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上海生态更上一层楼:年投入逾千亿元,家门口就有“绿水青山”
分享至:
 (26)
 (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20-06-15 08:57
摘要:市民“家门口”的生态获得感,源自上海在“绿水青山”上的不遗余力。2017年以来,上海全社会在环保方面年均投入超过1000亿元。

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江湾城路进入了一年之中最漂亮的时刻,今年更是惊艳——作为上海首条“落花不扫”道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隔离带内的晚樱花瓣暂时保留,暂缓了春色离去的步伐,更温暖了每一位过客的心头。

如今,寻找这般靓丽的城市风景,不一定要耗费时间精力跑很远,许多市民在家附近转转,就会有惊喜。

市民“家门口”的生态获得感,源自上海在“绿水青山”上的不遗余力。2017年以来,上海全社会在环保方面年均投入超过1000亿元。2019年,上海环保投入资金约1079.25亿元,相当于同年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8%。

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城市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必备条件。上海深知这一点,持之以恒地播种绿色,期待收获美好未来。

天更蓝

抬头仰望,蓝天白云出现的机会更多了,这是许多市民如今习以为常的幸福。

仅把时钟倒拨三年半,上海的进步已有目共睹:2016年,上海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6天,2019年为309天,3年足足多出一个月的“好天”。

近几年,上海PM2.5年均浓度在不断刷新下限,上海去年PM2.5的年均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2.8%,再创历史新低。

2020年5月23日,上海天蓝云白水清,空气清新    张海峰 摄

图表来源:《2019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空气质量的“加法”,离不开能源和产业等方面的“减法”。

摆脱能源领域的“恋煤情结”,是上海“十三五”生态环境治理的一条主线。

上海2014年PM2.5来源综合解析结果显示,燃煤对PM2.5的贡献率达13.5%。去年,上海通过严控钢铁、石化工业用煤,将重点用煤企业煤炭消费总量削减了3.3个百分点。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2019年,上海外来电量同比增加3.1%,天然气发电量同比增加16.1%。

在产业上,上海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去年完成1081个项目的结构调整、整治了204家“散乱污”企业,启动了新一轮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深化治理,252家企业完成了治理。

环境监察执法人员查看企业排污台账    图片来源:金山区环境监察支队

上海坚定的绿色发展理念,让一批企业痛下决心,全力弥补环保处理设施等方面的短板。

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投入近1亿元的一套治理系统2018年刚投入运行,其客车涂装、打磨和电焊环节产生的有机废气和烟尘全部收集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可就算环保处理设施再先进,也只能抑制排入大气的污染物浓度,该企业忍痛取消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大的喷胶工艺,及时调整为更绿色的生产工艺,在源头上减少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与2016年相比,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总排放量减少了134吨/年。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代价很大,但这是守法经营企业的义务。”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生产总监胡挺表示,良好的环境不仅让市民安居乐业,也为企业赢得了更大的未来发展空间。由于环保处理水平提高,申龙客车的“环保信誉”越来越好,订单也越来越多。

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密闭的喷漆车间,车间内的挥发性有机物通过专门的管道抽走    陈玺撼 摄

地更绿

“一双鞋”“一页报”“一张床”,这是过去对上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形象比喻。

如今,这个比喻用语中又多了“一间房”——截至2019年底,上海人均拥有公园绿地8.3平方米,比2016年底多出0.48平方米。今年,这一数字将再增加0.2平方米。

世博文化公园规划效果图 

上海公园绿地的生长,家住龙川北路的徐小弟夫妇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几乎每周都到上海植物园“打卡”的夫妇俩最近又收获了一个喜讯:上海植物园北区改扩建工程被列为2020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预备项目。

该项目定位为“上海大花园”,吸收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新成果以及国际上优秀的成功案例,仅计划引进的植物就有3000多种。

