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宁可天天拎马桶,也不要政府免费安装抽水马桶,“72家房客”在纠结什么?
分享至:
 (85)
 (2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孟群舒 2020-06-09 06:45
摘要:记者深度调查消灭“拎马桶”的推进情况,却意外发现不少居民“不愿意装抽水马桶”。

对上海里弄房屋里的“七十二家房客”来说,告别“拎马桶”是他们最大的渴望。从全市看,大部分“拎马桶”房屋位于旧改地块,还有一部分未纳入旧改范围。截至2018年底,非旧改地块“拎马桶”居民尚有2.6万户。

如今的上海,“拎马桶”所涉范围已甚小,但却真切影响着这部分居民的生活品质。上海市委、市政府始终牵挂,明确由政府出资,对未纳入旧改范围的“拎马桶”住宅实施无卫生设施改造。战役打响,去年,全市启动改造逾1.1万户,超过9000户的年度目标,其中静安区消灭了全区最后2029个手拎马桶。今年,上海吹响了冲锋号,各区非旧改地块剩余的“拎马桶”住房将全部启动改造,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加装“1平方米马桶”

在基层干部眼中,加装抽水马桶的难度比旧改更大。而且,历经多年持续推进,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难度更甚。记者日前走访静安、黄浦、虹口等区10多个街道20余个居民区,深度调查消灭“拎马桶”的推进情况,却意外发现不少居民“不愿意装抽水马桶”

告别“拎马桶”明明是好事,居民为何还纠结?

装了马桶,就不旧改?

听说政府要装抽水马桶,即使不用出钱,居民们仍顾虑重重。

武定路537弄

上海缺乏独用卫生设施的居民,大多住在里弄房屋里,最盼的是旧改征收。听说政府要装抽水马桶,即使不用出钱,居民们仍顾虑重重:装了马桶,是不是就不动迁了?

走进静安区武定路537弄,穿过沿街的多层住宅楼,里面有三排旧式里弄。周边居民20年前就进行过“原拆原还”改造,而里弄房屋里的123户居民,盼着成套改造,多年后只盼来一个抽水马桶。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居民把装马桶当成“出气筒”,居委干部走到弄堂口,就被责骂声包围。

面对居民的不满,街道干部和众乐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雯妹骂不还口,走进反对声最响的居民家,一坐就是半天,倾听居民的诉求,反复解释说明。

对居民最关心的“还旧不旧改”问题,江宁路街道邀请区房管局等单位负责人,与15名居民代表面对面,作出解答:旧改或者成套改造,需要多方面条件成熟才能推进,可能一等就是好多年。现在老房里的老人很多,政府希望先装抽水马桶,为大家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

武定路537弄

同时,江宁路街道成立了“老书记工作室”,将徐捷、吕少卿等多位熟悉情况、富有经验的退休老书记请来,一同做居民的思想工作。老书记们寻找线索、商量对策,用居民“听得进”的话做工作,鼓励居民别错过“政策红包”。居民态度有所缓和,但一段时间过去,仍没有一家提出要装马桶。为了打开突破口,老书记和居委干部摸排出一户正在装修的居民,反复上门,动足脑筋劝说:“如果你第一个装,我们就打造一个样板间……”老书记的真诚、耐心和坚持,让小区成功装进第一个马桶。

看到邻居不出一分钱就用上了抽水马桶,居民们的态度开始松动,施工队进入了第二户、第三户……挑头反对的居民责备邻居“意志不坚定”,却阻挡不了别人装马桶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居民装了马桶。

面对仍旧反对的几户“钉子户”,老书记也没有放弃努力。李阿姨是叫得最响的“喇叭筒”,老书记看到她家有一间小浴室,完全有条件实施改造。施工队精心设计了方案,让她颇为心动,但她放不下面子。几经劝说,又看了邻居们的“样板房”,李阿姨觉得装马桶是大势所趋,下定决心,从“钉子户”变成支持者,逢人就说“有装不装是戆大(傻瓜)”。

