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吸引UP主来探店,动漫粉丝在此相遇…一条网红路带给上海怎样的启示
分享至:
 (2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20-05-22 15:01
摘要:从线上到线下,从一部片到一个手办、一口美食,跨界就是要素重组的过程,新兴消费就是在这种重组中产生。

最近,位于杨浦区五角场商圈的大学路正在忙碌,为一场“夜宴”做准备。首届上海夜生活节将于6月亮相,五角场-大学路地区作为杨浦唯一一个入选首批上海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的商业地标,将在“六六夜生活节”期间发布首个大学路夜游路线,并以直播的形式带市民夜游大学路。

作为上海“五五购物节”的重要平台,美团点评日前发布一项上海五五新兴消费力大数据。美团旗下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美团研究院”综合了五一期间平台用户对上海主要商业地标的搜索频次、用餐、团购、打车、点评等玩乐消费大数据,分析出“上海Top5新兴玩乐消费地标”,拥有大学路的五角场商圈超越了徐家汇、人民广场、打浦桥和新天地等老牌商圈,排在了第一。

从“五五”到“六六”,大学路作为杨浦新崛起的文化商业地标,正逐步走进年轻人的视线。若论销售额,大学路并不是上海滩最高的,但这个年轻的特色商业街区恰恰能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推动了新业态的诞生,新兴消费和流量经济在这里显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可以说,这条路已经是上海新兴消费大潮中,澎湃跳跃的一颗“年轻心脏”。

纪录片《人生一串》官方体验店门外,食客在夜色中排着长队,只为尝一口网红美味。 本文图片均 黄尖尖 摄



大学路的“二次”崛起


一辆车就是一家店,所售之物从手工艺品到各色首饰、旧物。五一期间,大学路在街心广场开出了上海首个常态化的后备箱市集。市集露天开放,摊主有的是大学路沿线商户,有的从浦东、静安等地赶来,还有不少是学生和白领,抱着纯玩的心态加入摆摊的行列。

一位小酒馆老板拿出了自己的吉他,在摊位前给游人唱歌。“听歌的人不少,但酒没卖出多少。”老板憨笑着说。商家不为赚钱,顾客也不为买东西。人们穿行在市集里,时而停驻观望,时而与摊主交谈,街头艺人露天表演,亲子家庭在草地上搭帐篷观赏,享受着久违的阳光。

后备箱市集,商家不为赚钱,顾客也不纯粹为买东西。

不强调销售而更注重交流体验,以年轻人喜爱的新兴消费为主力,大学路在充斥着“打折”和“买买买”的购物节中迅速崛起,成为一股亮眼的清流。五一期间,大学路的单日客流量同比增长了81%,从1日到3日后备箱市集开放期间,客流更是平日的三倍。“这还是在大学没有全部开学,学生客流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这让杨浦区商务委副主任俞丹秋没想到。

大学路的消费群体突破了地域,从过去以本地大学生和创业者为主,延伸到全上海乃至全国。许多人慕名而来,把大学路作为一个聚集点。后备箱集市、全国最大的animate门店、《人生一串》线下体验店等新业态,吸引了哔哩哔哩Up主、小红书博主前来探店,直播浏览量破30万。大学路上有12家商户销售达复工后新高,5家新店创下超出疫情前的销量。

过去人们到五角场,更常去“五只角”上的商场。万达广场、合生汇、百联又一城、悠迈生活广场、苏宁易购五大商场虽各自定位有差异,但样式上还是以传统商场为主,自从大学路被纳入五角场商圈以后,商圈增添了清新的面貌。伴随着大学路下壹站、太平洋森活广场等地下商城的打通,消费者从五角场巨蛋出来无需再像过去一样穿行于淞沪路等地面马路,只要沿着地下商场逛10分钟就能走到大学路上。如今,年轻消费者在合生汇买好东西后习惯到大学路喝杯咖啡,慕大学路之名而来的外地游客也会就近到五大商城消费,形成互补效应。