“上海大花园”效果图

除了有世博文化公园、郊野公园这样的大手笔,上海公园绿地也有更贴近老百姓的“小”“多”“匀”。

家住九里亭小区的老李最近高兴地发现,小区西南角的一片荒地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一处迷人的街心花园,多彩的地被花卉互相映衬,给夏初的花卉“断档期”带来一抹鲜艳的活力。

截至去年底,全上海像九里亭路九杜路口这样的“口袋公园”,已建成151座,数量比2018年底增加了66%。

这些口袋公园和社区公园、地区公园组成了“接地气”的三级体系,占据了城区里的“夹缝”,让市民有“出门500米就有公园”的绿色获得感。今年,还将有30座全新的“口袋公园”和市民见面。

黄浦滨江台地花园

如果说公园绿地是上海生态蓝图中错落有致的肌理,那么生态廊道就是骨架。

根据规划,上海“十三五”期间将造林30万亩,使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其中,市级重点生态廊道的造林总量将占上海“十三五”造林总量近四成。

到2035年,上海将建成嘉宝、嘉青、青松、黄浦江、大治河、金奉、金汇港、浦奉、崇明等9条生态走廊,主要用来构建市域生态骨架,形成风道与动物迁徙通道,让上海空气更新鲜、生机更勃发。

上海市林地专项规划(2015年-2040年)示意图中,包含着大部分市级重点生态廊道,这些生态廊道分别围绕上海绕城高速和崇明岛,形成两个绿色“花环”

老港处理厂周边生态廊道南片区内的镜湖

水更清

从高空俯瞰桃浦镇新杨工业园区的外环林带,不难发现一只振翅高飞的“白鹭”——南北厅河。它的身体是一个2.48万平方米的湖,而头、翅膀和脚则是总长1.2公里的河道。

只有住在周边的居民才知道,这条名列上海“最美河道”的河3年前是什么样子。

2017年,在推进桃浦地区“五违四必”和生态环境整治工作中,普陀区、桃浦镇多部门联合执法,铲除了河岸边的鱼塘,斩断了长年污染的“病根”。

如今,南北厅河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景点,初春看二月兰的紫、迎春花的黄,还有紫叶李的粉与白;四月赏桃红柳绿;到了盛夏和深秋,还有色彩斑斓的睡莲和披上锈色“外衣”的水杉陪伴。

南北厅河的蜕变,是上海河道治理的一道缩影。

两年前,上海还有1.88万条段劣Ⅴ类河道,占到上海河湖总数的38.7%,到了今年年初,只剩3000多条段,全市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至7.8%。今年,上海将力争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

数据来源:上海市水务局

只用3年修复1.88万条段河道,仅从数量判断,这是一项不容易达成的使命。所以,上海开拓治水思路,广泛试点群防共治,充分借助外脑外力,让民间河长和志愿者成为河道消除污染的中坚力量。

晨雾中,68岁的村民河长张汉培绕着河岸散步。他身旁这条虹桥26号河底的垃圾和淤泥,是他和村里其他老伙计2018年冬天一起下河,一担担挑出来的。

“民间河长”们不嫌脏不嫌累,干得热火朝天    陈玺撼 摄

为何自己下河?“有感情!”老张说,本来这条村沟是村民重要的取水来源,但上世纪90年代通了自来水后,河道功能迅速退化,河里沦为排污池,河边沦为堆物场,加之水动力不足,没有自净功能,逐渐变得长年黑臭。

其实,张汉培除了村民河长外,还有一个身份:崇明建设镇虹桥村雷雷民宿的负责人,这幢淡绿色外墙的民宿就盖在虹桥26号河西面,离河岸不过十步路。

“河道干净了,就会有更多回头客。”老张感慨地说,他要给后代留下一个好环境,让村里的晚生后辈都能喜爱、思念这里,而非避之不及。


治理后的金山区大潮江和“民间河长”张静忠的巡河日记    陈玺撼 摄

栏目主编:张奕 题图来源:陈玺撼 摄
文中未署名图片均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