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切的社区战“疫”,如何成为优化社区治理的“拐点”
分享至:
 (13)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闫加伟 2020-04-20 09:00
摘要:今后的社区治理,如何利用好此番“战疫”中积累下来的“财富”?
13:55 社邻家闫加伟谈社区治理

前些日子,意大利人受疫情影响纷纷在家隔离,其中一些人发挥艺术细胞,在家举办起了“阳台演唱会”。乐器、舞蹈加灯光,不管歌声在哪儿飞扬,都有热情观众捧场。

在网上看到这个视频,很多网友觉得特别有意思。此类现象在武汉等地社区也上演过,网上可以搜到不少类似新闻。对中国而言,疫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作为社区工作者,我觉得或许可以理一理:疫情可以给社区留下什么?

我想,首先可以留下的,是居民和社区的全面连接。

以前,我们总说,现在的城市社区有不少是“陌生人社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对面邻居姓什么、做什么工作的都不一定知道。

对很多居民来说,“社区”是个熟悉的词,却又是很遥远的概念。所以,一般大家遇到事情,不大会轻易想到去找社区帮忙。而这一次疫情发生期间,我相信,绝大多数居民都和社区产生了连接。可能是居委会干部,可能是社区工作人员,可能是民警或者社工,总有这些人代表社区上了你家的门。对于社区绝大多数居民来讲,这让他们和社区有了连接。平日里,一些青年人、一些社会中坚力量忙得不得了,没时间顾得上和社区产生频繁连接,这一次都有了连接。只要有了连接,就有了一个社区展开工作的基础和触点。这个意义非同小可。

第二个可以留下的,是居民们的脑海中对社区机构,对居委会、业委会甚至街道,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以前,居民们没事便少有机会接触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而这一次,大家通过一个个上门的、具体的人了解了社区机构。而且,这一次不仅是知道了,还有机会意识到了这些机构的重要性。无论是买口罩、填表格,还是送菜、送药,都是这些机构在帮助居民。当居民对机构有了概念,对社区的认知也会越来越深。看到了社区工作者的实际行动,大家对社区工作的观感,就不会停留在人云亦云的层面。

第三,留下了居民的实际行动。很多居民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社区的工作。一些居民曾调侃,在家待着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但事实上,除此之外,很多居民纷纷以实际行动支持社区,比如做社区志愿者、为社区防疫捐钱捐物,等等。

第四,留下了社区的社群凝聚力。以前,很多社区也有以微信群为载体的社群网络,但是,各种群冷热不一。这一次的疫情却使这些社群无比活跃。因为憋在家,社群成了很多居民了解社区情况的最好渠道。很多社群都有居委会或专业志愿者在提供服务,这让邻里互助一下子落到了实处。你有买口罩的渠道,我凑个份子;怎么团菜、拼车出行,都成了热门交流信息。我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社区微信群的活跃,“身在此社区”的意识从来没像今天这么强烈过。

第五,留下了社区参与与自发的协作。开头讲到,意大利人纷纷开“阳台音乐会”,国内也有社区自组了这样的音乐会。大家的行为都是自发的。你家里有音响,门窗打开,声音放出去。你在阳台上唱,其他人也在阳台上一起唱。这就是一种自发的协作。这种协作可以极大地激发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也为今后的社区治理、社区共同体的建设打下一个积极有利的基础。

前面讲的都是居民层面会留下什么,接下来说说整个社区层面会留下什么。

近期,我和不少街道书记交流,了解到很多街道已经启动了智能化平台,有的是小程序,有的是App软件。为啥要在这个时候开发?因为疫情给了街道了解每家每户精准数据的机会。以往,这些数据可能是从公安局来的,可能是居委会收集上来的,有的数据过期了,有的不够精准对位时刻发生的变动。当下这些精准数据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同时,这次疫情使大家切实看到了社区治理“智能化”的好处:通过智能化平台动员、发口罩,就是比传统的手勤、腿勤、嘴勤更快、更高效。相信疫情会倒逼很多社区更加重视“智能化”工作的开展。

另一个一定会留下的,是社区单位的参与积极性。这次疫情使社区单位和社区真正做到了休戚与共,社区有人感染,所有社区单位都多少受到影响。所以,这次社区单位对社区的支持力度特别大,捐钱、捐物之外,有的还直接选派志愿者参与值守。

今后的社区治理如何利用好上述财富?我想,首先,社区党建共同体建设会变得更加有力。这一次,党组织牵头、社区的实体化服务、党员带头抗疫等,都使社区居民、社区单位对社区党组织有了更深的认识。相信,未来,社区党建共同体建设会从顶层机制建设、从更多的形式意义走向实质起效。

其次,疫情倒逼了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进程。由于疫情期间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变得日益紧迫。如何发挥第三方作用、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社区治理模式,会成为新的热点。

再则,社区动员成为重中之重。这一次“疫情大考”让我们看到,当社区治理创新进入更深入的阶段,对社区动员能力、社区共同体建设能力、社区治理项目创新能力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未来,社会力量如何参与社区治理,会催生出很多新话题、新尝试。以社区层面对“应急文化”的倡导为例,无论是对口罩文化、正确打喷嚏礼仪等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还是对家庭备灾、应急救援等应急文化的倡导,都需要更多公益组织、志愿者组织的参与。

(作者为社邻家创始人)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柳森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朱瓅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