五角场商圈以往日均客流量为30万人次,今年五一期间每日客流达40万。“这每天增加的10万客流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大学路吸引过来的年轻人。”俞丹秋指出,在五角场商圈的消费者中,30岁以下消费人群超过51%,这些年轻人大部分都有意愿到大学路消费。“大学路与‘五只角’在这次购物节中真正实现了双向流动和共赢。

购物节期间,在大学路网红店门口排队等位的年轻人。

今天让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大学路,本是一条“无中生有”的道路。2000年前后入学复旦的学生至今还记得北区宿舍门前的那条大铁路,那是以前的江湾机场线,它横穿过复旦大学后,经国定路政民路路口自西向东延伸到淞沪路。曾在复旦上课的学生回忆:“当时大学生夜间觅食,集中在国定路和政民路的夜市摊和各类小饭馆。而铁路往东方向是一片旧厂房,没有街道也没有商业,平时少人会去那里。”这片“荒芜之地”,就是大学路的原先所在。

2004年,大学路以淞沪路为起点开始动工,在原有地块中开辟出一条新路,到2009年创智坊二期建成,大学路延伸至国定路,初见雏形。“大学路作为创智天地片区一条主要街道,最初定位是给创业者提供商业休闲配套的公共活动街区。”大学路运营方、瑞安创智天地项目市场部经理李源媛告诉记者,大学路最初参照美国斯坦福大学旁的大学路以及巴黎左岸的风格而建,一楼是商业体,二楼以上是创意工作室,后面是创智坊住宅区。楼上办公,楼下喝咖啡,工作、生活、休闲都不用走出这个街区。

2012年,大学路开始作为市级景观道路进行改造,沿街商户开出外摆以后,街区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也带旺了这里的业态。2015年,大学路被评为市级特色商业街,大批原创品牌、文创店、设计师工作室进入街区。一开始只是作为“配角”的大学路慢慢走上了“主角”的位置,事实上大学路也走出了与其“原型”斯坦福大学路或巴黎左岸不一样的风格,成为上海独一无二的网红街。

街转角的日料店重开了,创业者们在灯光和花箱中落座,谈项目,谈理想。

有串,有酒,有三两好友,这就是生活的滋味。



让流量变成经济


夜幕降临,位于大学路288号的上海首家、国内最大的animate门店亮起蓝白色的灯光。匆匆的人流中,几个年轻人在店门口落地玻璃的《公主连结Re:Dive》巨幅海报前驻足观望。“这不仅仅是一家手办店。”店长Ryan说。店里集合了100多个动漫IP,3000多款周边,让不同动漫的爱好者在这里相遇、交流。自4月25日开业以来,门店每日客流达2000人次。

年轻人在手办店里找到心仪的动漫人物。 赖鑫琳 摄

一个小小的手办能创造多少经济效益?B站一直有自己的线上虚拟购物平台,每年有上百万人在平台上购买手办模玩类商品,这些手办价格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有的限量版更脱离了玩具范畴,具有收藏品价值。在日本“动漫圣地”千叶市,手办行业从1960年代开始流行,做二次元衍生品的公司有上百家,日本每年手办行业总营业额接近60亿人民币。手办也成为了千叶独特的文化IP,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和文创产业,许多动漫作品的场景在千叶取景,每年成千上万的爱好者从世界各地赶到千叶“朝圣”。

从创意到创业再到商业体验,从线上流量到线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共生链条。今天的大学路也在尝试走这条路,而这或许是更高端的发展模式。

同样是哔哩哔哩官方授权的上海首店,纪录片《人生一串》烧烤店门前,每天都排着长长的队伍,食客平均要等2个小时才能吃上这一口网红美味。烧烤店模拟上海老弄堂的街景,在店内布置着晾衣绳、旧灯柱、烤串炉,店家还搬来了三台老式游戏街机,供食客边吃边玩,回味童年时光。电视机上播放着《人生一串》的纪录片,片中出现的食物都可以在店里吃到,线上与线下在这里交汇。

