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而立之歌⑩|马伊里:如何让社区成为居民温暖的港湾
分享至:
 (1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上海市社联 2020-05-26 14:45
摘要: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浦东区委宣传部联合制作“而立之歌”12集系列短视频,带领我们一起探寻浦东开发开放30年“创新之钥”。

【编者按】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浦东的历史自此掀开了新的一页。为什么是浦东?浦东30年来的成功实践带来了哪些启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浦东区委宣传部联合制作“而立之歌”12集系列短视频,带领我们一起探寻浦东开发开放30年“创新之钥”


第十集:如何让社区成为居民温暖的港湾

采访嘉宾:马伊里(时任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

社区建设为何被提上议事日程

主持人: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初期,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原有的社会格局受到巨大冲击,其中就包括“单位制”。当时,有社会学专家建议,浦东要率先加大与高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社区建设的力度,帮助人们完成“单位人”向“社会人”的平稳过渡。

当时至少有四类人,他们的社会关系趋于脆弱,甚至断裂的状态:下岗的,单位关系脆弱了;动迁的,邻居关系脆弱了;征地的,集体关系脆弱了;打工的,亲属关系脆弱了。为建立起新的社会关系以适应社会格局的变化,“社区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马伊里:社区建设是浦东开发开放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区”——Community,这个词,它不应该简单地被理解为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或者只是一个管理层级的概念。有研究表明,社区还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熟人关系。这是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比如社会支持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等等。这些功能能让人感到有依靠,有归属。

罗山市民会馆是怎么来的

主持人:罗山市民会馆是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在体制上进行的一个大胆尝试。1996年,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将新建小区罗山街道的公建配套设施,改建成为综合性的社区中心——一个当地居民进行社会交往、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享受公共福利的开放式社区公共场所。选址改建完成后,又通过居民讨论,最终确定了“罗山市民会馆”这个名字。

马伊里:建立“罗山市民会馆”时,我们主要坚持了两个原则:一是在给予公共服务、运行公共设施的时候,推动公共意识的形成;二是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让居民主体性能够很好地体现。

从管理方便为主变成以老百姓办事方便为主

主持人:后来,“罗山市民会馆”被《中国慈善发展报告》等国家级重要文献收录其中,至今仍对中国基层社区建设产生着持续的影响力。

在浦东社会建设史上,还有很多个“最早”。比如,浦东在全国最早引入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现在广为人知的“一门式”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最早也起步于浦东,然后推广到了全市、全国。

上世纪80年代末,居民对政府各部门的窗口服务诟病颇多:一次办结率非常低,大约有90%的事项办理时需要往返4次以上,公众满意度普遍不超过60%。为此,浦东新区政府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变这种不良状况。

马伊里:记得2006年,当时我们成立了四个小组,第一个是“流程组”,第二个是“质量组”,第三个组是“IT组”, 第四个组叫“革命组”。为什么叫“革命组”呢?因为我们就是要把过去我们习惯了的,以管理方便为主的流程,改变成以老百姓办事方便为主的办事流程,那是要“革自己命”的。所以,一般我们要求街道主要领导担任“革命组”成员。

主持人:在不断试验纠错中,浦东的服务型政府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次办结率大大提高,基本实现了“便捷、透明、亲和”的设计预期。2006年,在上海市审计局组织的政府窗口服务调查中,公众满意度达到了97%。

注重社区发展,浦东开发开放不仅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更重要的是,它探索实践了经济与社会持续互动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这一模式也使浦东开发开放超越了一般经济开发区,体现了独有的价值和意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海市社联提供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