次分明、层层推进的景观,可以感受到范山模水的园林意象。”水库村集中居住一期设计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姚栋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尊重村民们的喜好,设计团队在前期做了大量采风工作,“刘阿婆喜欢门前有木栅栏、郑阿伯希望住宅能保留更多漕泾镇传统民居的特色……”考虑到村民们喜欢种菜的习惯,集中居住点的每栋房前还特意开辟了一小块菜地,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有地可种。

如果说水库村的农民集中居住点是“湖景房”,那么,正在建设中的朱泾镇待泾村农民集中居住点则是“园景房”。 据了解,待泾村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程项目,位于“花开海上”生态公园东北侧,项目设计秉持“生态人居”和“保持乡村肌理、凸显乡村价值”的设计理念,在吸收利用传统江南建筑元素的同时,结合现代建筑简洁利落的手法,满足村民丰富现代生活的需求。建成后,集中居住点将会丰富绿化,和“花开海上”生态园相互映衬,让花海装扮村民生活,也让民宅丰富花海内涵。

选房: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递交选房通知书、原宅基地所有人委托书、本人身份证,进行人脸识别身份验证……”4月25日一大早,在金山区漕泾镇水库村,村民陆续来到指定地点,分别对选房、建房的顺序进行抽签。

水库村党总支书记沈海峰告诉记者,去年,水库村有106户村民与村委签署了《集中居住平移协议》,目前水库村集中居住房已建成42套,除了4套为配套用房,其余30多套住房都要按照村民抽签顺序进行选房。为了确保选房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每个环节都由公证处全程摄像并进行现场公证,抽签结果当场公示。

整个过程,秩序井然。抽签环节结束后,村民们再按顺序,根据小户、中户、大户户型依次选房。村民杨仁欢中签后迅速选定了中意的房屋:“这批新房子,是我们村里人看着一点点建好的。建的时候,我也去看过五六次,房型和质量相当好。我以前也是搞建筑的,所以心里有数……”

而在不久前,枫泾镇新义村的村民们也一户一票选出了农民集中居住的心仪施工单位。新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尤利明告诉记者,项目启动之初,枫泾镇就邀请了4家专业设计单位参与方案比选,由镇相关部门及村委会进行第一轮筛选,确定2家设计单位,之后将2家设计单位的方案效果图向村民代表进行展示,最终,通过村民投票的方式确定设计方案,选定设计单位。

施工:村民随时随地“找茬”

村民们看过了图纸,踩过了点,项目是否就能“无障碍”推进?事实上,在正式施工这个“落锤”阶段,新问题会随村民想法的改变而不断萌生。

两周前,待泾村的金阿姨及其他村民找到村委会,提出了“七连问”——“我们觉得二楼和三楼的楼层低了,能不能再加高点”“大门能不能设计成2米,1.8米不够大气”“餐厅区域没给我们设计窗,不通风啊”“后门再做宽点吧,电瓶车不骑时能推到屋里”“楼梯处的窗户能再开大点么,我们喜欢屋里亮堂些”……原来,考虑到自己的居住习惯,在工程刚动工的半个月里,村民们开始在施工现场与设计图纸之间找起了“茬”。

如何及时有效满足村民需求?待泾村工作人员黄伟打了一个比喻:“设计单位的原图是A计划,村民的意见是B计划,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商量出一个既符合建造标准、又让村民满意的C计划。”

为了快速回应30多户村民的“七连问”,村委会于当天收集好村民们集中提出的需求后,立即联系镇城建办、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商讨。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基于房屋居住的安全性,对具体需要变动的区域进行反复论证。在村民提出意见后的第二天,一场由村委会召集,镇城建办、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与村民五方会面的现场协调会迅速召开。

会上,经过设计、施工单位代表的科学论证,镇城建办、村委会的解释沟通,村民们最终一致同意了最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阁楼降高,给二、三层分别增高5厘米,使总楼高保持不变”;“楼梯处窗户宽度由60厘米增宽至90厘米”;“大门根据不同村民的需求,维持1.8米不变或增宽至2米”;“在餐厅区域墙面的合适位置,增加一扇1.2米乘以1.5米的窗”;“后门加宽至适宜电瓶车进出的宽度”……这样的沟通和改动,让村民心“安”,也使整个项目推进更“稳”。

“好事多‘磨’,只有让村民满意,项目才能进展顺利。”村委会主任彭雷辉告诉记者,待泾村作为金山区实施集中居住计划的试点村,自去年9月启动至今已历时近9个月,始终以推进过程的“全方位公开”、村民在各环节的“全过程参与”、农户关切的“全天候回应”为抓手,边试点边探索、边沟通边推进,抓好项目主攻,打好“民意”辅助,切切实实为群众做好衣食住行中的“住”这件大事。

题图为水库村一角。
照片由金山区委宣传部、朱泾镇、漕泾镇、枫泾镇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