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赵孟頫《归去来辞》真迹来沪展出,宋宗室出身的他为何要学陶渊明?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君娜 2020-05-21 21:10
摘要:湖州之远——丝笔茶瓷文化特展展出。


展览分为“初心与使命”、“云想衣裳·丝”、“生命观照·笔”、“春之记忆·茶” 、“灼烁其华·瓷” 五个单元,精选近百件展品,包括赵孟頫书法珍迹、明代丝绸服饰、历代珍贵茶具、原始瓷礼乐器等,呈现湖州独有的中华文明物语,展示丝、笔、茶、瓷文化经典的生活之美,揭示物语背后所承载的湖州人文底蕴和匠心精神。

太湖南岸的浙江湖州因湖而得名。这座山水环绕的江南水乡,自古被誉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也是丝绸文化、湖笔文化、茶文化和原始瓷文化的起源发祥地。而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

湖州有什么神奇之处,为什么这四种中华文明精粹的起源或重大发展都在湖州?钱山漾为什么被称为“世界丝绸之源”?湖笔为什么能成为文房之首?茶圣陆羽在湖州有哪些故事?原始瓷又是什么?

如果你对这四种优秀传统文化还有很多问题,不妨带着问题走入这个展览——5月22日,“湖州之远——丝笔茶瓷文化特展”将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除了寻找到答案,相信会有更多惊喜。更难得的是,这个展览上,你还能一睹赵孟頫《归去来辞》行书卷的真迹。

赵孟頫是浙江湖州人。他绘写人物、山水、花鸟、鞍马,无所不能,细笔、粗笔、水墨、青绿,无所不佳,他拓展文人“以书入画”“以画为寄”“画为心印”的境界,成为继苏东坡之后开启文人画大门的宗师。他入仕宋、元两朝,颂扬中原传统文化之美,促进民族文化互融,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赵孟頫的《归去来辞》行书卷创作于元延祐五年(1318年)。此卷书心纵48厘米,横455厘米,全长928厘米。该卷宽幅大字,为赵氏书法作品所罕有。首三行为明人所补,运笔稍显拘谨。整篇行文沉稳流畅,款署“延祐五年二月廿八日为云山书,子昂”。下钤朱文方印“赵氏子昂”。

1318年,赵孟頫65岁,在元廷任翰林学士承旨,赠荣禄大夫,其夫人管道升亦被加封为魏国夫人。但夫妇年事已高,愈加思乡心切。如此,赵孟頫于是年为云山书写了《归去来辞》行书手卷。赵孟頫以宋宗室身份出仕蒙元的三十余年中,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辞官回乡的渴望,故而曾反复书写《归去来辞》或画《陶渊明像》,从书法题材的选择中可以看出他明显的归隐情结。

“湖州之远——丝笔茶瓷文化特展”是湖州市博物馆2019年推出的原创主题特展,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2019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优秀推介百个项目之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是首场外展单位。展览紧密围绕“以湖州为核心,以上海为平台,以世界为舞台”这一核心宗旨,以湖州故事、湖博藏品为核心,围绕“湖州-江南-海派-世界”层级精心策划,共分为“初心与使命”、“云想衣裳·丝”、“生命观照·笔”、“春之记忆·茶”、“灼烁其华·瓷”五个单元。展览精选近百件展品,包括赵孟頫书法、明代丝绸服饰、历代珍贵茶具、原始瓷礼乐器等,呈现湖州独有的中华文明物语,展示丝、笔、茶、瓷文化经典的生活之美,揭示物语背后所承载的湖州人文底蕴和匠心精神。

追随“一带一路”倡议,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来自江南湖州的人文、物产、文明物语将在上海向世界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动人故事。本次展览是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开展的“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推介系列活动的主打节目,配合展览将开展湖笔、辑里湖丝手工制作等湖州特色非遗活态展演、文旅文创产品展示和专家讲座等系列活动。展览将展至7月12日。

