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上海首个街道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平台上线,活用大数据,擅长开“药方”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20-05-21 19:38
摘要:借助“大数据”,垃圾分类的实效能更上一层楼吗?

天目西路街道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显示屏上,一颗蓝色“心脏”划分成13个区域,27个红点散落其中,伴随着呼吸般的节奏,闪烁着。

监控员用鼠标点击红点,红点所代表小区的垃圾分类档案便映入眼帘,包括这些小区近期的第三方抽检分值,以及未整改的具体问题。

这些信息同时出现在居民区物业经理的手机屏幕上,一旦抽检发现问题,系统会“不厌其烦”地推送短信,并根据整改完成的时间,把小区分成1小时内整改、4小时内整改、12小时内整改和12小时内未整改等档次,持续向垃圾分类责任人输送压力。

这是上海首个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垃圾分类的实效能更上一层楼吗?


从“盲人摸象”到对症下药

“垃圾分类新增问题4例,请立即前往小程序查看详情。”

15时12分,收到手机短信,蕃瓜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晓蓉打开手机桌面上的“添睦e览通”软件,4例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特征和照片马上弹了出来。

“主要还是1号箱房垃圾桶满溢的问题。”朱晓蓉立刻召集物业经理赶到事发地点,十几个干湿垃圾桶中午就从垃圾箱房拖了出来,等待清运车来清空。一些居民路过时,以为这些垃圾桶还可以扔,于是,“新垃圾”堆到了本已十分接近桶口的旧垃圾上,满溢出来。

发现问题后,保洁员对满溢的垃圾桶进行了清理,把桶盖合上,同时推出两只空桶,引导居民将垃圾投入这两只空桶内。

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平台上线后,一有问题,手机就会收到短信;一收到短信,就要在整改限期内迅速整改。

朱晓蓉表示,工作压力虽然比以前大了不少,但发现问题的精准度,以及处置问题的效率更高了。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注意到,蕃瓜弄居民区共有3个垃圾箱房,每个箱房都贴上了二维码。和它们一样,天目西路街道38个垃圾箱房都进行了规范升级,标明了“身份”。

“垃圾箱房的编号很实用。”朱晓蓉坦言,以前第三方抽查,只会告诉小区负责人最近一次查出什么问题,却没有几时几分发生在哪个垃圾箱房等具体线索,整改起来有些“盲人摸象”。现在直接看编号,就知道问题具体出在哪里。

小区责任人掌握的问题细节越多,就越能从中归纳出特征,进而发现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从而对症下药。

整改掉垃圾桶满溢的问题,朱晓蓉和物业经理、小区居民代表没有就地解散,反而聚到会议室讨论长期的“药方”。

把近期的问题放到一起查看,他们发现最近几次满溢都发生在1号垃圾箱房,而且发生的时间都在12时到16时,这正好是垃圾桶拖到箱房前等待清运的时间。

长期“药方”很快有了结论:“一堵一疏”。堵,是在等待清运时,盖住已满的垃圾桶,并用尼龙网罩住,防止居民继续投放。疏,是与清运单位沟通,让清运车辆来得更准时,从而缩短垃圾桶露天等待的时间。


调整背后的数据“博弈”

最近,家住安丰小区的李阿姨发现,小区固定的垃圾投放时间调整了,原本上午7时至9时,变成了7时30分至9时30分。

看似简单的延后30分钟,背后却有着一场关于数字的“博弈”。

“这是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安丰小区物业经理吴家国打开手机里的“添睦e览通”,把一张张扔在垃圾箱房外的“无主”垃圾照片给记者看。

这些照片有一个共同特征,拍摄时间,即被抽查人员抓到问题的时间基本都在9时至15时。也就是说,两段固定投放时间中的“空档期”,被一些不愿意分类的居民钻了空子。

进一步分析数据,吴家国们又发现一些有趣细节。

9时至10时,扔在箱房外的“无主”垃圾其实“质量”不错——大多数投放者分了类,只是由于错过了上午的投放时间,不想重新拎回家。10时之后乱扔的垃圾,大多是未经分类的混合垃圾。

这些细节促成小区上午固定投放时间的调整,延后半个小时,箱房前的“无主”垃圾锐减。

至于10时之后乱扔的垃圾,由于“质量”不高,安丰小区不准备“妥协”,保持晚上18时至20时的投放时间不变,同时,把志愿者在垃圾箱房前值守的时间,从过去与固定投放时间同步,调整到了每天9时至11时,以及13时30分至15时30分。

吴家国坦言,小区里的七八位垃圾分类志愿者都很热心,但考虑到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小,且值守时的条件很艰苦,一直在考虑调整他们的值守时间,但又担心“没人盯”或盯的时间不对,垃圾分类问题会反弹。

借助大数据,志愿者值守的时间调整到了最容易出现“老油条”的时段,发现问题以及监督指导的效率更高了。

“以后数据多了,‘老油条’出没的时间可以更精确,安排志愿者值守、巡查就能更有针对性。”吴家国表示,很多小区志愿者值守的时间都是“一刀切”,上午和晚上各两到三个小时,且基本和固定的投放时间同步。

有了数据支撑,以后志愿者值守的安排可以更灵活,甚至可以缩短值守时间,效果可能反而更好。


让问题成为“诊断”工具

天目西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晓斌坦言,随着垃圾分类的深入推进,一些小区遇到了瓶颈——垃圾分类实效上不去,却又苦于找不到对策,关键原因在于无法掌握症结的具体特征。

比如,混合垃圾出现在何时何地?小区里乱扔垃圾的“老油条”是谁?

目前,一些小区为找到上述答案,投入了较高的成本,安装摄影头、对小区垃圾箱房进行智能化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更多小区“囊中羞涩”,渴望一种性价比更高的手段。

“抽检小区垃圾分类实效的第三方,其实掌握着大量有关问题的数据。”平台运维方威景科技副总经理翁孝清表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抽检数据成为小区归纳总结出症结的“诊断”工具,而且成本比垃圾箱房智能化改造等手段要低许多。

记者从天目西路街道了解到,试点成熟后,“添睦e览通”将推广到街道内的商务楼宇、沿街商铺,让大数据推动单位垃圾分类实效的提高。

栏目主编:张奕 题图来源:陈玺撼 摄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文中图片:陈玺撼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