一个月后,小区又装好20多个马桶。居民区副书记陈翊斐道出原因:街道推出“联合接待”模式,把有顾虑的居民请来,由街道、居委会、物业公司、房管局工作人员共同接待,现场解疑释惑,一家一家讨论安装方案。到去年12月初,仅剩下个位数的手拎马桶。

中兴路1377弄一户居民加装马桶    陈良 摄

静安区芷江西路街道为中兴路1377弄居民装抽水马桶时,一开始居民误解很深,担心影响旧改,十分反对,甚至阻挠施工。房屋产权方静安北方企业集团及施工方上海利宸装饰有限公司、小区物业公司都参与进来,和街道、居委一起做工作。

怎么打破僵局?利宸公司工作人员陈良觉得,要从居民最关心的事情切入。去年大年初四,她来到居委会“碰碰运气”,意外获悉下雨天居民家中易积水的情况。她马上买了水果去居民家拜年,解释装马桶的初衷,告知通过重排管道可消除积水问题,赢得了居民好感。数月之后,她又“挖”出一条线索,弄堂里不少水龙头供水量小,傍晚甚至会没水,居民做饭都困难。她提出可以在装马桶的同时,帮助居民更换水管。

找准这个切入口,居民不再反对,沉寂数月的僵局终于打破。

楼上装马桶,楼下会遭殃?

楼上居民固然是“刚需”,楼下居民的反对声也不能忽视。打破僵局,还得靠基层干部穿针引线,坚持不懈。

不愿装抽水马桶的居民,还有另一个顾虑:老房先天不足,而且“年事已高”,漏水是常有的事。楼上居民如果装了抽水马桶,楼下会不会遭殃?所以,相当比例小区出现了楼上居民想装马桶、楼下居民坚决反对的现象。

康定东路13弄   孟雨涵 摄

静安区康定东路13弄是旧式里弄,有80多年房龄,2楼3楼的10户居民都迫切希望装马桶。家住三楼的李奎荣年过古稀,老伴卧床,倒痰盂是每天必做的事。有几次不慎摔倒,痰盂翻倒,苦不堪言。同住三楼的八旬老人沈玉珍,拎着马桶走几步要歇一下,来到倒粪口,感觉铁盖子越来越沉。听说有机会装马桶,她找到居委干部:“政府这么好的工程,对我来说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了,请帮我想想办法。”

可是,这栋楼底楼居民强烈反对装马桶,毕竟,在密集居住的里弄房屋里,隔音效果差,抽水马桶声、水流过水管的声音都很清晰。如果楼上的排污管都从底楼通过,底楼觉得吃不消。加之木质楼板单薄,马桶一旦渗水,楼下怎么办?

正是这些原因,居民们十多年来错过了一次又一次装马桶的机会。

康定东路13弄   孟雨涵 摄

恒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隽认识小区90%的居民,深知居民们想装马桶的迫切心情,也知道邻里矛盾不小。这一次,她决心“要么不做,要做就把实事项目做到居民心坎上”。

底楼反对声最大的是一对姐妹。妹妹是房东,人在香港,房子委托姐姐管理,出租给另一户居民。徐隽辗转联系到妹妹,通过微信反复做工作,请她将心比心,帮一帮楼上邻居。一次次真情劝说,妹妹终于松口:只要姐姐同意就行。徐隽再和姐姐谈,姐姐说:“如果楼上装马桶后出现漏水,妹妹肯定怪我,这个字我不能签。”一次说不通,徐隽就两次、三次上门,前前后后登门不下20次,请她体谅一下30多年老邻居的实际情况。姐姐终于不反对了,提出只要租客同意就装。徐隽没有丝毫犹豫,继续做租客工作。租客询问施工队发现,楼上装马桶的位置,正好位于自己床铺上方。换做谁,恐怕都难点头。

楼上楼下都有理,眼看又要走进死胡同。居委干部拉上居民、施工单位谈了一次又一次,找到了突破口:楼上居民同意:底楼在哪里装马桶,自己就在同一部位装马桶,哪怕调整房间布局也愿意;底楼居民则不再反对楼上居民装马桶。

几十年拎马桶、倒痰盂的日子,终于成为历史。

用上抽水马桶的沈玉珍老人   孟雨涵 摄

在记者走访中,类似的案例还不少。楼上居民固然是“刚需”,楼下居民的反对声也不能忽视。打破僵局,还得靠基层干部穿针引线,坚持不懈:只有充分了解各方诉求,找到合理方案,才能赢得双方认可。

消除顾虑,怎样最有效?