附部分重点展品信息

明·花卉昆虫纹缎交领大袖衫、明·长安竹杂宝纹绸女裙、明·松竹梅缎面绣花底女鞋、明·素缎袜

2014年底,湖州开发区整理废弃矿区时候发现了康山古墓群,墓葬出土女子服饰有19件,包括袍、棉袄、棉裤、袍、各式袄服、膝裤、裙、眉勤、鞋、袜。

此次展出的女子服饰为花卉昆虫纹缎交领大袖衫、长安竹杂宝纹绸女裙、松竹梅缎面绣花底女鞋另有缝制素缎袜一双。此组搭配为明代流行的上袄下裙款式。袄为交领大袖衫,这种交领衫即可内穿也可外穿。裙为三对三侧褶女裙。交领衫整体用缎面,纹饰素雅,饰桃花、荷花、菊花等四季花卉及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纹样,间以单犀角、宝珠、银锭、如意头等杂宝纹。斜襟处为花卉亮地纱,其上织有梅花、菊花,工艺较为复杂。女裙为绸面,左右腰侧各有一组三三对褶,饰长安竹杂宝纹,纹样主体为长安竹,方胜、银锭两种杂宝点缀,相邻行单元二二错排。女鞋,鞋后部有舌,鞋底长18.5cm。松竹梅纹样缎面,饰有倒三针线迹。鞋面的鞋头处为花卉纹绸,鞋底面料为素缎上绣花,鞋底内里为平纹绢。整套服饰纹饰素雅,面料柔软,作为日常穿搭非常舒适。

明朝时期是我国丝织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明万历《湖州府志》序:“湖州蚕丝被天下”,可见湖丝在当时的地位非同一般。丝织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丝织技术的显著提高。此墓出土的面料有各种缎纹组织的花素面料、绸、纱、绢、绉,广泛运用妆花、织金、刺绣的装饰手法,装饰技艺繁复精致。从丝绸图案上看,既有花卉、动物、几何等民俗纹样,也有象征身份等级的专业阶级纹样,可谓明代浙江技艺水平的缩影。

东汉·青瓷印纹四系“茶”字罍

罍是古代大型盛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此青瓷“茶”字四系罍口径为15.5厘米、高33.7厘米。于1990年出土于弁南乡罗家浜村窑墩头一砖室墓,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刻有“茶”字铭文的贮茶瓮,为湖州乃至中国茶文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其意义非同一般。

此壘肩饰两道弦纹并横置对称四系,肩部刻划一隶书“茶”字,腹部饰印套菱纹和菱形填线纹的组合纹。施釉不及底,色呈黄褐,釉色光润,挂釉明显。胎质较粗松,呈酱褐色。此罍器形较大,造型古朴,纹饰秀美、工艺精湛,在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属青瓷中的精品。这些精美的青瓷器的出土说明东汉时期我国制瓷技术日臻成熟。如此高品质的茶具、饮食用具的出土,也证明了在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湖州地区的制茶、饮茶和贮茶已经有相当规模。

西晋德清窑青瓷灯盏

德清窑兼烧青瓷与黑瓷,但以烧制青瓷为主。灯盏自上而下分别由油盏、中部的束腰托柱、承盘和最下方的喇叭形圈足四个部分组成。灯盏的胎质坚细,胎体呈青灰色,器表所施釉质较厚,釉色青中泛黄,表面还有一圈圈的弦纹装饰,整体素雅简约,制作精良。

中国古代灯具的发展是一部人类文明的见证史,从人类点燃第一堆篝火开始,灯具就与人类产生了不解之缘,一直伴随着人类至今。注重实用的长颈灯盏,从西晋开始出现,一直沿用至民国,历时一千多年。灯体由低至高,装饰或简或繁,多有变化,但形式基本相似。这件青瓷灯盏,较好反映了古人的审美取向与智慧,这对研究古代各个时期的人文社会留下了重要的依据。

明·宣德青花菱口缠枝花卉盘

明代瓷器在永乐朝有所创新和发展,至宣德朝而臻于鼎盛。中国的陶瓷生产亦于此时达到全盛期。闻名于世的宣德青花,制作精细,造型规整,釉色艳丽,纹饰清晰。

展出的宣德青花菱口缠枝花卉盘,为宣德青花御瓷之卓越代表,白地青花,菱口、折沿、弧壁、圈足、砂底,器身内外饰青花缠枝、折枝花卉纹。折沿饰海浪纹。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造型端庄美观,线条转折流畅生动,釉汁凝润泛青,胎骨坚致细薄,充分体现了中国陶瓷高超的技术造诣。

图片编辑:邵竞
题图说明:明代花卉昆虫纹缎交领大袖衫、长安竹杂宝纹绸女裙、松竹梅缎面绣花底女鞋、素缎袜。2014年底,在湖州开发区发现了康山古墓群,墓葬出土女子服饰有19件,包括袍、棉袄、棉裤、袍、各式袄服、膝裤、裙、眉勤、鞋、袜。
本文图片:蒋迪雯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