霓虹之下,烧烤店的员工们正在忙碌着为食客烹制美味。

墙上是烤串摊主的壁画,现实中的一家三口正在用餐。

美食当前,小女孩迫不及待地把烤串放进嘴里。

从烧烤店出来,走过200米就来到街角的“茶是一枝花”泡茶店。随着疫情逐渐消散,小店也恢复了往日的人气,人们三三两两地在露天外摆中落座,享受着久违的夜生活。夜色中,店长端上店里最火的“滚蛋吧!病毒君”特饮,牛奶冰淇淋里混入了浓缩咖啡,表面漂浮着几颗象征“病毒”的麦丽素。此情此景,喝到嘴里那一刻的甜,竟品出了一种用微笑直面苦难的乐观。

“茶是一枝花”泡茶店店主正在为客人制作特饮,疫情期间这家店推出新品“滚蛋吧!病毒君”大受年轻人欢迎。

大学路沿线共分布着120多家店,这些商家各有特色,绝无同款,但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关键因素——独特的文化符号。为了保证品牌调性的独特,大学路经营多年来更换了很多商家,如今保留下来的都是符合大学路气质的品牌

“大学路在引入商家的时候是否遵循一个标准?”“很难说有一个成文的标准,但我们有自己的原则。”瑞安创智天地运营经理孙琦说。这个不成文的标准,从几年前星巴克进入大学路的波折中便可见一斑。

星巴克最初提出想进入大学路的时候,并没有引起招商部门的兴趣,他们觉得星巴克的品牌太大众化。而另外一家由设计师创立的“ALPHA COFFEE”,却因小众的品牌调性、专业的咖啡品质和极简纯白的店面风格,吸引了瑞安的注意。“大学路是创业者的土壤,我们更倾向于支持原创的新品牌。”这样的氛围下,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又回到大学路开店创业,一些创智天地园区的高科技公司把新研发的产品放在大学路的商业项目里实践,比如最近商米科技研发出的一款智能无接触收银机,就在大学路一家花艺馆最先落地。

大学路引进每一家店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内部审核,充分听取品牌背后的故事,同时验证其商业可行性。“大家都知道《人生一串》在B站的流量和人气很高,而市场上又没有实体店,非常符合大学路的定位。但经营这家店的可行性如何,能否保证一定的月销售额,还需经过充分论证。”

引进之前,招商团队看完了《人生一串》所有纪录片,并实地走访了商家的仓库,考察其货源供应、仓储环境、食材品控和操作流程,预估其开业后的销售额、可持续性和对周边商家的带动作用。“它不是一家普通的烧烤店。”孙琦说,《人生一串》对食材要求非常高,在品牌包装上别出心裁,店面模拟街景,虚拟与现实结合,为顾客提供独一无二的消费场景,这些细节打动了招商部门。

大学路的独特气质来源于这条路上的创业者,他们生产了别具风格、极受年轻人喜爱的原创文化IP,再将这些IP兑现成现实的商业体验,从而吸引更多年轻消费群体前来光顾,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再次碰撞出更多创意

“大学路不仅仅是一条马路或者一个商品集散买卖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发生器,让不同的要素在这里交织、聚合、重组。”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晁钢令说,从线上到线下,从一部片到一个手办、一口美食,跨界就是要素重组的过程,新兴消费就是在这种重组中产生。


“装扮”成上海老弄堂的烧烤店。

电视里播放着《人生一串》纪录片,片中出现的美食都能在线下门店尝到。

店主搬来了几台复古游戏街机,两个年轻人玩得不亦乐乎,一边吃烤串一边重温了童年回忆。



特色商圈不是一天建成


《人生一串》刚开出来的时候,大学路收到过一些居民投诉。“年轻人偶尔吃一次烧烤很开心,但楼上居民天天闻这个味道就受不了。”接到投诉后,五角场街道办主任周灵从烧烤店所在大楼的一楼走到七楼,在感受了晚市时间大楼的油烟味以后,向企业提出要求并帮助其完成整改。

大学路不是传统的集中式商业体,而是一个由本地居民和外来消费群体组成的互融共生的街区。”周灵说,平衡管理的前提,还是要以百姓为中心,在不扰民的前提下,寻找共赢的方法。“街道作为属地管理者,这些年来一直在做平衡各方的工作,让大学路不因商业经营而影响到原生居民的生活。整改不是硬性地一刀切,而是帮助有问题的企业找到调整的方式,同时搭建平台让商家和居民对话。”

