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市委书记提议的座谈会,背后传递什么
分享至:
 (99)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0-06-18 20:30
摘要:在市委全会行将到来的时候,寻找“上海方案”的过程,正待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一场对大飞机产业园的调研,一场同外资巨头的连线,一场市委常委会会议,两场全市性的工作推进会……一周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这些行程中间,特别安排了一场小规模的座谈会。

“这个座谈会是我提议召开的。”6月11日上午的上海市抗疫医务人员代表座谈会现场,李强告诉身穿白大褂的与会医务人员代表。“我们一直想找个机会,向大家表示感谢。”

坐在对面的有上海首位援鄂医学专家钟鸣,有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有上海9批援鄂医疗队领队,有上海本地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亦有来自疾控部门和社区医疗机构的工作者。

在李强看来,包括他们在内的上海1649名援鄂医务人员,和身处上海抗疫一线的7.8万名医生、9.7万名护士、近3000名疾控人员等,都“不愧为新时代最可敬的人,不愧为人民生命的守护神”。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李强开过多次与抗疫相关的专家座谈会,亦主持了近30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周的这场座谈会,则有些特别。

一方面,这是疫情防控历经数月鏖战之后,各方面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代表一次难得的聚首。发言者们从各自经历出发讲述的故事,也勾起与会者对几个月前最艰难时刻的回忆。

当天的讲话中,李强十余次提到“感动”二字,并主动回忆起疫情防控“最吃劲”期间,每周同援鄂前方视频连线,和数次同上海一线救治专家连线互动的场景。

“当时最大的恐惧还是来自未知,无论是身处武汉还是上海,大家可以说都经受了难以预料的生死考验,难以想像的生理心理考验。但大家没有多想就勇敢出征。”他感慨说,医务人员们在这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展现出义无反顾、不畏艰险的非凡勇气,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大爱无疆、赤忱为民的高尚品格,给患者带来光明和希望,给城市带来温暖和安宁”。

另一方面,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持续推进、抗疫仍未鸣金收兵之时,会上引出的亦有深层话题。

座谈会召开几天后,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将于6月23日召开的预告消息对外发布。这次全会将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

“人民城市”,是半年多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站在黄浦江畔对上海的叮嘱。对这座超大城市而言,“人民”二字,是一个须臾不离的定语,亦是考量许多事务的根本遵循。

不久前的全国两会上,“人民至上”是最热词之一。两会后,这也是上海高层话语中的高频词。

上周四的座谈会上,李强对沪上医务人员提出的首要期许,就是“始终保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炽热情怀,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昂扬状态,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相关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乃至要“擦亮‘上海医疗’这张‘金名片’”,亦是对“人民至上”理念的具体实践。

而这场座谈会的初衷,除了表示感激,更是借以探讨并重申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基本共识,“凝聚共建人民城市、共创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

次日两场全市性的大会,同样凸显“人民”主题。在上午的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李强强调,“一枝一叶总关情”,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来解决群众诉求,以认真的态度、准确的回应、积极的帮助,让当事人感到温暖、受到尊重。

在下午的全市旧区改造工作推进会上,李强对沪上官员,特别是承担旧改任务繁重的区、部门负责人表示,要“坚持人民至上,进一步加深对旧改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信访也好,旧改也好,都是城市治理长期的难点,不同程度面临各种压力,亦涉及大量复杂矛盾,甚至有不确定性。这与抗疫虽属不同领域,但在一个“难”字上,都有共通之处。

破解复杂难题,本身就是超大城市治理的常态。对各级官员来说,“迎难而上”,当是普遍应有的工作状态,也是一种具体的“人民情怀”。

在谈及旧改时,李强就表示,旧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痛点难点,“事关群众居住条件改善,事关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检验着各级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即便困难再多,他们也应当“多算大账,多算长远账,迎难而上、担当作为”

而在情怀之外,应对“人民城市”要面对的种种难题,更需要特殊的经验与方法,尤其是带有系统性、创新性的解决路径。

抗疫医务人员代表座谈会上,不少人谈及“上海方案”“上海经验”。张文宏的发言题目就是《上海抗疫经验到底是什么》。其梳理了上海抗疫以来的多个经验,包括集中多学科诊疗资源、推行的“四个集中”“五大天团”“一人一策”等救治经验,以及通过有力科普实现有效沟通的社会面防控经验。“不管将来疫情如何,有了这一系列的经验,我们是有信心的。”

李强在讲话中则回应表示,应当不断对此进行梳理总结,使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及日常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而其中体现的强调基础体系建设、调集多方资源和力量协同、针对具体情况精准制订方案等,既是“抗疫”的方法论,亦是解决诸多其他领域民生难题的共性路径。

关于旧改,上周的推进会明确,需要一些“特殊之举”,来推进这桩持续多年的“老大难”工程。

此前的市委常委会上已经指出,要“创新机制体制,加大政策供给,积极担当作为,形成强大合力,以细致的工作、精准的政策、管用的招数推进旧区改造工作”。“一地块一方案”、多措调集资源、探索全市跨区域平衡等,均是清晰释放的信号。

“必须创新工作模式,形成精准有效的政策组合,量身定制务实管用的政策工具箱,探索全市跨区域平衡的实现路径。”李强说。

具体而言,要“发挥功能性国企在完成重大任务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用新的开发红利来解决民生难题,注重用市场的资源和市场化的办法来推进旧区改造”。这背后,有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撑,亦不乏机制性的突破。

关于信访,李强也要求不断创新信访工作模式,持续深化改革,“更好运用多样化的政策手段和智能化的工作手段,更好发挥基层基础和多元社会力量的作用”,其中就包括强化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普遍性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要从发挥制度优势、增强制度自信的高度理解信访制度,从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高信访效能。”他说。

对上海而言,这样的高度和逻辑,无疑贯穿于城市方方面面的治理过程。

而在市委全会行将到来的时候,寻找“上海方案”的过程,正待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题图来源:陈正宝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中图均陈正宝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