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疫情影响粮食安全?焦虑前,不妨看看这些关键数字
分享至:
 (25)
 (1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越 2020-05-10 06:16
摘要:粮食米面的畅销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但,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多国政府宣布限制粮食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也就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发出警告。因此,粮食安全已然成为全社会甚至全世界高度关注的焦点。

越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越要保持理智与清醒。与其盲目加入抢购米面粮油的队伍,不如好好了解一番———当我们在讨论粮食安全的时候,究竟关注的是什么?为了保护耕地资源、倡导珍惜粮食的生活方式,全世界作出了哪些努力?

不必焦虑,但应长期重视

近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多国政府宣布限制粮食出口,一部分公众因而陷入了焦灼的情绪,唯恐粮食短缺、粮价上涨,便吆喝着亲戚朋友一起囤粮。粮食米面的畅销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但,这样做真的有必要吗?

食品工程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崔凯长期关注中国农业发展,在他看来,焦虑之前,不妨看看这些数字。

崔凯表示,决定粮价的根本要素是供求关系。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进口粮食1.06亿吨,这两组数据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一直很平稳。在6.64亿吨的粮食总产量中,三大主粮(水稻、小麦和玉米)的比例合计超过90%,达到6亿吨。而我们合计进口的稻谷、小麦和玉米只有1083万吨,不到国内总产量的2%。少量进口稻谷和小麦主要是补充细分市场的高端需求,并不是说中国存在2%的主粮缺口。 

今年4月4日,农业农村部宣布,小麦和稻谷的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一年的消费量———这说明中国的主粮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还有人可能会担心:2020年的粮食生产是否会受到疫情影响?

对此,崔凯表示,民以食为天,人类历史上有过粮荒引起社会动荡的教训。我国的粮食战略是“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相信政府今年对粮食生产会格外重视,进行统筹管理。“农田里地广人稀,不需要像城市那样进行隔离、管控,因此可以进行正常的种植生产活动。 ”

2020年4月22日 应对全球变暖下粮食安全挑战 我国科学家独辟蹊径获突破性进展 4月21日,郭房庆研究员在人工气候室里观察水稻生长状况。  新华社 发

“不过,粮食够吃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把粮食安全‘放到一边’。”崔凯话锋一转。他表示,中国地少人多,粮食安全需要长期重视。

崔凯告诉记者,就国土面积而言,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国排在世界第三,但是很多地方或是干旱少雨的沙漠戈壁,或是常年低温的高原寒地,我国耕地占国土面积比重仅有14%。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远低于俄罗斯、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农业大国。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让14亿人吃饱,就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如果按照100%的耕地自给率,中国的耕地面积只能承载11亿人口。为了养活14亿人,中国的耕地不得不超负荷运转,包括过量施用农药和化肥,以维系粮食产量。“但就像人需要劳逸结合一样,耕地也需要休养生息,而耕地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崔凯说。

放眼世界,根据预计,全球人口将在2050年增加至95亿,要让地球养活这样多的人口,前路并不轻松。粮食安全这把高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值得我们审慎对待。

避免城市发展“侵噬”耕地

耕地为人类提供粮食等基本物质,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伴随全球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为此,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根据本国的情况发展了耕地保护模式。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耕地资源稀缺的国家。在人均国土资源极为有限的条件下,短时间内达到了较高的城市化水平,同时付出较小的用地代价。这与日本政府对耕地农地保护的重视不无关系。

早在1900年,日本就实施了严格的耕地整理法。至今,日本已经颁布了130多部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涵盖了农地法、农业振兴地域法、农业经营基础强化促进法、土地改良法等。这些法律大都随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修正,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体系。

日本现行的城市计划法将城市区域划分为城市化区域和城市化调整区域,而农振法区别于城市计划法,指定有必要确保的土地作为农业振兴区域。由于日本城市区域与农村区域的指定范围存在一定的重复,日本政府针对重复部分制定了详细的土地利用调整规则,总体原则为土地利用向重视农地保护和生态保护的方向调整。

