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郊野笔记 > 文章详情
半辈子与竹结缘,他成了崇明岛上竹编艺术的“守望者”
分享至:
 (9)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茅冠隽 石思嫣 2016-07-13 20:48
摘要:上世纪60年代,竹编手艺人在崇明很吃香。“那时,这可是个收入不错的职业,靠着竹编可以养活一家五口。很多人会骑几十公里自行车过来请我做竹器。”郭志高老伯回忆说。

 

破竹、剖丝、切丝、磨光、编结……经过几小时的手工制作,一个不花哨但精致的竹篮子雏形初现。

 

做竹篮子的老人叫郭志高,今年73岁,家住上海崇明县城桥镇马桥村。在竹编制品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当下,他却仍在坚守着这份手艺。

 

除去竹叶、刨平竹节、把竹片劈成竹篾,这些都是编织竹编制品前的准备工作。

 

在崇明,上世纪60年代时,竹编手艺人很吃香。当时23岁的郭志高师从父亲,开始学习削竹、劈篾、编织,成为竹编手艺人。“那时,这可是个收入不错的职业,靠着竹编可以养活一家五口,很多人会骑几十公里自行车跑来让我做竹器。”郭老伯回忆。

 

郭老伯靠着竹编养活一家五口。

 

走进郭志高的作坊间,只见屋内堆满、挂满了由他亲手制作的竹器,有小巧玲珑的香篮、大小不一的藤盘,还有惟妙惟肖的竹编工艺品,都散发着竹子的清香。门口摆放着一个个精致的竹编篮子、筛子,让人爱不释手。“好看是好看,但做起来也不容易呐!”郭志高说,一个竹编作品的诞生,往往要经历十几道复杂工序。

 

精致的竹编篮子、筛子,让人爱不释手,散发着竹子的清香。

 

在选材上,生长了三年、粗细适宜的“四月季”竹子是郭志高的首选。在郭志高家的院子里就有一个竹园,挑好竹子、除去竹叶、刨平竹节、把竹片劈成竹篾,这些都是编织竹编制品前的准备工作。

 

郭老伯和竹编打了一辈子交道,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这门老手艺不要没落。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大工序。拿着已经修好的竹篾,郭志高开始用经纬编织法做竹篮子,只见竹片上下翻飞,插、穿、削、锁、钉、扎、套等技法都娴熟无比,成型后再加上一个固定的箍口,一个小竹篮便出现在郭老伯的手上。

 

 郭老伯在编竹篮子。张峰 摄

 

郭志高告诉记者,竹编做成的篮子美观通风,食物放在里面不容易生霉腐烂。在冰箱还是稀罕物的年代,崇明家家户户都用竹篮盛放食品。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塑料制品进入了日常生活,人们对于竹器的需求量日益减少。而且,竹器做起来麻烦,价格却低廉,投入产出的不对等让从事这个行当的人越来越少。看着自己喜爱的竹编日渐“失宠”,郭志高不免有些失落。“现在我大儿子在跟着我学这门手艺,但是到了孙子辈呢?曾孙子辈呢?他们还愿意学吗?”说到这里,郭老伯叹了口气,不再说下去。

 

为了传承发展竹编这门古老的手艺,近几年来,郭志高在不断摸索新技法。他发现,虽然生活用的竹编制品渐渐没有了市场,但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喜爱原生态的竹编工艺品,对于竹编工艺的要求也比以往更加苛刻了,很多人喜欢彩色竹编、有字样或者图案的花式竹编。郭志高抓住了这一趋势,通过摸索学习,在传统的竹编制品里添加了一些时尚元素,走上了制作竹制手工艺品的道路,比如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等。像这个“囍”字竹编工艺品,是不是让你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近几年来,郭老伯不断摸索新技法,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这个“囍”字竹编工艺品,是他最新的得意之作。

 

除此之外,郭老伯还创新技法,制作了牛、鱼、蟹、龙等活灵活现的竹编工艺品,有的工艺品还曾上过上海世博会的展览台。“我和竹编打了一辈子交道,希望这门老手艺不要没落,能有更多人一起努力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图片编辑:邵竞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崇明县 供图(编辑邮箱:jfshquxian@163.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