反对装抽水马桶的居民不是不需要马桶,而是有各种担心和顾虑。

从记者的调查走访看,反对装抽水马桶的居民不是不需要马桶,而是有各种担心和顾虑。担心容易变成反对,还可能演化为邻里矛盾。

从不同街道和小区的实践看,有一条经验很重要:用好技术手段。

对于最常见的马桶漏水和噪音问题,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处理。比如,芷江西路街道为部分楼板老化的居民安装整体式卫生设施,四面和底部连为一体,没有漏水之虞。江宁路街道让施工队为楼上居民铺一层塑料地板,再给马桶底部加个托盘,把漏水风险降到最低。如果居民担心噪音大,施工队就选用声音较轻的马桶,有些还在马桶下面做小半级水泥底座,用于隔音。

居民看到我们重视他们的诉求,尽力优化方案,就会慢慢放下顾虑。”江宁路街道社区管理办工作人员周鹏飞说。

孟雨涵 摄

还有一条经验有助于加快安装进度:树立样板,分类解决,不激化矛盾。

江宁路街道是静安区手拎马桶存量最大的街道之一。在排摸情况时,街道和居委会分析出安装马桶的3项条件:居民有意愿、排管无障碍、邻里无矛盾。

第一步,3项条件都满足的大约占“拎马桶”居民总数的20%,可以先装。

第二步,对后2项满足但暂无安装意愿的居民,则通过样板示范,让这些居民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当他们看到马桶的实际效果和使用情况,就会逐渐改变态度。这样又解决了10%。

第三步,对排管有困难但另外2项条件具备的居民,通过技术攻关解决,占比约20%。还有一些居民对排管有顾虑,邻里产生了矛盾,同样通过“样板房”推动他们认可接受,这样又解决了20%。

最后,对3项条件都不具备、约占总数30%的家庭,既要做解释工作,更要拿出有针对性的方案,逐步推动解决。

“做好事,不能强迫别人接受,更不能引发新矛盾。”江宁路街道负责人说,民生工程就是要深入民心,打开居民的心结,得到他们的真心认可。基于这一理念,该街道稳步消灭了590个手拎马桶。

用心、用情、用力,基层干部将居民思想工作做到家,全市消灭“拎马桶”取得了超预期进展。


【记者手记】一个马桶改变了什么

每一个“1平方米马桶”的背后,都是一个“难”字。为了让居民用上抽水马桶,街道、居委干部在本已十分忙碌的日常工作中,不计时间和心血,一次次沟通、斡旋、商量,想尽了一切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年轻干部得到了锻炼,与居民关系从陌生到熟悉,对各家情况如数家珍,真正走进了居民心里。这成为基层干部另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记者听闻,新赵家宅居民装马桶后,居民缴纳物业费的比例翻了一倍。宝山路街道干部李军民说,以前老小区居民怨气多、诉求多。通过加装马桶,居民更信任政府了,遇到问题有商有量,居民间的矛盾也缓解了。“百姓送的锦旗太多了,我们让百姓不要送了。”

加装马桶,让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进一步改善了居民和社区、居民和基层干部的关系,密切了党委政府和居民的血肉联系。从这个意义说,加装马桶不只是一个安装工程,更是加强基层建设的连心工程。

小区里增添的不仅是一个个新马桶,更有一张张笑脸,老弄堂的氛围为之一新。一个马桶的作用,谁能小看呢?

【延伸阅读】

上海消灭“拎马桶”系列调查②:一家四口住在上海6.5平方米老房,还要腾出“1平方米”装马桶,可能吗?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邵竞 设计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