新的业态需要有新的管理方式,这关系到大学路的模式能否在上海复制推广。大学路刚开始运营时,来这条路的人并不多,为了招揽生意,不少商家提出:“能否把桌椅放到外面?”他们发现,顾客更愿意坐在外摆,这种布局也能吸引人们在大学路上流连。但是大学路是公共道路,侵占道路的公共空间,不符合城市管理规范。于是,瑞安作为经营方就找到了街道办和城管部门协商:能否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让店家把餐桌放在外面。

年轻人在露天外摆聚会,享受久违的夜生活。曾经用来占座的小熊让位给回归的客人。

2012年,大学路正式推出外摆,实行“经营在内,消费在外”的模式,并得到多个市政部门支持,这在上海并无先例。“这是一个商家、运营方和政府协商共赢的案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徐磊青说,“事实证明,任何规划都应该因时而变。当初做规划时并不知道以后会发展成怎样,这就需要灵活的机制,让规划可以适时调整。”

过去,五角场商场普遍营业时间到晚上10点,但周边大学生有夜间消费的需求,于是经营方就延长了大学路经营时间段,带旺了大学路的夜间经济。原先,大学路是单行道,为了增加人流在大学路上的停留时间,经营方又联合交警部门把道路改成了双行道……

“如今回过头来看,允许开出外摆,允许车辆往来于街区,充分利用街区中心广场举办活动等一系列超前的经营决策,成就了今天的大学路。”晁钢令指出,“大学路的经验让我们反思,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也可以尝试在一些特定区域、特定时间段内,给予经营者充分自由和宽松的环境,让其催生出让百姓喜闻乐见的新业态。

店家把诗歌投影到路面上,街区在夜色璀璨中透出诗意。

近年来上海的特色商圈不少。晁钢令举了几个例子:“闵行的老外街,将十几个国家的风味餐馆浓缩到一起成为一条特色美食街,外企工作的白领特别喜欢去那里寻求一种身份认同感。如果老外街也能像大学路那样细致分析这些群体的消费心态,进行要素重组,它可能不仅仅是一条餐饮街,而成为上海独一无二的西方情调街区。”

同在杨浦区的大连路“海上海”,当初规划要打造成创业者的集聚地。“但它只提供了场所,没有提供要素。”晁钢令认为,“上海要打造特色商圈,关键还是在要素重组上做文章,放弃暂时的商业利益,满足长远的战略意图,找到精准的顾客,并找到通向他们的渠道。”

大学路不是一天建成的,它的业态总在不断地调整当中。“以前上海人不爱喝咖啡,但突然有一天觉得喝咖啡很洋气,过去我们认为动漫是小孩子的玩意儿,如今手办、汉服等代表了一种潮流文化。人们的观念在变,大学路提供了一个开放包容的舞台,不断适应和引领着上海人生活的变迁。”周灵说,“上海一直给全国的印象是经济发达,如今上海还有一个特质,就是生活品味。”购物节中,人们除了“买买买”,还乐于享受在大学路的露天咖啡馆里品一本书,静静度过一个午后。有的客人每天都到同一家店,在同一个位置落座,这是一种消费心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时代一直在变化。多年前,衡山路酒吧一条街代表了上海的潮流文化,这几年去的人少了。那么上海人会永远喜欢喝咖啡吗?未来走在大学路上的又将会是哪一类人?大学路永远在思考,在自我调整中。

五月,大学路上的花箱要进行一次整体更换,养花人费尽心思:“去年种的是这种花,不能年年都是这种花啊……”鲜花总有凋谢的一天,但充满活力的街区却在一年又一年的自我更新中不断生长。

栏目主编:王志彦
图片摄影:黄尖尖
图片编辑:邵竞
题图说明:一家酒吧门外的霓虹灯写着:“不喝酒来人间干嘛”,路边一位食客和环卫工站在一起等红绿灯。大学路是个多元和自由的地方。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