世界文化遗产白川乡“合掌造”建筑村落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村,村内现保存“合掌造”建筑100多栋,目前还居住着600多人。“合掌造”是日本农村传统民居的一种建筑方式,为木造建筑,不用一根钉子,屋顶以茅草覆盖,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一般,因此得名。“合掌造”建筑屋顶房梁东西走向,使房屋能够获得充足的采光量,减小风力,同时坚固的正三角形屋顶建造方式可以避免冬日的大雪压垮屋顶,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智慧。“合掌造”建筑的屋顶约30年更新一次茅草,届时将合全村人之力,互帮互助。当地人将这种合作方式称之为“结”。   新华社 发

英国也是个人口密度高、耕地面积所占比重小的岛国。工业化时期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土地区位发生变化,土地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耕地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扭转农业发展衰落的局面,英国开始重视保护农用地的生产能力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英国在进行农用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开始实行环保型农业政策保护农田。耕地保护的目的也由保证食物生产转向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发展农村经济,致力于在保护乡村景观的同时促进城市结构的合理化,有效提供城市基础设施。2004年以来,新规划体系(国家层、区域层和地方层)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贯彻执行,更为重视政府效能的发挥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国家级规划政策文件涉及住房、交通、工商业、旅游、绿带等二十几个方面。

目前,英国处于后工业化阶段,新增建设用地的压力相对来说较小,但由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耕地仍受到保护。

设立纪念日,关注未来

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个别国家大量抢购谷物,世界性粮食危机爆发。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把1981年10月16日设为首个“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行各种主题活动庆祝这个特殊的纪念日。

纵览每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人们可以发现,全球关注的焦点始终与时俱进,跟随着世界粮食问题的突出点而变化。上世纪80年代,世界粮食日关注的是农业、农村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关注点便转移到了粮食生产与环境发展的关系。进入21世纪以来,关注点主要在于在保护环境减少粮食产量背景下的粮食供给与食品安全。

近年来,世界粮食日的主题和活动更是传递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关注未来。从2017年的“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到2018年的“行动造就未来———到2030年能够实现零饥饿”,再到2019年的“行动造就未来———健康饮食实现零饥饿”。很显然,要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为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提供可持续的健康饮食,人们应当对粮食问题拥有更清晰的认知。

对普通民众来说,统计数据和大型纪念活动也许离自己的生活过于遥远,缺乏专业知识背景也无法真的看出“门道”。相比之下,到博物馆走一遭、看一看,反而能够收获不少。

2019年10月30日,游客在深州市粮仓博物馆拍摄展品。 日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深州盈亿义仓修缮完成,作为深州市粮仓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深州盈亿义仓修建于清光绪年间,主要功能是粮食仓储和赈济。新开放的博物馆设天赐粮缘、饮食人生、节制兴利、仓盈廪实、祈丰盼收等5个专题,展区共计1100平方米,成为一座集收藏、展示、教育、科研于一体的文化基地。  新华社 发

2019年世界粮食日当天开放的北京首都粮食博物馆便是这样一个主题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外的大磨坊文创园曾是拥有百年历史的面粉厂,不少80后记忆中熟悉的“天坛牌”方便面就在那里生产。经过一系列改造,昔日的面粉厂变成今日的粮食博物馆。

走进这栋法式红砖建筑,人们能够一览京城粮食工业发展的历史。博物馆通过微缩景观的形式,再现了大运河畔漕运时的繁忙景象,将通州八景之一的“万舟骈集”景观,展现得淋漓尽致;扇车、谷砻、石磨、踏碓等古代粮食加工工具,仿佛将人们带到明清时代的商业街;记忆中的北新桥粮店,勾起了许多人自带玻璃瓶排队打芝麻酱、装香油、买粮食的场景。

馆方通过实物展示、场景复原、声、光、电多媒体等形式,从粮食的起源、种植、储藏、运输、加工、供应、利用等多角度寻找、展示北京粮食记忆,也是希望参观者们在回忆童年熟悉味道的同时,更好地养成珍惜粮食的生活理念。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